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绩优异的中考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掉队沦为高中学渣的

不止在网上一次看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初中基础不错,高中却跟不上课堂的进度?明明中考时成绩非常优异,是班里的佼佼者,为什么进入高中后成绩开始一步步下滑呢?是因为我不够聪明吗?

不是的,正是因为你太聪明了,太自信了!相信自己进入高中后可以不做任何改变就可以考取高分!即便老师怎么强调高中知识的难度,再怎么强调的“预习、听课、复习”的重要性,依然充耳不闻。

那些成绩优异的中考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掉队沦为高中学渣的

当你开始盲目自信于这一切的时候,你的掉队就已经开始了!初高分流之后,学习内容增加,学习难度提升,单凭课堂上45分钟,你是无法消化所有内容的,这也是你跟不上课堂进度的原因!

一个基本的“学习单元”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提问”几个环节,这是一个完整的“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补充完整知识体系、再次梳理优化知识体系、验证知识体系”的过程。任何一个步骤的缺失,都会导致你的成绩下滑。

关于预习

很多人并不清楚,预习是为了什么?

预习其实就是为了把自己能够理解的部分筛选掉,重点放在那些不能够理解的知识点上!实际上,不带着目的去听课,注意力被分散到许多不那么重要的内容上。

为了让听课目的性更强,提高效率,预习必不可少。

那些成绩优异的中考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掉队沦为高中学渣的

听课与笔记

听课要有侧重。一个人注意力的集中度是有限的,强迫自己时刻保持最高的注意力强度是不现实的。有些内容必须认真听,有些不那么重要则可以泛泛过去,这也对应了前面预习的结果。

记笔记也要有侧重,并不是记得越多越好。笔记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复习时再理解的难度。好的笔记是对课堂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老师讲的每一句话的忠实记录。。在听课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这堂课的核心内容、老师的讲授逻辑思路,还应当重点关注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自己动笔解题时难以解决的处理步骤。

复习与作业

课上没搞懂的内容应当抓紧问老师、问同学解决。

有学生觉得:“作业不就是复习吗?”结果不仅作业写得拖拖拉拉,更免不了“就题论题”的毛病。也有很多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写作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

实际上,作业是学习中重要的反馈环节。先进行归纳整理,再去完成作业,并不仅仅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是在验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知识方法是否有效

那些成绩优异的中考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掉队沦为高中学渣的

问问题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靠自己解决,而是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和有利条件。

在学习阶段,以提问的形式寻求老师或身边同学的帮助,永远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去问一个能得到有效回答的问题。对于一个已经完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学生,应当先思考“到底自己想问什么”“到底希望听到关于什么问题的回答”,然后再去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

比如“这道题目我用了课上讲的xx方法,但是到这一步就不知道怎么往下”;

比如“我不理解这个模型为什么一定要先分析xx条件,为什么要先计算特殊点”;

比如“这道题我不知道为什么被扣分,老师讲评的点我都答到了,究竟是漏了哪一点”。

实际上,问问题并不仅仅是“问与答”,而是把你和别人对同一问题的理解进行比较对照,发现细微处的理解偏差,反过来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出的问题越具体,得到的回答也越精确。

即便是一个本身很大的问题,例如一整道题目都不会,也应当拆分成几个甚至几十个细小的问题。思考-提问-再思考-再提问,而不是把问题一股脑甩给别人,再一揽子照单全收。别人的理解还是别人的,终究变不成自己的。

说到这里想必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相信初中基础就不错的你,只要找到问题的原因和方法,成绩提升也是很快的。

我在帮助高中生过程中写了一本书【高考提分笔记】,有各个科目的提分要点,如果你需要,这里学长免费送给你。私信备注【高考】即可。

那些成绩优异的中考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掉队沦为高中学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