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八王之亂」,是什麼讓一家子如此癲狂?

西晉“八王之亂”,是什麼讓一家子如此癲狂?

西晉“八王之亂”的根源在於恢復封建制,導致各諸侯王成為獨立王國。正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每個諸侯王都手握槍把子,野心和慾望自然一發就不可收拾。

簡單地說,持續十多年的“八王之亂”,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上的大王旗不斷地變化,其實重複的是同一個故事:權力就是一劑春藥,讓人慾罷不能,而德、能不配位,只是自取滅亡。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司馬衷但凡有點能力,斷不會出現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奈何智商停留於“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真的做不到,於是在一系列的政變中,只能淪為玩偶。

外戚楊駿想大權獨攬,擠走汝南王司馬亮(司馬炎叔叔),以為自己從此可為所欲為,卻忽視了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

有人用四個字評價賈南風:黑、兇、矬、醜,還有人說賈南風的作風極為不檢點,具體如何姑且不論,總之賈南風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眼瞅著楊駿這樣一個通過篡改詔書而上位的人在朝堂上呼風喚雨,本該屬於自己老公的權力被他人攫取,賈南風火冒金星,無時無刻不想“彼可取而代之”。

西晉“八王之亂”,是什麼讓一家子如此癲狂?

說幹就幹,賈南風夥同楚王司馬瑋(司馬炎之子),讓後者帶兵入京,一內一外,輕鬆誅殺楊駿。然後按照晉武帝的遺命,司馬亮以高民意支持率取代楊駿,和河東衛氏的太保衛瓘一同輔政,賈南風和司馬瑋則從哪裡來又回哪裡去。

沒有想到賈南風的野心和慾望如此之大,可能是司馬亮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再加上衛瓘的女兒昔年與賈南風競爭太子妃,兩家宿有恩怨,結果賈南風再夥同司馬瑋,幹掉司馬亮和衛瓘,同時為了大權旁落至司馬瑋手上,賈南風又把司馬瑋幹掉。

賈南風終於如願以償。如果一切僅止於此,所有的爭權奪利還都可控,並沒有超過宮廷政變的範疇,也就不會有後面的“八王之亂”。然而賈南風偏偏自己作死,認為太子司馬遹不是自己所生,使用毒計逼司馬衷廢了司馬遹的太子之位。

潘多拉魔盒就此打開,轟轟烈烈的“八王之亂”也就正式上演。

賈南風公然干涉儲君廢立之事,其野心已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舉也讓賈南風成為眾矢之的,徹底成為孤家寡人。

第一個出場的是趙王司馬倫(司馬炎叔叔),其實司馬倫有能力制止事態惡化下去,但他沒有。在狗頭軍師孫秀的建議下,反而任由賈南風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最終殺了太子。

司馬倫的如意算盤就是要等賈南風把事情做絕,再也沒有回頭的餘地,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幹掉賈南風,從而奪取中樞權力。

壞人總有壞人的樣子,蠢人也總有蠢人的模樣。而司馬倫和孫秀就是這類人。一朝得勢的孫秀,幹了很多壞事,其中最為知名的是隻因首富石崇拒絕獻出自己的寵妾綠珠,便將石崇一家滿門斬首。

西晉“八王之亂”,是什麼讓一家子如此癲狂?

有人說“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其實也不無道理,不過司馬倫和孫秀幹了一件特別蠢的事——稱帝,這簡直比賈南風廢太子的事情更惡劣,也更加沒有合法性。儘管合法性、合理性很多時候只是塊遮羞布,但這塊布有時候又不可或缺,不然的話就會天下大亂,人人大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同樣是皇室後裔,你司馬倫和我等一樣的身份地位,憑什麼你能稱帝?既然你能稱帝,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也能稱帝?一時之間,華夏大地硝煙四起,各諸侯王已經紛紛行動起來。

淮南王司馬允(司馬炎之子)率先出手,差點就把司馬倫做掉,可惜被人刺殺,“出師未捷身先死”。

接下來,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炎之子)、齊王司馬冏(司馬炎侄子)、河間王司馬顒(司馬懿侄孫),三王聯合起來,一起討伐司馬倫。一樣的結局,司馬倫就此被掃進歷史的垃圾桶。

三王大捷,由於司馬冏聲望最高,於是由司馬冏執政。同樣是為了長久把持權位,司馬冏立太子的時候耍了點小心眼,選擇疏遠宗室的幼兒為太子。

西晉“八王之亂”,是什麼讓一家子如此癲狂?

當中央權位已經喪失殆盡,就像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的唐朝,天下人心早就亂了,隊伍自然也不好帶。

對於司馬冏的決策,司馬穎和司馬顒表示不服,又一起討伐司馬冏。怎知司馬穎的弟弟司馬乂太厲害,司馬冏本想先幹掉司馬乂,避免他聯合自己的哥哥,反過來卻被司馬乂幹掉。

戰爭依舊繼續。儘管司馬乂和司馬穎是親兄弟,奈何權力面前無親情,哪怕司馬乂已經釋放出起碼的善意,但司馬穎和司馬顒看中的是司馬乂手中的權力,不出意外,兩方又撕咬在一起。

司馬穎和司馬顒其實不是司馬乂的對手,如果不是中途冒出一個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懿侄孫)的話,笑到最後的應該是司馬乂。

在這一階段中,司馬穎脫穎而出,但司馬越又表示不滿。依據慣常的套路,司馬越的確又把司馬穎和司馬顒收拾的妥妥帖帖。而“八王之亂”也就到此結束。

正如打麻將的俗話:先贏是紙,後贏是錢。司馬越笑到了最後,卻不是最大贏家,因為年年內鬥已經讓整個晉朝國力虛耗殆盡,“五胡亂華”格局已經初現端倪。

歷史也就進入了下一頁,那就是更亂的“五胡亂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