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黄磊近日在微博发了一条关于五岁女儿的尿床的微博,瞬间就点赞23万,可谓又火了一把,这样的“暖爸”许多人很是羡慕,很多人多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爸爸。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微博分享了二女儿的尿床故事,妹妹才5岁,尿床也是很正常的。黄磊写道:“妹妹昨天晚上尿床了,早晨她问我你知道我怎么尿床的吗?我说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要尿尿,然后就找卫生间,找啊找,找啊找,终于找到了,然后你就尿尿,然后你就觉得凉凉的,然后你就醒了,就发现自己尿床了。妹妹无比崇拜地看着我说:哇塞,爸爸你怎么知道的?”

对话中,我们看到了黄磊老师对女儿满满的爱与理解。

大人也是从孩童走过来的,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尿床的经历,试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尿床,第一反应就是气愤,不去想前因后果,不去安慰受伤和恐惧中的孩子;第二就是对孩子无尽的谩骂和指责。“你多大了还尿床?你丢不丢人啊?你长心了没有?你快顶上被子去太阳下晒干再回来吧!”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孩子呢,遇到这样的事情,躺在被窝里,不知道是该怎么办,最后,被父母揪出来,被狠狠打几下。孩子此时的心理本来就非常难过、自卑、懊恼,他们手足无措,可是还要接受父母的“审判”。更有家长,甚至在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面前,不停地诉说自己家孩子今天尿床的事情,让孩子的伤口在一遍一遍地撕裂。让孩子当场受辱、无地自容、不知所措,孩子的自尊心被一遍一遍碾压。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父母觉得孩子小,没有自尊心,孩子心灵在一次一次被践踏。孩子在父母的谩骂和指责受到了很大的挫败感,甚至是对自己认知的否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卑。

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温柔以待我们的孩子,给孩子爱和力量,将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好好的保护,那么孩子就会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枯萎的小花。

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继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感情上的融合。说通俗点就是:将心比心。同样的时间、地点、事件、把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能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别人。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同理心并非等同于同情心,同理心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缺乏同理心的人是无法表达相互关怀、理解,达到融洽的人际关系。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用"同理心"和不用"同理心"沟通,是有不一样的结果!

孩子一次没考好,分数甚至比以前还低了一些,她哭丧的脸回来,作为家长,你是怎么做呢?如果没有同理心的家长就会这样说:“你怎么考的这么差?你上学干什么呢?你上课有没有听讲呀?分数怎么这么低?到底有没有动脑子?”……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孩子没考好,本身就很失望、伤心,甚至自卑。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考好啊?其实,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我们是孩子的港湾,如果在我们这里孩子得不到安慰,那孩子是多么伤心啊!

但是你能用同理心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那么对孩子说的话就是这个样子:“宝贝,今天没有考好,你是不是很难过呀?妈妈理解你,妈妈知道你很难受,我们一起看看卷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吧。嗯,这次数学应用题没扣分,说明你呀,应用题学得扎实,掌握的很好,你这次应用题,是怎么发挥的这么好呢?虽然你分数整体有些下滑,但是我们找出症结,我们看看下次怎么能提高十分?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呢?”用共情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孩子是不是也能接受话语也能和你继续沟通下去呢。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所以,家长要不断地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用积极的、正向的话语和孩子沟通,使得孩子在短期走出挫败感,重新让孩子满血复活。

同理心并不难,只要父母多倾听孩子的话,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的问题,积极发现孩子身上的散光点,那我们和孩子件就能想朋友一样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