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真的如此重要吗?为何马谡一失守街亭,诸葛亮就要全线撤退?

小姐姐讲史


为何马谡一失守街亭,诸葛亮就要全线撤退?街亭真的如此重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确实很重要。


街亭的重要性是和诸葛亮“平取陇右”的战略息息相关的。


一、诸葛亮为什么要“平取陇右”?


蜀汉北伐的终极目标当然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了。但是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曹丕篡汉(220年)到诸葛亮北伐(226年),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若按曹操算起,曹魏在北方的统治已经达到了第三代,中州政局稳定。所以诸葛亮只能选择曹魏统治相对薄弱的雍凉地区,作为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先进攻并占领陇右,再图关中。

自东汉起,凉州扰攘一百多年,是东汉王朝统治极不稳固的地区。就曹魏而言,情况也差不多,凉州是曹魏最后才解决并纳入其统治的地区。并且,在此之后,凉州也一直并不太平。


《三国志·张既传》:

“是时,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并举郡反,自号将军,更相攻击。”


这件事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当时曹操甚至已经取消了凉州的行政建制。曹丕篡汉以后,出于加强对凉州控制的考虑,又重新恢复了凉州建制,并且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然而凉州依然并不太平,再次爆发了叛乱。


《三国志·文帝纪》:

“十一月辛未,镇西将军曹真命众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卢水、封赏等,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河西遂平。”


从黄初元年(220年)到黄初七年(226年),曹魏凉州的叛乱几乎没有停止过。这甚至影响到了当初曹丕是否趁吴蜀夷陵之战出兵的决策。


由此可见,凉州确实是曹魏统治最为薄弱的一环,诸葛亮选择先取陇右,无疑是正确的,而“平取陇右”的方略也符合诸葛亮一贯以来“西和诸戎”的政策,并且在蜀汉重要的政治文献中有明确的体现。


《诸葛亮集》载刘禅北伐诏书:


“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


这里,所谓的“凉州诸国王”指的凉州境内各少数民族君长首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曹魏在凉州政治基础的脆弱。总而言之,诸葛亮“平取陇右”既符合他一贯的战略方针,也符合当时的政治军事的实际情况。


二、平取陇右和街亭位置的关系


关于这种历史地理的问题,笔者觉得,没有什么比用一张三维地图更能直观地说明问题了。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秦岭余脉和陇山把整个陇右地区与关中平原隔开,仅有少量穿越陇山和秦岭的通道连接关中和陇右。诸葛亮的想法就是封锁这些通道,如果一旦成功封锁这些战略通道,就算魏军再多,在陇山也无法展开,更无法发挥其优势。这样整个陇右地区就会失去和关中的联系,蜀汉占领陇右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而蜀汉一旦得到了陇右,就可以进而拿下整个凉州,从而获得土地、人口以及其他宝贵的战略资源。


而街亭,就位于陇山通道的关键性位置。当然,陇山之间的通道并不只有街亭一处可以扼控。但是街亭无疑是当时最为重要的一处,这一点几乎是魏蜀都同时意识到了,所以我们才看到参战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去抢占街亭。


街亭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曹魏从关中驰援陇右的最快捷通道的要冲,虽然魏军也可以绕道北边的安定,但是耗时较长,在战争时期这无疑会增加很多变数。另外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走最为直接的渭水河谷通道,渭水河谷虽然看起来也最为直接,直线距离相对较近,但是这里河道险峻道路难行,甚至依靠水运都相当艰难。在我国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重修的宝鸡到天水的道路,在全长仅126公里的路线上,建设了八十七座桥梁之多,桥隧比达到了近70%。地理环境之恶劣,道路条件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在历史上,除了早期秦人迁徙偶有使用以外,很少有用于军事的记载,这跟其地理条件恶劣,不适合军事行动有很大关系。而实际上,秦人后来也是绕道关山草原另辟道路,从陇县沿着汧河到达宝鸡的。


三、第一次北伐的战局决定了街亭一旦失守,诸葛亮就只能退兵


按照前文的分析,蜀军夺取陇右的关键在于封锁住陇山,而封锁陇山的关键又在于扼守街亭等陇山通道要冲。所以第一次北伐的成败就变成了,要么先全取陇右,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依靠陇右为支撑,和东边过来的魏军在陇上周旋;要么先封锁住陇山,使得关中的魏军无法支援陇右,从而迫降陇右诸郡。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出其不意,打了曹魏一个措不及手,蜀军的战事开始进行的比较顺利,这就是所谓的“三郡叛魏,关陇响震”。然而在这种局面背后,蜀军其实存在相当大的隐忧,那就是蜀军分散在各地攻城,陇右有很多小而坚固的堡垒和军事要塞,这些地方依然被魏军牢牢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蜀军的后方其实是不稳固的,特别是诸葛亮大本营所在的位置西县,直接受到来自祁山堡的威胁。还有一点,也颇为重要,那就是如果没有一条安全的粮道的话,蜀汉主力上陇封堵来自关中的魏军,也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当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马上就感觉到了“进退失据”,既无法阻止关中魏军上陇支援陇右,又无法全取陇右,实际上是陷入了魏军的反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能“退军还汉中”,第一次北伐就此功败垂成。


大锅故国神游


没错,街亭就是这么重要,这其实是一个军事战略问题,了解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和详细过程,就会对街亭这个地方的重要性有深刻了解。

我们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夺取陇右五郡,分别是陇西郡、南安郡、天水郡、广魏郡和安定郡,陇右的位置就是在陇山的西边,也就是今天六盘山的西边,包括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兰州市、平凉市到宁夏的固原市一带。



从汉中通往陇右只有一条道可走,就是祁山道,祁山道是一条由汉中通往陇右天水郡的山间小路,而且是唯一的一条路,祁山道从今天陕西的勉县经略阳、白水江镇、成县、纸坊、西和、祁山到达天水。

换句话说,祁山道是由汉中通往陇右的唯一道路,反过来也是陇右回到汉中的唯一道路。



在祁山道的中间位置,有两个很重要的分路口,一个是上邽,一个是街亭,上邽和街亭是祁山道上的两个路口,上邽和街亭的另一端有路通往关中。

街亭连接关中的这条路叫陇山道,是一条主干道,同时也是关中通往凉州的主要道路,适合大部队行军;上邽连接关中的这条路叫渭水道,是沿着渭水行进,可通往陈仓,这是一条小路,不适合大部队行军。



换句话说,如果诸葛亮攻击陇右五郡,那么曹魏关中的军事力量要想救援陇右五郡,只有陇山道和渭水道这两条路可走,如果是大部队行军,则只能走陇山道,陇山道的尽头就是街亭,街亭的蜀汉守将就是马谡和王平。

看到这里,是否有些明白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总体战略:



1、布疑兵。

诸葛亮让赵云和邓芝带领一支疑兵,走褒斜道,出箕谷,佯装北攻军事重镇眉县,吸引曹魏关中主力曹真的军队。

2、出祁山。

诸葛亮北率主力出祁山,包围了上邽的魏军,接着派马谡和王平守街亭,并让魏延和高翔各率一支军队在街亭的左右山谷中接应马谡,以阻挡魏军援兵。



3、攻陇右。

接着诸葛亮继续率领蜀汉主力部队沿祁山道进入陇右,攻打陇右五郡,五郡中的南安郡、天水郡、安定郡已经投降了诸葛亮,陇右只剩下两个郡还在坚守待援。

诸葛亮的战略没有错,以疑兵吸引曹魏主力,以奇兵出祁山,堵住曹魏军队救援陇右的两个唯二路口,自已率领主力收割陇右,上邽和街亭都在诸葛亮的蜀汉军队手中,那么陇右就没有魏军的援兵,陇右五郡就无法抵挡诸葛亮的蜀军主力。



诸葛亮的战略可用八个字来形容,叫:声东击西、守点打劫。

诸葛亮的蜀军守的两个点是:街亭与上邽,只要蜀军堵住 这两个点,魏军就无法进入陇右,只能干着急,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就是挡住魏军,给自已争取时间拿下陇右五郡,一旦拿下五郡,占领城池,那么即使魏军来了,也只能打攻城战,攻城战短时间内,魏军就无法击败蜀汉军。



所以问题的关健还是那两个点:街亭与上邽,而上邽是小路,只能小股部队行进,无法集结大军,所以上邽短时间内,魏军大军无法过来,就只剩下街亭这个最重要的点。

如果魏军攻占了街亭,那么必然继续南下攻占上邽,如果魏军也占领了上邽,那么诸葛亮回家的路就被魏军断了,后路被断是什么概念?将会全军覆没的,成为无根之水,即使不战也会失败。



诸葛一生唯谨慎,可惜街亭用马谡。

当魏军一攻破街亭,谨慎的诸葛亮立即撤退,他可不想被魏军断了后路,那样的话,蜀汉将会全军覆没,诸葛亮可不会冒这个险,所以立即撤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一、马谡失街亭的经过。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条件最好的就是第一次。这一次北伐,曹魏由于麻痹大意,根本没有做好防御的准备。在整个关陇一带防御空虚,只有寥寥三两万人,还分散布置在各个据点。

公元228年一月,诸葛亮率领六万大军出祁山,关陇大震。曹魏君臣一时不知计从何出。当时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降诸葛亮,其他的郡与诸葛亮相约,只要一月曹魏援军不到,便投降蜀汉。

曹魏皇帝曹叡和群臣计议,命令中央机动兵团张郃部五万人去抵御诸葛亮,自己亲自坐镇长安。

二月,诸葛亮命令马谡带领军马在街亭抵御张郃的进攻。不意马谡不按照诸葛亮的节制,占山扎寨,不在平地的五总路口扎营。被张郃绝断汲道,马谡军中无水大乱,被张郃击败,失了街亭。诸葛亮见街亭已失,进无所据,只得撤军。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二、街亭的位置和我的疑问。

我看这段历史一直有个疑问,街亭真的是那么重要吗?我一直希望能够现场去看一看,可惜一直没有如愿。只能按照资料中进行一场推演。

据《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街亭,西汉为街泉县,后汉县归入略阳为街泉亭。在今甘肃秦安之东清水之北,也就是现在的陇城镇一带。据《秦安县志》记载:“东北百里曰高妙山,曰丹麻峪、故丹麻驿也。曰断山,其山当略阳南北之衡,截然中起,不与众山连属,其下为连合川,即马谡覆军处”。

可是看看介绍,让人大失所望。这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险要的地方。而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这也印证了我的疑问。

那就是,街亭如此重要,为什么除了马谡失街亭一仗后,就再也没有著名的战役发生在这里了。如此重要的地方,一没有驻军,二没有关卡要塞。这算什么要地?!从哪一方面来看,这都是个死地。根本没法守。

三、守不住的街亭,冤死的马谡。

既然没法守,那诸葛亮为什么要让马谡去守呢?我们可以看看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的用意。

张郃来救陇东必须要走上陇的要道关陇道。在关陇道上,最关键的一段孔道就是古陇道,这段孔道东边出口为固关,西边的出口为陇坻,如果蜀军能够堵住这条孔道,张郃根本出不来陇东。在这段孔道的最要害的地点是陇坻。据《通典·陇州汧源县》记:“陇山,一曰陇坻,汉陇关。”是王莽设的“四关将军”之一,是关中西侧的屏蔽。

街亭在什么地方?街亭在陇坻以南,是个各个交通线交汇的地方,号称“五总路口”。在地图上一看,只要控制了街亭,就肯定控制了陇道和附近的所有交通线。

但这只是纸上谈兵者的一厢情愿。这段历史肯定给我们隐瞒了很多东西。我们可以推测一下,诸葛亮一月出祁山,张郃二月来陇东,在这长达一个月的时间,诸葛亮到底干了些什么?他为什么没有堵住陇道,或者至少控制陇坻。

不管怎么说,这是诸葛亮的失策,让张郃安然通过几十里的陇道,直接威胁诸葛亮的腹地。诸葛亮便在地图上选择了看似重要的地点街亭。估计他这辈子都没有到过街亭,死也不知道街亭的地形。只是想当然认为控制住这个交通枢纽就万事大吉了。可他就没有想到这种对于马谡的步兵易攻难守的地形让马谡怎么守?!

诸葛亮还专门叮嘱马谡,要在平地五总路口扎营。你就不想想,这样平坦宽阔的地形,马谡两万人马扎在中间,再让张郃五万步骑兵包围。驻守在山上没有水喝,驻守在平地就有水喝了?这不是奇哉怪也。估计马谡意气风发的来的街亭,一看地形就傻眼了。不上山?上山还可以守两天,跑路还可能跑出几个人。守平地,没三天就得全军覆没在这里。

王平这个老油条一看,这根本就是个死地。于是就给自己找个借口,跟马谡分兵。王平分兵后也没有跑到那个如此重要的,诸葛亮指点的肯定能够守住的五总路口下寨,而是到山脚找个容易脱身的地方下寨。最后马谡完蛋了,他倒逃出生天,反而升官。这就是老兵和只会纸上谈兵的新兵蛋子的区别。

四、街亭失守后的影响。

街亭失败后,诸葛亮手头再也没有可以应急的军队。张郃的部队损失不大,而且集中,诸葛亮已经无法对付,只能撤军。

撤军之后,诸葛亮自贬三等以谢罪。而倒霉的马谡,被诸葛亮斩首示众。马谡死后,诸葛亮再也没有可用的人才,前景越发的暗淡了。


历史笑春风


街亭位于陇山西口,控扼着中大道的总枢,具有十字路口的作用,是兵家必争之地,具体位置,就是今天水秦安县东45公里的陇城镇。祁山是去汉中的的咽喉之地,历来是军事争夺的要冲。纵观祁山与街亭,渭水相隔,一在天水之南,一在天水之北,两地相距180多公里!


街亭的得失,不是战争的范围了,而是战略了。失去了街亭就失去了后方稳定的大环境,容易被对方截断粮道,没有粮士兵怎么打仗?后院都不安全了,士兵哪里有士气打仗。。。

如果你是军事统帅,你的后勤补给线上有个卡脖子的地方,你敢继续往前冲让人抄了你的后路?孤军深入可是大忌,倘若被敌人围困不死也残。


还有就是古代打仗为什么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打?在困难也要打下来?完全可以绕过去啊,那是因为粮草的问题,在古代打仗粮草是很重要的物资,一旦粮草有什么闪失,士兵那马上就会军心不稳,只有撤军的份!如果你绕过这座城池,那么打下来的城池会和前面的敌人包围你的军队,你会腹背受敌。

在一个就是打下这座城池,你就可以就地征粮,解决了士兵吃饭的问题,加上刘备的夷陵之战的失败,把蜀汉的家当都折腾的差不多了,每一个士兵都是宝贝,不允许轻易牺牲,所以诸葛亮看到街亭失守,才会撤军!


了解历史看这里


建兴六年(228年),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诸葛亮亲率10万大军出祁山,北伐曹魏。

初期的战斗很是顺利。赵云的疑兵出斜谷,造成蜀军翻越秦岭入关中直逼长安的假象,成功牵制住曹魏的大部分人马。

而诸葛亮的主力却由祁山入陇西,以优势兵力对该地曹魏驻军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相继叛魏归蜀。

下一步的战略,只要蜀军派出一部分人马,封住魏军由关中前往陇西的进兵要道街亭,争取时间让诸葛亮的主力肃清陇西残敌,那么整个陇西,以及秦朝龙兴之地雍州,还有董卓、马超赖以起家的资本西凉,都将成为蜀汉的地盘。

所以,能否守住街亭,是诸葛亮这盘棋局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诸葛亮此时做出了一个让诸将很是不解的决定,他置魏延、吴懿等老将不用,居然力排众议,任命从来没有领军的经验的马谡,率军前往街亭去阻挡魏军。

诸葛亮如此看好马谡,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马谡军事理论功底扎实,时常谈论兵法谋略,并且有理有据,诸葛亮对他很是认同和赏识;

二是诸葛亮讨伐雍闿叛乱时,马谡献上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斩杀雍闿的同时,却放过了依附他的孟获,与后来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民族政策一脉相承。

因此,诸葛亮对马谡很是有信心。而且马谡临行前,诸葛亮还交代了一番“当道扎营”的战法,他料想守住街亭一段时间,应当不是什么问题。

可没成想马谡居然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意图,放弃靠近水源的交通要道,反而将部队驻扎在缺水的南山,导致蜀军取水通道被张郃轻易阻断,部队顿时陷入了混乱。

等到张郃发动进攻时,没有实际领兵经验的马谡,根本无法调度兵马组织起有效的反击。直至蜀军兵败、街亭易手,曹魏援军沿着街亭源源不断地进入陇西,使得诸葛亮在该地区的兵力优势荡然无存。

如此一来,诸葛亮只得带着1000多户归附蜀汉的百姓,含恨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失败了。

可以说,是马谡一人的轻敌掉链子,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全盘失利。但诸葛亮也有用人不察的过错,毕竟当初他力排众议任用马谡时,军中决策层不乏有反对之声。

那么,蜀军中谁又能阻挡魏军名将张郃,守住街亭呢?

回顾街亭之战,尽管蜀军一败涂地,但副将王平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

早在马谡意图驻军于南山时,作战经验丰富的王平便极力劝阻,如果依他所言据城而守,粮草水源都不是问题,至少不会露出这么大破绽给张郃以可趁之机。

马谡主力兵败后,唯有王平统辖的千余人马保持住了阵型,张郃看他进退有度,怀疑有埋伏,不敢进攻。王平借机将诸营军士聚拢起来,率领他们平安回营,将己方损失降到最低。

可见,如果由王平取代马谡统领街亭之军,张郃很难轻易得手。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派王平守南围,司马懿派张郃进攻王平,仿佛街亭之事重演,王平坚守不出,守住了南围。

根据王平南围之战的战绩来看,估计他真能拖住张郃,争取时间让诸葛亮肃清陇西,最后合兵一处去击败曹魏的援军。

由此可见,街亭之失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对马谡的错误任用。如果派出王平,或其他经验丰富点的老将,即便打败张郃有点困难,但守住街亭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剧透历史


街亭之战出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汉中通往长安的5条路线。



第一条 祈山道 地势平坦适合排兵步阵,运送粮草等,缺点就是绕远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这条道。

第二条 陈仓道 也是大路,易于用兵,缺点是道路两侧都是树林,容易受伏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的就是这条道。

第三条 褒斜道 崎岖难走,不适合兵团作战。李白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是这条道。

第四条 骆谷道 是古时汉中通往长安最近的一条,也是最险峻的一条。曹爽伐蜀走的就是这条道,中了蜀军埋伏大败而归。

第五条 子午谷道 在秦岭这些道路中最冷门,也比较险峻。魏延提的“子午谷奇谋”其实就是这条道。
诸葛亮亲率大军采用稳扎稳打走拢右路线,也就是祈山道,但是先派赵云 、邓芝走褒斜道佯攻长安。魏国中计,派大将军曹真前往眉县御敌。

而魏国队关拢一代的防御因认为刘备去世四年,认为蜀国已无力进攻,并没有重点防御,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直接投降。魏国这时才知道诸葛亮主力其实在祁山,皇帝曹睿亲到长安坐镇,并且派大将张颌直扑拢右。



诸葛亮大军来到拢西城下,但陇西城墙坚固,守军坚守不出。


打下陇西的方法就是拦截西来的魏军,断其粮道。从长安到拢西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拢山道,道路比较大,易于行军。另一条是陈仓渭水道,这是一条小路,且诸葛亮主力就在陈仓渭水道与郭淮对峙。
张颌想要快速驰援就必须走拢山道,而街亭就是拢山道的咽喉,魏军的必经之路。如果可以在此拦截魏军,就可以集中兵力打下拢西,就是两方都是在抢时间,就是看张颌支援快,还是诸葛亮攻下城快。所以说街亭关键是守而不是进攻。

诸葛亮对马谡说街亭非常重要,如果失守就会北伐失败,还特别指示在靠山近水的地方扎寨。而马谡却把大军拉到远离水源的山上,估计是认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可能认为高地打低地,势如破竹。而张颌就切断水源,围困于山上,且放火烧山,蜀军大败。

从地图可以看出街亭的重要,街亭失守,援军就可以不断的到来,北伐就失去了意义。


玉米不甜只是香


先告诉你结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急忙退兵与马谡失街亭毫无关系。诸葛亮之所以急忙退兵是因为赵云告诉诸葛亮自己快顶不住了。

OK,接下来开始给一些人补充一下知识,希望这些人能稍微带着脑子去想。先上地图。

红的是诸葛亮军。蓝色是曹魏军。其中前往陈仓的那条线先无视。那不是第一次北伐的路线。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分兵两路。

由赵云带一支部队走斜谷,作出直击长安之势,引诱曹军主力前来迎战。至于为什么选斜谷,是因为狭窄的山谷地形可以阻止大部队展开,让部队的接触面变小,进而延长战斗时长。赵云队的任务就是层层布防,减缓魏军的攻势,为诸葛亮争取足够多的时间。同时,赵云这一路一旦溃败,则魏军可直捣汉中,断了诸葛亮军的后路。赵云这一路关系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败重任。

我们再看一下地图,这次看诸葛亮军的行军路线。诸葛亮主力直扑岐山而去,目的是拿下武都、天水、阴平三郡。如果顺利,继续攻打整个凉州。

再看看街亭的位置。那是在诸葛亮军行军路线的最北端,基本上与诸葛亮军没什么关系的地方。马谡为了前期防守,走了与汉中到岐山差不多的距离。

街亭这地方有什么特色?可以切断长安到凉州的通路。稍微了解军事规则的人都知道,这种掐断通路的行为主要是进攻方用来掐掉防守方信息传递用的辅助手段。街亭对曹魏是很重要,但是对诸葛亮军可没什么意义。

对曹魏来说,街亭被站,则凉州与中央断连,无法收到中央指令的凉州士气必然低迷,守城的将领们在认为不会有外援的情况下很容易献城投降。

对诸葛亮军来说,街亭就没那么大的意义了,站了可以加快攻打凉州的步伐,没站,也不会影响军队的补给线。就算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军也有足够的时间重新部署部队应对张颌。完全没理由撤退,更不用提慌慌张张的撤退了。

所以说,马谡失街亭导致诸葛亮急忙撤退是小说戏言而已。诸葛亮急忙退兵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赵云被击败了。诸葛亮后路即将要被掐断,他不得不放弃补给,全速逃跑。


金晶林


一直以来,关于街亭失守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争论得比较多的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街亭失守,是由于马谡刚愎自用,不听诸葛亮和副将王平的劝告造成的。另外一种则认为是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造成的。

其实总的来说,街亭之战本来是诸葛亮消灭司马懿的一个天赐良机,但由于诸葛亮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致使这一宝贵的机会从他的眼皮底下消失了,因而使他判断失误,指挥不当,最终致使街亭失守,从而失去了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机会。

那么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街亭真的如此重要吗?为何马谡失掉街亭之后,诸葛亮就要全线撤退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街亭”在何处?

街亭的位置辨析

关于街亭的具体位置,一直以来人们的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认为街亭即“街泉亭故城”,位于今天的甘肃秦安县陇城东北六十里的地方;第二种说法认为街亭在三国时期的西县境内,即今天甘肃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第三种说法则认为街亭是隋代汉川郡西县境内的街亭山,即今天陕西勉县境内。

在后来的历史研究中证明,第一种说法可以说是古今人公认的说法,第二种与第一种相近。第三种则是完全错误的。

根据《街亭考》中记载:“蜀军攻下祁山,占领西城之后,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诸县纷纷表示降顺、只有上邦、冀城为魏坚守……”

这是《街亭考》否定街亭在今甘肃秦安县陇城东北六十里街泉亭故城的重要理由。按照记载中所说,街亭在今天甘肃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而且该地以东的渭水南部有一条通往关中的古道。

当年魏军的将领张郃率领的援军就是通过此道西达街亭的,马谡的军队也是想由此道:“循南山东进”,“强占陇山,封锁魏军西援的通道”的。而这也就是那所谓的“陈仓——陇山——上邦大道”。

街亭之战为何会是诸葛亮消灭司马懿的天赐良机?

关于这个问题,其原因有三:第一,街亭地处“山僻之处”,其地势十分复杂,可以藏匿数万兵众;第二当时的蜀军总计有三十万,是司马懿的一倍有余;第三,司马懿没有与诸葛亮交过手,不熟悉诸葛亮的用兵之道,而且魏军又是孤军深入到蜀军背后,这无疑是一招险棋,倘若蜀军切断其退路,那么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便会从人间消失。

如果想实现这一目标的话,蜀军的作战计划就必须加以调整,以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其具体部署如下: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在街亭正面等候司马懿而攻其首,然后魏延和高翔各率领五万大军以断其身,再由姜维率领五万大军切断司马懿的退路以袭击其尾。

赵云再率领五万大军打着诸葛亮的旗号向箕谷、斜谷前进,以迷惑魏军,这样一来可以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大将军曹真,促使他相信诸葛亮中了司马懿的计谋。二来可以切断魏军通往街亭的要道,防止曹真增援司马懿。三来则可以切断司马懿与曹真之间的通信。

当然了,也许有人说这样的部署,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但其实,恰好相反,时间上是非常充裕的。因为马谡在街亭的小山上将兵士屯好之后,司马懿才赶到,所以诸葛亮做这些部署,时间上是完全是足够的。

所以如此一来,诸葛亮便可以在街亭之战中彻底消灭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这不但可以使他威震四海,还可以促使魏国时时处在恐惧之中。因为曹魏朝廷中已经无一人可与诸葛亮对抗,用诸葛亮的话来说就是:“孺子曹叡即为,余皆不足虑”。等到这时,诸葛亮不仅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而且长安城的大门就从此向蜀汉大军敞开了,进取中原,指日可待。

但事实并非如此,诸葛亮只算中了司马懿的计谋,但却没能认识到这是消灭司马懿的一次绝好机会,街亭的失败,最终没能除掉司马懿,而这也致使了诸葛亮七次北伐皆无功而返。

至于诸葛亮为何会在街亭失守后赶紧撤退,是因为此时街亭丢失之后,蜀军如果继续进军,那么便会使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还会被司马懿阻断通往汉中的要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诸葛亮恐怕就会成为瓮中之鳖了。所以诸葛亮撤兵是明智的选择,当然了,这其中自然也有无奈!

小结

综上便是我们对街亭失守为何会造成蜀军失败原因的简单概述。总的来说,街亭的失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诸葛亮不懂得知人善任,和不重视这场战役,也有马谡的性格缺陷。

参考文献:《三国志》、《街亭考》、《三国演义》;


方圆文史


在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中,形势最好的便是第一次北伐,但这次北伐却因街亭的失手而被葬送,因为街亭一丢,魏军就可以切断汉军的后路,于是诸葛亮只能撤军,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第一次北伐的确是蜀汉历次北伐中形势最好的一次,当时魏明帝曹叡刚刚继位,魏国对于蜀汉缺乏防范。而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则是休养生息多年,对于此次北伐的准备比较充足,因此在战争初期汉军还是势如破竹的。

由于在此之前蜀汉已经休养多年,蜀汉内部对于这场北伐都寄予厚望,毕竟蜀汉只据有益州一隅之地,人口不到百万,没有资本与曹魏长期对峙。并且此时曹魏已立国多年,中原地区对于曹魏的认同感不断上升,若长此以往,蜀汉收复中原的阻力将会成倍增加,所以大家都希望此战可以取得较大的战国,对此蜀汉大将魏延曾在战前提出子午谷奇谋,希望一战定江山。

子午谷奇谋最早出自《三国志·蜀书·魏延传》: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

根据陈寿的记载,魏延向诸葛亮谏言,请求效仿当年韩信攻打关中的事迹,让自己领兵一万越秦岭直抵潼关。

不过在陈寿的记载中并没有说明魏延的具体计划,也没有指出魏延要走子午谷。而首次提出“子午谷奇谋”的史书是《魏略》。如今该书大部分已经遗失,但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曾援引过里面的记载: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唯有御史、京兆太守尔,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略》对于魏延的计划做了详细的记录,当时战前镇守长安的魏将是夏侯楙,魏延认为夏侯楙是废物,所以他想领精兵五千,外加后勤人员五千,共计一万人走子午谷,用十日时间抵达长安。而夏侯楙在见到蜀汉大军后必定吓得弃城而逃,之后诸葛亮在引大军走斜谷到与他会师,届时咸阳以西的地区可以平定了。

《魏略》对子午谷奇谋的记载更加详细,但与《三国志》却并不完全相同,不过两本书都提及魏延想搞闪击战,突袭占领关中。

(魏延的想法就是从汉中走子午道,翻越秦岭直取长安)

然而魏延的想法太过冒险,奉行步步为营的诸葛先生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在诸葛亮看来,此时曹魏强而蜀汉弱,想一击制胜是非常不现实的,魏延的想法太过天马行空。别的不说,若是夏侯楙没有弃城而逃,后果会是怎样?凭借着长安的城高墙厚,你这一万人马就能一举拿下吗?年轻,单纯,爱幻想。

(秦岭是在太险峻了,子午道虽然能走,但也很难走,魏军也不可能不在此设防)

所谓谨慎如诸葛,蓄积力量多年的诸葛亮对第一次北伐必定是稳中求稳,诸葛亮完全没有一战而夺天下的想法,他想一步一步来。诸葛亮首次北伐的目标很明确,夺取陇右之地,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一带。

陇右地区虽然人口不多,但若拿下至少也能补充数十万人口,而且陇右盛产良马,战略位置也比较重要,得到此地后蜀汉便可绕过秦岭攻打关中。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战略就是夺取陇右之地,之后可以以陇右为基地,进攻关中,之后再东出潼关与曹魏争天下)

公元228年春蜀汉第一次北伐打响,诸葛亮先是派赵云、邓芝等人率军出斜谷道攻打郿城,吸引关中一带魏军的注意力,而自己则亲领大军走祁山道,直奔陇右地区。

面对突如其来的汉军,魏国仓皇迎战,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相继被汉军占领,只有广魏郡和陇西郡还在坚持抵抗。

说实话魏明帝曹叡也是一代雄主,在得知蜀汉北伐的消息后他立即亲自前往长安坐镇,并命令张郃出陇山救援陇右地区。

陇山也就是今天的六盘山,其位于陇右和关中之间,从关中救援陇右最快的途径就是走陇山中部的一个缺口,叫街亭。一旦魏军拿下街亭,就可以进军陇右地区。

而如果魏军拿不下街亭,想救援陇右则需要绕走南面的渭水河谷,但渭水河谷道路艰险更加不易通过,于是魏军主力就会被汉军死死地挡在陇山以东,魏军救援陇右的计划便会彻底失败。

有鉴于街亭的重要性,诸葛亮也赶紧派马谡和王平抢在张郃前面占领街亭,而诸葛亮的要求也很简单,挡住魏军即可。

其实街亭真不难守,这里就是陇山山脉的一个小缺口,两边都是高山,只要认真修建防御工事便可轻易挡住张郃的军队。(街亭之战形势图)

不过马谡实在是太狂妄了,他自作主张到附近的小山上安营,结果被张郃切断水源,马谡三军顿时大乱,最后还是在王平的掩护下马谡才逃出生天,而街亭则被魏军占领。

街亭失手的消息让诸葛亮大为震惊,诸葛亮万万想不到马谡竟然把街亭给丢了,这么容易的差事都能给办砸了,这让他关门打狗的计划彻底泡汤。

眼瞅着魏军主力进入陇右,高翔和魏延已接连被魏军击败,而赵云等人在秦岭攻势也被魏军遏制,如今倒是诸葛亮自己极有可能陷入了被反包围的局面。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得放弃所得之地,迁民返还汉中。

总的来说,街亭在第一次北伐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若守住街亭,汉军则可以封锁住魏军进入陇右的道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消灭在陇右顽抗的魏军。

可是一旦失去街亭,魏军便可大举进入陇右,汉军在正面是刚不过魏军主力的,并且汉军补给路线更长,补给艰难,一旦粮道被断,大军就立马成了断线的风筝,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果断撤退,而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就此以失败告终,实属可惜!


千佛山车神


还记得当年水镜先生说过的那句话吗?“诸葛得其主,而不得其时!”



六次北伐基本都还算是顺利,就算不能取胜,但不至于吃败仗,总是可以稳稳的步步蚕食,可直到诸葛被司马懿耗死为止,第次北伐,总是有那么不大不小,甚至小小的失误,令蜀国功亏一篑。

第一次诸葛亮北伐,可以说打的是相当好了。可惜的是马谡丢失街亭,致使北伐无功而返。为什么街亭一丢,大军就要返加汉中呢?来年一下街亭的位置。

诸葛亮以赵云邓芝为疑兵,牵制曹魏主力,而诸葛则自带大军兵出祁山,夺取祁山后,分兵攻占其他地盘。到此进一切还都在诸葛的计划之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投靠,更是提前完成了诸葛攻取陇右的计划。接下来就是要消化三郡,使化为蜀国之地了。而此时曹魏也派出了大将军曹真等也已到了前线了。

当三郡投蜀之后,曹魏立即派出了张郃驰援陇右。并令曹真急速增援。

而此时,战局已经明显了,诸葛要想顺利得到陇右,就必须切断陇右与曹魏的联系,而曹魏要想夺回拢右,就必须在诸葛吃下陇右之前,增援陇右。双方的战争目标很明显。而曹魏要想进入陇右,无外乎张郃进军街亭的陇山道。另一条则是陈仓渭水道。

首先呢,渭水道不宜大军前行,其二若过渭水道,则必须经过天水上邽这个地方。而此地又离祁山大寨太近,容易被堵在出口。而陇山道则没有那么多的不足了。街亭位于陇山道的出口,其重要性对于蜀魏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说街亭之战是不可避免的。

而最后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由于马谡自大等原因,街亭失守,诸葛大军全面撤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为什么呢?街亭如此重要?那为什么在以后的战役中又很少争夺此地呢?

其主要原因大约如下吧:诸葛北伐,曹魏前期准备不足,以至于被诸葛抢先机,得了天水三郡。虽然后来曹魏也派大军来援,但是由于陇山地理,若街亭不丢失,曹魏大军难以进入陇右支援。诸葛便有时间收复陇右之地。而街亭一失,曹魏大军则如洪水般涌入陇右,必定与蜀军形成胶着之势。诸葛的战略目标已经难以达到。

另,私下想考虑,不一定对。首先呢?此时的曹魏实力是远远大于蜀国的。假若,张郃攻破街亭之后,曹魏派兵进入箕谷,缠住逼退赵云,最好能出兵箕谷。另从陈仓派出精兵良将,或直插汉中,或者分兵依汉水,寻有利地形,则祁山大营或有被前后及右侧三面夹击之危。如果祁山大营蜀军不保,则蜀军不仅仅不会在陇右占到便宜,而且汉中会不会有危险呢?诸葛亮不能不考虑吧。

所以我觉得并不是街亭多重要,而是此进此景之下,定不容失,一子不慎,小小的一个失误,带动了全局的被动,也许诸葛退兵才是明智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