皇帝要納黛玉為妃,黛玉誓死不從,賈家因此被抄家

凡是讀過《紅樓夢》的人,都認為黛玉和寶玉是一對,所以也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黛玉一定會想著嫁給寶玉,即使沒有嫁給她,她也不會嫁給除了寶玉之外的男人。其實,這只不過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除了賈寶玉之外,還有一個男人曾向黛玉提親。並且因為黛玉的拒絕,導致了賈家的被抄。

皇帝要納黛玉為妃,黛玉誓死不從,賈家因此被抄家

曹雪芹寫《紅樓夢》,在開篇就交待了一副有名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兩句話是理解《紅樓夢》的關鍵,只有參透了什麼是假,什麼是真,什麼是有,什麼是無,才會參透《紅樓夢》的結局。 那麼,這副對聯是什麼意思呢?曹雪芹是在說,在《紅樓夢》這部書裡,凡是你認為是假的地方,其實都是真的,凡是你認為確鑿無疑的地方,其實都是假的。凡是你認為有這種可能的地方,其實反倒沒有可能。

皇帝要納黛玉為妃,黛玉誓死不從,賈家因此被抄家

就拿黛玉的姻緣來說吧,小編以前一開始讀《紅樓夢》,就認為賈寶玉和林黛玉是一對兒,賈母是支持寶玉娶黛玉的,就連賈府裡的下人們,也認為寶黛二人將來必會成親。第六十五回,賈璉的小廝興兒也尤二姐、尤三姐閒聊時曾提說: 興兒笑道:“若論模樣兒、行事為人,倒是一對好的。只是他(寶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但是假作真是真變假,曹雪芹營造這種寶黛必然成親的氛圍,其實是一種假象。小編認為,所有人都認為黛玉必然會嫁給寶玉,那結局肯定是完全相反的,黛玉不會嫁給寶玉。

皇帝要納黛玉為妃,黛玉誓死不從,賈家因此被抄家

既然黛玉沒有嫁給寶玉,那曹雪芹安排的結局是什麼呢?高鶚所續的後四十回,寫的是黛玉在寶釵、寶玉成婚當晚,焚稿而逝,臨死前還大喊寶玉的名字。這樣的橋段的確富有戲劇性,而且催人淚下,但小編認為,高鶚的設計根本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小編認為,根據“假作真是真亦假”的原理,黛玉沒有嫁給寶玉,反倒是賈府之外的一個人,向黛玉提親,要娶黛玉。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當今的皇帝。曹雪芹在前八十回,至少埋下了一處伏筆,來暗示皇帝與林黛玉會產生某種聯繫。 第十六回,林黛玉剛從姑蘇奔喪回來,寶玉便將北靜王所贈鶺鴒香串珍重取出來,轉贈黛玉。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遂擲而不取。寶玉只得收回,暫且無話。

皇帝要納黛玉為妃,黛玉誓死不從,賈家因此被抄家

這串鶺鴒香串是北靜王在秦可卿的葬禮上,與寶玉相見時贈給他的。北靜王將寶玉誇讚了一番之後,又將腕上一串念珠卸下來,遞與寶玉道:“今日初會,倉猝無敬賀之物,此係聖上所賜鶺鴒香串一串,權為賀敬之禮。” 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這件鶺鴒香串是皇上戴過的,後來送給了北靜王,而北靜王又送給了寶玉,寶玉又轉贈黛玉。一個小小的香串,居然要經過四個人之手,曹雪芹這麼寫,到底用意何在? 小編認為,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個香串的名字,為什麼叫“鶺鴒”呢?《詩經》中有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是“脊令在原,兄弟急難。”脊令即是鶺鴒,是一種水鳥,脊令落在原野之上,比喻陷入了困境。

皇帝要納黛玉為妃,黛玉誓死不從,賈家因此被抄家

這首詩的意思是兄弟之間相互關愛,在困難時相互幫助。曹雪芹將這個香串取名為“鶺鴒”,意思是北靜王與寶玉關係很好,如兄弟一般。再聯繫“兄弟急難”的意思,將來寶玉及他的家族陷入困難之中,北靜王來幫助寶玉。 那麼,寶玉及賈家陷入了什麼困難呢?北靜王又是怎樣幫他解決困難的呢?這就涉及到鶺鴒香串串起的另外兩個人:當今皇帝和林黛玉。小編認為,賈家在朝廷鬥爭中,得罪了當今皇帝,而北靜王府與賈傢俬交甚好,北靜王也受到皇帝的信任。

皇帝要納黛玉為妃,黛玉誓死不從,賈家因此被抄家

於是北靜王便提出來,要林黛玉嫁給皇帝為妃子,以求得皇帝的原諒,解決賈家的困難。此時家族蒙難,賈母也不得不犧牲黛玉,來換取賈家的平安。但是黛玉深愛寶玉,誓死不從,便一死了之。這就是“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因為當寶玉將鶺鴒香串轉贈黛玉時,說的是“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這是曹雪芹暗示,後來的黛玉拒絕了皇帝的好意,並由此導致了賈家的敗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