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為何總叼著“菸斗”?優先保證雷達性能,不惜降低機動性能

殲10為何總叼著“菸斗”?優先保證雷達性能,不惜降低機動性能

殲10安裝空中受油管

殲10是一款追求高機動性的第三代戰機,飛機上的全動鴨翼、翼身融合技術都是為了更好的提升機動性能,不過殲10戰機有一處設計一直以來都受到詬病,那就是殲10經常會叼著一個酷似“菸斗”的裝置執行任務,這個“菸斗”就是殲10的空中受油管。雖然殲10的空中受油管顯得非常礙眼,但是改進型的殲10C卻依然沿用了這樣的設計。

殲10為何總叼著“菸斗”?優先保證雷達性能,不惜降低機動性能

殲10C

殲10使用的固定式空中受油管,優點是可靠性高、不佔用機體空間,平常則拆卸下來備用,省略了複雜的開閉、升降機械結構,降低了飛機重量。而這種固定式空中受閱管缺點也非常明顯:降低飛機的機動性、影響飛機最大飛行速度、阻礙飛行員視野、嚴重破壞飛機的隱身性能。

殲10為何總叼著“菸斗”?優先保證雷達性能,不惜降低機動性能

陣風戰機也使用固定式受油管

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現代化戰機都已經放棄了固定式受油管,只有殲10、光輝、陣風這三款戰機使用了固定式受油管。陣風戰機因為機身設計的非常緊湊,機頭處已經沒有多餘的地方安裝伸縮式受油管,因此只能採用固定式受油管;而LCA戰機屬於輕型戰機,本身就已經存在超重的情況,不可能在機身內繼續安裝伸縮式空中受油管。

殲10為何總叼著“菸斗”?優先保證雷達性能,不惜降低機動性能

殲10攜帶空中受油管進行超低空飛行

而殲10在設計時雖然很看重機動性能,但總設計師宋文驄非常有先見之明,認為在航空電子技術不如歐美的情況下,殲10必須安裝一臺大尺寸的機載雷達,以雷達功率和天線尺寸彌補電子技術的短板,最終殲10的雷池天線尺寸超過700毫米,比同類型的F16、幻影2000都要大。但是為了安裝較大功率的雷達,整個機頭部位全被雷達與其它輔助設備佔據了,根本沒有一絲剩餘空間,殲10只能使用固定式空中受油管,不過殲10採用了先進的數字化電傳操控系統,這種不對稱的佈局並未給殲10的飛行性能帶來多大影響,殲10經常攜帶空中受油管進行超低空飛行。

殲10為何總叼著“菸斗”?優先保證雷達性能,不惜降低機動性能

F16進行空中加油

而F16的空中加油方式是最優選擇,F16採用了硬管加油的方式,只需在機背部位設計一個受油口,由空中加油機將加油管插進受油口內,就可以完成空中加油了。F16這種方式既避開了伸縮式受油管擠佔空間的問題,又不影響飛機的氣動外形,可謂“兩全其美”,不過這種方式需要有加油機有硬管加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