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今天推出“最美逆行、挺身而出”主題第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帶來《愛國奮鬥 立志成才》↓↓↓

課程介紹:課程通過講述在新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一大批逆行者們攻堅克難、逆流而上的勵志故事,勉勵廣大青年面臨困難時,做到堅韌不拔、從容不迫,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

陶文銓 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01 談堅韌不拔的意志

在中國的發展道路上,曾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與阻礙,而中國人民努力奮鬥,克服困難,將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夢”變成了現實。

不屈不撓,辦學救國

抗日戰爭時期,當時的清華大學、北平大學與南開大學廣大師生歷經艱辛遷移到雲南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在8年的艱苦辦學中,學校培養出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共和國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元勳,以及172位兩院院士。

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


當時沿海的浙江大學西遷到貴州,同濟大學內遷到四川李莊,交通大學大部分師生遷到重慶九龍坡辦學……這些學校的辦學歷程,代表了中國人民在戰火中依然不屈不撓辦學救國的決心。

不畏艱險,科技報國

1959年開始,前蘇聯從我國大批撤走幫助我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專家。雖然使我國科研與工業發展一度陷入十分困難的境地,但也極大地激發了我國科技人員自主研發的決心。

在錢三強、鄧稼先等前輩的努力下,1964年我們的第一顆原子彈終於成功爆炸。1967年7月,中國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這之間,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于敏等老一輩科學家,幾十年隱姓埋名“消失”在科技界的視線裡,只為讓一個又一個“中國夢”變成現實。


02 談深沉的愛國情懷

西安交通大學120餘年的辦學歷史中,湧現出了一批報效祖國的科學家。

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

如錢學森先生。他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師從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馮·卡門。獲得博士學位後,他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與加州理工大學的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錢學森立即打算回國,但美國國防部負責的官員說錢學森一個人能抵得上5個師,絕不允許他回來,而將其軟禁數年。錢學森就利用這個時間發展了《工程控制論》,這部專著至今仍然是經典之作。1955年,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爭取下,錢學森回到中國,推進了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工作。

還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長征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等等,他們都為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03 談交大的西遷精神

“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學寶貴的精神財富。

陳大燮:胸懷大局,無私奉獻

陳大燮先生是著名的熱工專家、一級教授,當時任交大教務長。他積極響應和支持學校西遷辦學,全家西遷,又將一生積蓄的大部分捐贈給學校。陳大燮夫人去世後,他的女兒把陳大燮留下給夫人的生活費的剩餘部分,捐贈給了學校的“陳大燮獎學金”,並且先後增補幾十萬元。

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

楊世銘、俞茂宏:弘揚傳統,艱苦創業

楊世銘先生1953年獲得美國博士學位後,謝絕了導師的挽留,繞道英國,毅然回國。1957年全家西遷,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為龍羊峽水電站大電流母線的冷卻技術的開發作出了貢獻。他先後編著了11個版本的傳熱學教材,總髮行量超過60萬冊。

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

俞茂宏教授1956年隨校西遷。1961年,年僅27歲的他提出了雙剪應力的概念,突破了單剪應力的傳統概念,從此,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始了長達50年的創建統一強度理論的道路。

1991年,他將各種單一的準則和強度理論發展成為統一強度理論,這一理論得到國際上普遍認同,並被寫入310餘種專著及教科書。他的老伴長期因病臥床,但他把20萬港幣的何梁何利獎金捐贈給了西安交大力學系作為獎學金。他的眼睛幾近失明,但仍堅持寫作,甘坐幾十年的“冷板凳” ,初心不改。


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

時代召喚各有不同

青春力量一脈相承

讓我們在戰“疫”中

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不負韶華、立志成才


來源|教育政務新媒體聯盟成員單位“西安交通大學”供稿

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