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最後一位丞相:誓死抵抗西晉,最終以身殉國

在漢末三國時期,丞相一職在魏蜀吳三國,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要職。不過,在蜀漢和曹魏,丞相實際上卻是非常罕見的官職。就曹魏來說,實際自曹操、曹丕之後,就無人擔任丞相一職,高平陵之變後,曹芳封司馬懿為丞相,結果司馬懿一再拒絕。在司馬懿去世後,司馬昭一度擔任曹魏的相國。至於蜀漢,在丞相諸葛亮病逝後,後主劉禪實際上廢除了丞相一職,對於蔣琬、費禕、姜維等人,是以大將軍或者尚書令的官職來掌握大權的。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東吳來說,前後經歷了十一位丞相。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張悌,則是東吳最後一任丞相。作為東吳最後一任丞相,張悌原本可以歸降西晉,不過,他選擇以身殉國,以此為東吳丞相一職畫上了一個句號。


東吳最後一位丞相:誓死抵抗西晉,最終以身殉國


首先,張悌(236年-280年),字巨先。荊州襄陽郡(今湖北省襄陽市)人。張悌出生之前,東吳已經擊敗關羽,佔據了荊州的絕大部分地區了。在此基礎上,張悌等出生於荊州一帶的人才,自然也相繼進入到吳國朝堂之上了。永安六年(263年),曹魏派兵南征蜀漢。在魏滅蜀之戰時,很多東吳的文臣武將,都認為蜀漢可以長期抵擋下去,不過,張悌則認為蜀漢一定會歸降曹魏。

結果,後面的情況和張悌的預料一樣,後主劉禪迅速向鄧艾歸降,意味著蜀漢的正式滅亡。天紀三年(279年)八月,張悌以軍師升任丞相,獲封山都侯(《建康實錄》載為丞相,領軍師將軍)。因為史料的匱乏,我們很難找到張悌之前的官職經歷。


東吳最後一位丞相:誓死抵抗西晉,最終以身殉國


不過,能夠看清天下大勢的張悌,顯然不是一位平庸之才。公元279年,也即東吳滅亡的前夕,張悌晉升為丞相。可能張悌不會想到,他會成為東吳最後一位丞相。在張悌之前,陸遜、步騭、陸凱等大臣擔任過這一職務。特別是陸遜擔任東吳丞相期間,可以說是東吳勢力的巔峰了。彼時,東吳不僅奪取了荊州,還在石亭之戰等戰役擊敗了曹魏。

但是,在陸遜、孫權相繼去世後,東吳陷入到內亂中,不僅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就因為內亂而被殺害。並且,這更導致東吳君主交替頻繁,從而損耗了吳國的國力。到了天紀四年(280年),蜀漢被滅亡的17年後,西晉大軍正式討伐東吳,目標是消滅東吳,徹底結束三國時代。在這場戰役中,東吳皇帝孫皓命張悌督將軍沈瑩、諸葛靚,率眾三萬渡江迎戰。


東吳最後一位丞相:誓死抵抗西晉,最終以身殉國


值得注意的是,就跟隨張悌一起抵抗西晉的諸葛靚,字仲思,琅琊陽都人,是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蜀漢賢相諸葛亮的族子,曹魏重臣諸葛誕之子。在諸葛誕叛亂後,諸葛靚投靠了東吳。在晉滅吳之戰中,張悌認為大家不能坐以待斃,應該主動渡江去迎敵。於是,張悌率領3萬兵馬渡江迎戰,結果碰到了兵力遠多於自己的西晉大軍。

在消滅蜀漢後,西晉的整體實力無疑是東吳的數倍。因此,在這場戰役中,西晉自然也投入20多萬的兵力,從而輕鬆擊敗了張悌率領的3萬大軍。在此基礎上,諸葛靚與五六百人退走,讓人去拉張悌一起走,張悌不肯。於是諸葛靚勸張悌,應當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要負隅頑抗了。


東吳最後一位丞相:誓死抵抗西晉,最終以身殉國


最後,對此,張悌流淚道:“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現在可以以身殉國,為什麼要逃走呢?不要再攔住我了。”看到張悌誓死抵抗西晉大軍的決心,諸葛靚也不禁流淚。最終,張悌被西晉大軍殺害。在張悌戰死沙場,其他將士也土崩瓦解的背景下,東吳皇帝孫皓反綁雙手、拉著棺木,前往王濬軍門投降。至此,晉軍連克東吳四州、四十三郡,降服吳軍二十三萬,東吳宣告滅亡,三國並立的局面也隨之結束。

對於以身殉國的張悌,羅貫中也表達了肯定和讚賞的態度,在《三國演義》中表示:“杜預巴山見大旗,江東張悌死忠時。已拚王氣南中盡,不忍偷生負所知。”綜上,作為東吳最後一位丞相,張悌寧死不降,用忠義為東吳丞相一職畫上了一個句號,從而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