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這場國新辦武漢記者會,屬於她們

3月8日的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在武漢舉行的第三場記者見面會,迎來了6位特別的嘉賓——她們是醫生、護士、記者、環衛工人,是父母的女兒、子女的媽媽、丈夫的妻子,也是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巾幗戰士。

側記|這場國新辦武漢記者會,屬於她們

在三八婦女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鍾小鋒,河北省援鄂抗疫第一、第二批醫療隊隊長袁雅冬,湖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述永,武漢經濟開發區環衛工人張春香,新華社湖北分社記者廖君,志願者楊雪,共同受邀走上了國務院新聞辦的發佈臺,分享她們的故事。
她的樸實
日前,有這樣一條短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酒店經理講述了一個動人的經歷——一群在此隔離的環衛工人,在離店前將房間收拾的乾乾淨淨,前來查房的酒店工作人員感動落淚,她在視頻中說,環衛工人做著城市最髒、最累的活,卻有著最善良、最樸實的心靈。
這群環衛工人之中的一員,也來到了3月8日的這場見面會。“我叫張春香,我是武漢經開區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今年1月28日接到公司通知,需要一批人在協和醫院西區做保潔,當時我想,遇到這個事情,總得要人去做。”
張春香是最先進入重症隔離病房做保潔的16名突擊隊員之一。她之前的工作是清掃馬路。武漢封城後,她開始負責定點醫院住院部、方艙醫院等日常保潔、垃圾收集、清運。


身穿橘紅色工作服的張春香,坐在發佈臺上時難掩緊張,她用武漢口音的普通話說道:“我做環衛工作十幾年,有經驗,我家的孩子都成人了,沒有什麼負擔,我要站出來,我第一時間報名。”
她回憶,剛開始報名的時候,老伴不同意,擔心她年紀大,抵抗力差,容易感染,“我說醫院的防護都很好,我們工作中和醫生一樣穿防護服,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衛生,做好防護沒有問題。”
談到那條酒店的視頻,張春香有些靦腆地笑了,“有很多網友為我們點贊。”她說,“在這個時期,我們就是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我只想說希望大家多為別人去想一點,多為別人去做一點。堅持一下,我們的武漢肯定會好起來的!”
她的執著
1 月 24日,河北醫大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專家袁雅冬,毅然離別年邁多病的父母,主動請戰,出征武漢。
至今,身為河北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隊長的她,始終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
她還記得奔赴武漢的那個深夜,醫療隊的150名醫護人員乘坐綠皮火車,抵達武昌火車站時,已經是凌晨4點半。她們走下火車後,就迅速與武漢市第七醫院對接,爭分奪秒開展工作。

“我們負責這家醫院4個病區的醫療護理工作,同時承擔工作強度比較大、感染風險比較高的重症監護室和檢驗科的主要工作。當時,日均管理患者190人左右,並且一半以上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經過43天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有250多位患者治癒好轉出院。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站場中,為了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降低病人從重症向危重症發展,廣大的醫務人員與時間賽跑,和病毒鬥爭,有的甚至都犧牲了,用自己的生命挽救患者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為全國人民築起一道安全的屏障。”想到犧牲的同行,袁雅冬禁不住落下眼淚。
但她很快拭去淚水,“我此時非常想說一句話:一起戰,一起贏,戰勝新冠,早日凱旋。”
她的勇敢
這是新華社記者廖君第一次作為被採訪對象,在見面會上回答媒體同行的提問。
從去年 12 月 30 日發出第一條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內部稿件開始,廖君已經在抗疫報道一線戰鬥了2個多月,採訪足跡踏遍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定點收治醫院、社區、隔離點等多地,也曾幾次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近距離採訪感染者。
“其實說不怕是假的。”廖君坦言,初期,在不知道疫情是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她沒有做任何防護措施,就去採訪了幾位相關人士,事後,有幾名採訪對象被確認為感染者,“我現在想起來還有一點害怕。”不僅如此,生活在武漢的她,身邊也有熟悉的人傳來確診的消息,“這真的讓我產生了隨時都有可能犧牲的思想準備。”

但廖君沒有退縮,她說自己在武漢上大學、工作、安家,熟悉這座城市的一街一巷,瞭解武漢人的喜、怒、哀、樂,這也提醒著她,要向世界講述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經歷的一切。
而這兩個月的經歷,給廖君帶來的感動與震撼,也遠遠超過了對病毒的恐懼。“那麼多武漢市民默默付出,來自四面八方的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堅守在武漢各條戰線上的普通工作者,是他們的隱忍顧全大局,還有他們的堅守支撐著這座城市。”
廖君說,戰鬥不分男女,“只有我們進,疫情才能退。到現場去,到最危險的地方去,聽老百姓最真實的聲音,這是我們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