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掐住貓脖子後面的肉,貓就動不了了?貓還有哪些弱點?

xwaicdd


掐住貓脖子後面的肉,貓就動不了,這是貓科動物的本能。在幾千年前,貓科動物的生存環境危險又惡劣,貓媽媽及其它貓科動物在生下幼崽後,會把它們藏在安全的地方,一旦發現有入侵者或是受到驚嚇,貓媽媽就會叼起小奶貓的後脖子,把小奶貓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直到現在,貓科動物還保留著這種本能,如果你意外發現了流浪母貓藏小貓的地方,它就會把自己的孩子轉移到別處。

所以,在小貓長大後,仍保留著這種意識,當你掐住貓脖子後面的肉時,貓咪的大腦就會發出一種信號——“要被媽媽轉移到別處去了”,貓咪就會乖乖不動。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會這樣,老虎、豹子等貓科都會都會有這種生理現象,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小貓出生時,貓媽媽就死亡了,由人類養大,從小就沒有被貓媽媽叼過的貓咪,在被掐住脖子後面的肉時,會反抗或抓人的。

這是一種生理的條件反射,並不是因為“貓脖子後面的肉沒有神經”,這一點早已被日本的神經生物學家和美國俄亥俄州實驗證實了。

當小貓咪不聽話時,你可以掐住它的後脖子,教育一番,但是不要隨意用這種方法拎起一隻成年貓咪,因為一隻成年的貓咪重量有3-7KG,後脖子上那塊肉負擔不了這麼重的重量,會給貓咪造成負擔。所以,千萬不要虐待貓咪。

1.怕水

除了土耳其梵貓,其他貓咪天生就怕水。這也是貓咪不願意洗澡,一洗澡就抓狂的原因。當然也有極少數不怕水的貓咪,喜歡洗澡。

貓咪都怕去寵物醫院,所以在鏟屎官抓自家貓咪去醫院時,都會躲到床底下。有些朋友的貓咪甚至會因此而離家出走,可見貓咪有害怕醫院了。

3.害怕生人

貓咪都是很膽小的,我家以前養的一隻白貓,膽子特別小,只要是家裡來了生人,它就會跑得遠遠的,找個地方躲起來。

4.害怕其它貓咪

貓咪是獨居動物,不喜歡別的貓。如果貓咪遇到比自己強壯、個頭大,很會打架的貓咪,它就會害怕。貓咪的世界裡是有貓王的,貓王是最會打架的。流浪貓中也有不少母貓很會打架,我曾經餵過一年的一隻母貓,很喜歡打架,是個女霸王,小區裡的公貓母貓都怕它。

5. 怕其他動物

貓咪是天生膽小又敏感的動物,對其他動物既好奇又害怕。狗是貓咪的天敵,有些狗脾氣好性格溫順,貓咪能不怕它們,但是有些狗喜歡欺負貓咪,貓咪就只能逃跑了,逃不過的都去喵星球了(有壞人專門訓練自己的狗咬死貓咪的,新聞上報道過)。還有些貓咪害怕雞、倉鼠等動物的。


笑貓無雙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貓被掐住脖子後面的肉,就動不了的。起碼我的貓,就可以動,它會表達不舒服、做出掙扎的動作,應該是不喜歡這種被控制的感覺。


大多數之所以動不了,是因為這一部分是“死肉”,也就是沒有知覺的肉。小時候媽媽就是這樣叼著它們到處走的。


除了這個,貓的弱點還是很多啦:

貓薄荷

聞到貓薄荷簡直沒命了,那叫一個爽,打滾翻轉不停歇~

洗澡 噴水

多數貓咪天生怕水,極度不喜歡洗澡!我的貓洗澡時,需要3個人同時操作,一個人控制前蹄兒、一個人控制後蹄兒、一個人負責洗。否則,90%會負傷。據說如果貓咪做錯事,你打它還不如朝它噴點水更讓它害怕。

其它喵

貓是獨居動物,不太合群,它們更喜歡一隻貓的感覺。所以如果家裡來了新貓,有的貓會很不爽得在沙發或者地方地方尿尿、有的貓會直接衝上去打架、有的貓會害怕得躲起來。不過一些經過繁育改良基因後的純種貓,性格變得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合群啦。

附上我家喵不合群的現場:


4、檸檬、橘子、風油精類刺激味道

貓咪很不喜歡這類味道,因為貓咪的鼻子特別靈敏,這麼重的味道,會讓它們很不爽!


嗨呀哦嗨呀


小時候我特別不喜歡大人把貓咪的後頸皮抓起來。總覺得這樣對貓咪很疼。後來我發現,很多貓媽媽在叼住幼崽的時候也是盯著這個部位叼,覺得非常有意思。人試著去抓小貓咪的時候,貓也是反射性的不動了。但是對大貓,這種反應就沒有那麼明顯拉!

貓咪不動了的原因主要是:

方便貓媽對幼崽進行轉移。 哺乳動物因為運輸幼崽都是用嘴叼住幼崽的後頸皮肉,客觀上需要幼崽“老實點”,所以這裡進化出了特殊的一種神經反射。這種“鎮靜效應”被稱作”clipnosis”,也有人稱為”捏掐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Pinch-induced behavioral inhibition),表現為心跳的減弱和身體姿勢上的改變(“被點穴”一般)。

其實,這種特殊的神經反射是由中樞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說,本質上是這一帶皮肉在結構上的先天特異性所致,就像膝跳反射等先天性一樣,而不是因為客觀上有了媽媽要運他的行為,所以用活頁夾也能完成。

但是如果進行試驗我們會發現,大貓對這樣的反應並不如小貓持久,也許是因為體重,抓疼了。也許是因為大了以後,這種反射退化了。

事實上貓咪不是不能動了。不信你提一下貓咪的後頸皮,你發現,過了會兒貓咪還是可以掙扎起來的。

其實,不僅是貓咪,很多小動物也有類似的特質哦。


白小花的惡毒後媽


貓咪脖子後被捏住後。就動不了了這一現象曾經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日本的神經生物學學家分別研究證實。我看過這個科學實驗,用夾子夾住它的後頸,就不動了,但是不是說所有的貓都會這樣,貓咪小時候幾乎所有的貓都被貓媽叼過,不過有的記憶深刻,有的已經忘記這種感覺了,忘記的就不會乖乖了,就是一種條件反射。反射成貓媽是不是帶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就好像人一樣。小時候被媽媽揪這耳朵拖回家那種感覺,小時候你被媽媽揪這耳朵你也不敢動。




說到貓的弱點

我感覺一個是很膽小,特別到了陌生環境就會畏縮起來,找一個安全黑暗的地方躲起來直到自己感覺安全了才出來

還有就是好奇,都說好奇害死貓,不難發現貓不管你給它什麼它都會先聞一下,好奇一下這是什麼東西,或者好奇外面的環境,外面的聲音,不管看到什麼奇怪在動都要好奇過去撩一下,而且飛簷走壁都要過去


VK13貓


:揪我脖子是吧?你給我鬆開!

:鬆開?那你別動。

:不動?不可能,一動不動是王八。

因為貓媽媽就會用嘴叼著小貓阿,叼的地方恰好就是脖子後面的肉。一般貓媽媽叼著小貓走,小貓就只能乖乖的等著,所以等它長大了,當後面被揪住的時候,它們的本能反應還是老老實實的等著。

當然了,這個也是因貓而異,像我們家的貓,現在揪住後面都不管用了。


喜歡寵物的你


估計只要是養過貓的都知道一個制伏貓主子的訣竅:只要掐住貓咪的後頸肉,效果就堪比點穴,哪怕是平時脾氣再兇的貓主子,都會變成任你捏扁搓圓的小貓咪。

那麼,為啥會有這麼一種現象呢?

其實還真的是有科學依據的,這種行為又被稱為“夾子催眠”或“捏掐誘導的行為抑制”,講到這裡估計不少鏟屎官已經懵了吧。

那獸醫小明就問一句,大家見過被母貓叼住後脖子的小貓嗎?

獸醫小明只能說,一切都是有伏筆的。小貓在被貓媽媽叼著走來走去的時候,已經養成了不發出聲音或隨便亂動的好習慣,到了長大之後也就很難克服這種心理暗示了。

甚至有的比較“戀母”的貓咪,在被掐住脖子的時候,還會發出愉悅的輕哼呢。

第一次聽說這種黑科技的鏟屎官估計已經心癢癢了吧,迫不及待要在自家貓主子身上試驗一下,那麼除了掐脖子大法之外,還有別的貓咪封印術嗎?

嚯嚯嚯,算你問對人了,貓主子的弱點可不止是它們的後脖子,還有非常敏感的鬍鬚哦。

之前流行的“芝士挑戰”就是利用了這個思路,用黏糊糊的芝士干擾貓主子的眼睛和鬍鬚,讓貓咪大出洋相。

不過,這種玩笑開一次就夠了,開多了貓主子也是會翻臉的哦,畢竟失去了自己的“信號感知器”可不是一種愉快的體驗。

獸醫小明跟各位科普了貓主子的這些弱點,也是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保護它們哦。

#萌寵小戲精#

如果有寵物健康和養寵問題,關注獸醫小明進行諮詢。


獸醫小明


為什麼掐住貓脖子後面的肉,貓就動不了了?貓還有哪些弱點?

首先先說答案:貓被掐住脖子後面的肉就不動了,那是因為這事貓的本能,也就是天性。貓有哪些弱點:比如怕水,膽子小,吸貓薄荷。

大家都知道我們抓住貓的後脖子,就可以順利的把貓咪帶起來。這個確實是有科學依據的。貓咪屬於貓科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的生存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大貓生下小貓之後,就必須要把它們藏起來,以免被別的生物吃掉。所以大貓要吊起來小貓。貓咪是靠四肢行走的生物,所以它只有靠嘴巴來把小貓帶到隱藏地帶。因此,大貓會咬住小米的後脖子,通過這種方式來把小貓帶到其他地方,慢慢的就成了貓咪的天性。當我們寵物主人掐住貓的後脖子,貓咪會以為是大貓叼起來的它,把它帶到安全的地方去,所以不會反抗。

貓咪比較怕水,首先貓咪是比較愛乾淨的動物,所以不用天天給它洗澡。其實這也是經過長時間的演化過來的。貓咪的祖先是生活在沙漠地帶,沙漠裡面肯定是比較缺水的,所以經過長時間的演化,貓咪自然也就怕水,以前很少見過的東西,沒有見過自然要害怕。所以養貓的話,給貓咪洗澡會是一項挑戰哦!它是不會配合你的。

貓咪的膽子是比較小的。貓咪的觸覺還有嗅覺是非常靈敏的,它對周圍的環境觀察是比較仔細的,想必大家都看過,在貓身後放一個黃瓜貓咪就會跳起來遠離。這就是因為貓咪對周圍的環境警惕性比較高帶來的結果。

最後貓咪比較喜歡貓薄荷。貓薄荷對貓咪是沒有害處的,當然也是需要適量的。所以寵物主人也可以偶爾給貓咪來一些。


尹家小姐姐


所謂“脖子後面是貓的定身穴”,這個說法一定要分貓!正如貓薄荷只有一半的貓會打滾一樣,被揪住後脖子上那塊肉的貓,它的反應也得根據實際去哪個看來區分,不可一概而論。

  1. 不熟悉的貓、膽小的貓、攻擊性強的貓,被揪住後分分鐘一個後腿反身連環踢,柔韌性超乎你的預料,讓你體驗一盤啥叫“貓是液體的”。自帶五把小鋼刀,保準刀刀見血直達真皮層,工作細胞紅血球立馬組隊和你見面……

  2. 家養的貓、性格溫柔大方的貓,被揪住後大部分會馴服地四肢自然下垂,假裝自己已經是隻玩偶貓了,從體重100g到體重8公斤,神乎其神地都靠脖子後面這一小塊肉支撐。少部分貓會意思意思地扭幾下,表示“咱倆關係還不太熟”、“你能不能快點放咱家下來”等等隱晦的含義,當然這種扭動的幅度不大,爪子好好地藏在肉墊裡。

家裡曾經有大貓生育過小貓的同學,應該對母貓護子的性格有所瞭解,受到驚嚇的母貓會叼這小貓後頸運輸到它認為安全的地方。這點,也是大部分人對貓為什麼被揪住後馴服做出的解釋。

  1. 幼年產生的條件反射,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釋大部分成長環境正常的貓,會做出馴服的動作。

  2. 貓後脖子上的皮膚明顯鬆弛,從身體構造上,也適合揪起後,不會因單位面積受力過大,導致肌肉和筋骨損傷。

  3. 其實,不僅僅是拎起來,通過日常觀察,大貓和幼貓玩鬧時,當大貓一口叼到幼貓後頸,大部分幼貓也會立刻規矩了。

關於貓的弱點,撒一把貓薄荷或者木天蓼,除非家裡長期種了薄荷,長期接受過脫敏訓練的貓,一半以上的貓都會上衝上去翻滾,翻滾,翻滾,這算是弱點……吧?


講故事的貓小姐


就連走路時,後腳掌子也一定要與前腳掌子的腳印重合,這應該就是所謂的貓步吧。

不爽鏟屎官時,就公然向鏟屎官投來蔑視的目光,“真是愚蠢的人類”。

冬天冷的時候,也能光明正大的跳上床,然後又是高冷臉,“你不過是個鏟屎的,也敢爬上朕的床”。

往往這個時候,鏟屎官也沒辦法。

但近來有人發現,只要掐住貓脖子後面的肉,貓咪就會乖乖不動。

一臉慫樣,讓你提著,這是為什麼呢?

對於這個能“降貓”的操作,有的貓奴認為貓脖子後面的肉是死的,感覺不到痛。

但是有神經通道,一旦神經通道被阻斷,貓就會像被點了穴一樣,喪失行動的能力。

還有人認為正是因為貓咪痛了才會一動不動。

其實不然,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雌性哺乳動物在轉移自己寶寶的時候,一般是怎樣轉移的呢?

沒錯,它們往往就是叼住自家孩子脖子後面的肉,把它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據日本某神經生物家研究表明,人在提起貓咪脖子後的肉時。

貓咪脖子後方的感受神經,讓貓咪獲得了“我被麻麻叼起來了,我要被麻麻轉移到安全地帶”的信號。

所以這個信號引導了貓咪出現了方便麻麻轉移的生理現象,老老實實的待著,直到轉移結束。

其實不只是貓,狗狗呀,老虎呀,獅子呀,都會出現這種現象。

雖說是這樣,但小夥伴們去動物園時,也千萬別招惹老虎獅子呀。

在家提提二哈試試就夠了吧!


更多精彩知識問答,請關注我:找靚機科普(zljkepu)


找靚機科普君


母貓叼著小貓的後頸,小貓就老老實實不動了,這是一種貓科動物的本能行為。不僅僅是貓,老虎、豹子都是這樣。

因為在野外,遇到危險的時候,母貓都是用這種方式來轉移小貓的,但是我們都知道,貓媽媽可不止一個孩子,所以,必須要快速、多次的轉移,把所有的寶寶都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整個過程才能算是結束。

因此,在轉移的過程中,動物體內的基因決定了小貓後頸的地方神經比較少,被叼住了也不會感到疼,而且一旦有這個動作,它就會認為現在所處的環境危險,貓媽媽要帶它去安全的地方。所以它會放棄抵抗,並且老老實實,等待過程結束。

所以現在抱小貓的時候,一般都是喜歡用拎著貓的後頸,然後再抱著 ,它也不會反抗。

那麼除了,這個後頸之外,貓咪還有什麼別的弱點呢?

01

貓薄荷

對於大多數貓咪來說,貓薄荷就是一個完全無法抵抗的萬能錦囊。

貓薄荷是一種會引起幻覺的植物,貓食用後有些會引起暫時性(5-15分鐘)的行為變化,例如會打噴嚏、咀嚼、摩擦、翻滾等。

有些貓吃了貓薄荷之後會追逐幻想中的老鼠、有些則呆坐著空茫地瞪著眼,這些行為並不會造成任何危害,貓薄荷也不會上癮。

一般偶爾用來逗貓,再合適不過了。

02

貓咪的好奇心

對大多數貓來說,好奇心確實是它們最大的弱點了。貓咪天生就是掠食者,在他們眼中各種移動的東西都是潛在的獵物,所以本能驅使它們看見陌生的東西都要上前試一試。

我們平時用的逗貓棒等玩具,都是以它的好奇心為出發點。有時候想帶貓去洗澡,也可以用騙的方式,誘使它感興趣,然後騙到衛生間再關上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