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棒奔霸


在我們的生活裡流傳著很多人們用經驗和智慧總結的農村俗語,而“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就是其中的一句,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主要是指中年喪偶的老人,這句話也包含了對社會現實的一種無奈。意思是說,即便家裡有再多的兒女,都不如一個半路夫妻。

那麼,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為此聽聽有書君的分析:

1.從兒女角度:

現如今,很多農村的年輕人因為成家以後自己身上除了擔負養家餬口的任務,還要擔負起上有老下有小的擔子。

即便自己有心去照顧老人,但出於生活的無奈難免會有疏漏,照顧不周這也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所面臨的問題。

其次,在一些子女比較多的家庭裡,在照顧老人的問題上時常出現推三阻四,把老人當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的現象。誰也不願意多付出,就覺得老人又不是自己一個人的,應該大家一起平攤。

2.從老年人的角度:

即便年輕人有心把老人接去同他們一起生活,但很多人老了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房子,覺得那是他的根,更不願意因為自己再給自己的兒女添麻煩,如果孩子不孝便更不願意過去受氣,所以寧願選擇獨住。

但一個人在家難免會感到孤單,心靈上無所寄託。遇事也沒人能搭把手,生病或者有不舒服也不能及時被發現。俗話說:“遠水救不了近火”。

跟孩子有時間才能做到的照顧相比,一個隨時能在身邊照顧自己的老伴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而且有了老伴的陪伴,既可以讓子女放心,又可以讓自己幸福,何樂不為?

所以,有書君認為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話很對,事實也的確如此。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從古自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兒孫滿堂,都希望自己的後代可以開枝散葉,後代越來越繁榮,自己可以盡享兒孫之福,然而並不是每個兒孫滿堂的人都可以盡享兒孫之福的,所以我們經常聽到村裡的老人常說“兒孫滿堂,不如半路夫妻”。


其實這句話不難理解,就是說即使你兒孫滿堂,能陪伴在你身邊的往往都不是他們,能陪你走完後半生的也不是他們,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陪在你身邊的還不是他們。

這類情況往往在農村比較多見,在農村我們經常看到有很多的留守老人,這些老人很多都都有七八個孩子的,那時候計劃生育還沒實行,家有十來個孩子都是很正常的,對於現在來說也算是兒孫滿堂了,既然兒孫滿堂為何晚年了還是孤獨的一個人過呢?


我們都知道農村人都希望走出農村進入城市,所以我們會看到村裡幾乎沒什麼青壯年,都外出闖蕩只留下家裡的老人,兒女們要老人和他們在城市一起生活,但老人又不習慣城市的生活只能回到他們熟悉的農村,這應該就是他們有眾多兒女卻沒有一個陪在他們身邊的原因吧。陪伴他們的只能是身旁的老伴,所以才有了那句“兒孫滿堂,不如半路夫妻”的說法。


農村俗語解說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是一個老年人再婚的問題,少年夫妻老年伴,兒女再孝順,也不如有個老伴,知冷知熱。

這句話,其實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被人口口相傳下來,也有它的道理的。那些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等到成家立業,就自己過自己的小生活,懂事兒的,定時給老人寄上點錢,或才回家看一看他們,工作一忙起來,也就顧不上了。特別是現在年輕人,生活節奏快,生活的壓力大,顧不上照顧老人的常態。

所以很多老人,就會想再往前走一步,以打發剩下的日子。其實無非就是兩個原因,為了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不至於再麻煩子女。其二在自己精神上有一種安慰,不會讓自己太過孤獨。想法歸想法,現實總是殘酷的。搭夥過日子,能不能過得下去,能不能過得好,子女們同意不同意,都是現實問題。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開篇語,“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非常震撼地道出社會現實。人生至此,自求多福吧。


德雨50926495



半路夫妻,來源於中途喪偶,現代社會也來源於兒女己大,雙方離婚的家庭。滿堂男女,當然應指自己親生兒女。為什麼說道理不足呢?說誰不愛自己的親生兒女呢?父母不愛子女的是少數,也可以講,不是父母有因,就是兒女另類。父母掛在嘴邊的話,兒女是自身的一塊肉,是寶貝。當然半路夫妻,也是合法夫妻,夫妻之間肯定有感情,一夜夫妻百日恩,長久夫妻恩比海能深。因此所上面的百日夫妻和滿堂兒女應該在情感上有等同之處,但樓主講的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樣看就不平等,因此講道理好象不足。

從事實上來看多數都能成立。為什麼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事實。上又多數能成立呢!我分析二大因素形成了這條答題的成立。一,代溝的影響。一般父母與兒女的年嶺差距在三十歲左右。三十年左右的一代從人生講也是比較漫長。三十年的時代發展。不論從思想丶語言丶身體丶知識丶經濟、技術丶生活丶社會功能丶組織形式丶活力等等,都在不斷變化丶重組、變遷丶發展。無形之中,就形成了代溝,年嶺大的父母與年輕的兒女,確實存很多不同點,一般講,兒女們的生活習性有所改變丶創新。父母也是沿襲老的生活習性。對各種事物丶事態的觀念也大為不同。由於觀念和生活習慣習性形的代溝,一般很難融洽。不融洽就會產生隔閡,有隔閡就會感情疏遠。但半床夫妻,一般年嶺差距不大,再加夫妻間,會船頭打架,船艄涗話,白天吵架,晚上和好的習慣。因此,代溝是造成滿床兒女,不如夫妻的主因。二,年老各方面的衰退與年輕的魯莽。這兩個各自的弱點之間的碰撞,也會形成老人與兒女產生不和。人的衰老是老人必然規律,耳丶鼻、口、眼丶身丶腦都有退化的表現,因此不論行動丶言語丶反應己經出現遲緩,而思想的固執,經驗主義等等都會在老人身上反應。這些弱點一般年輕的兒女沒有這些習慣,表面不講是含敬畏之心,敬意之神。兒女們當然到三十歲左右己經成熟,由於經歷丶閱歷還不算足。因此,這兩個弱點不碰撞則己,一碰撞老人的固執馬上上來,這樣看不慣的心理就會產生,和半床夫妻一比較,就覺得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當然,除生活習慣外,還因家庭的話語權,在家的地位,經濟狀況,經濟主動權,身體的狀況等等因素,再由上面的兩條主因,往往產生了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話語的成立!另外還因半路夫妻中有一半與兒女的親疏很難協調,也有一定因素,俗話說青官難斷家務事啊!

任何事情,往往都有規律形成,當然也有特殊狀況。面對這些規律,作為家庭也要處理好,就不是半路夫妻的家庭也會有這些問題。因此如何家庭和睦相處,各人多思考,多研究,好好面對吧!最後一句話,家和萬事興!




黃浩榮279


我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口老齡化使年輕一代的人有著更大的工作壓力,兒女們除了要工作還得照顧自己的子女,難免對於老人缺乏關心和照顧,現在年輕夫婦都是跟父母分開過的,很少有跟父母一起過的,所以大多數年輕人跟父母的相處模式是週末互相探望一下,老人一個人生活很寂寞,尤其是每到夜深人靜,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很多年輕人可能覺得一個人生活沒什麼,多麼自由啊,沒人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對於老人來說並不是這樣。喪偶的人大都年齡比較大了,大部分人都退休了,喪失了社會價值,內心總有一種落差感,會懷疑自己活著的價值,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面對生活,卻發現沒有人需要自己,連旅遊都是一個人,所以抑鬱寡歡,很多老人在喪偶很近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徵兆的也去世了。

半路夫妻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在身邊的人,半路夫妻的陪伴是子女做不到的,半路夫妻的感情也是子女替代不了的,半路夫妻之間的照顧也是子女給不了的。

綜上所述,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有一定道理的。


freedom月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說的就是就算你的兒女再多,老了,不一定兒女會願意伺候你,現在的社會,兒女再多,說到了老人歸誰撫養的問題,兒女們都會你推我我看你,到頭來自己還是一個人孤獨終老。

現在的老人,一般都對自己的養老問題都看得很開,很多老人到老了都不願意和子女一起生活,一來怕麻煩自己的兒女,二來怕影響兒女的夫妻感情,有些老人寧可自己去養老院去住,都不願意和子女一起生活。

單身的老人,日子過得很是孤獨,想想每天就是自己一個人,做什麼事情也都是一個人,在家裡想找個人說說話都沒有。老人的心裡,不是想過什麼奢侈的生活,兒女已經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不需要老人們再去為他們操心,老人心裡最想要的是自己能有一個伴,平時可以一起嘮嘮嗑,拌拌嘴,當自己生病的時候,能有一個噓寒問暖的床邊人。老人最怕孤獨,他們最想擺脫的就是孤獨,所以半路夫妻是老人們最好的選擇。





隔壁老王的經典故事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在我國民間流傳已經上千年了,說的就是家中兒女滿堂也比不過不是原配的老伴。此話都是中老年喪偶人士經常感慨的一句話!在古代社會下封建禮教“三綱五常”用極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人的言行,在如今看來已經嚴重壓制了人性剝奪了人們的幸福生活。尤其對於婦女年輕喪夫用“貞潔牌坊”來恫嚇婦女不許改嫁,從一而終!但是待到兒女大了的時候真正能孝順爹孃的古來之甚少,今更不足兮!所以待到兒女成人,父母總是會想找個老伴一來生活上有個照應,二來也是為了精神上有個慰藉。其實社會發展到今天又何嘗不是這樣,現代家庭裡有很多兒女們都反對家裡的父母再婚,原因很多有怕新進門的“後爹”“後媽”沒安好心會霸佔自己應當繼承的家產,還有就是覺得家裡已經兒孫滿堂老人要有老人的樣子,這把年紀還想再“風流”一把會遭人閒話讓兒女抬不起頭來;當然也有兒女覺得家裡不缺老人的吃喝,搞這一出分明是在告訴外人兒女不孝,有意磕磣兒女。但是話說回來,老人也是人,也不是吃飽了就萬事大吉的動物,晚年的他們更需要精神方面的撫慰和關懷,可是兒女們畢竟是隔代人思維方式和生活觀念都不同於父輩,對老人的關心肯定不到位。就像婚姻一樣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老人和誰在一起過得舒服也只有老年人自己知道。


駿景農業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話說得是現在的實際情況,不論兒女多麼發達或者多麼孝順,遠不如身邊有一個老伴好的多。這句話不只是在以前,在現在我感覺更適用。

人老了,身邊就得有個依靠,不管是原配還是半路夫妻,總也是一個依靠吧。而對於兒女來講,現在能留在老人身邊的沒多少吧,一般都是外出求生、外地定居,遠離老人。可以說現在國內人口的流動性遠遠的超過的以前。以我來說,從吉林南部的山區來到黑龍江最東邊的黑龍江農墾下屬的國營農場工作、安家。回老家單程就需要2天的時間。您說父母花半輩子精力養活大了孩子,翅膀硬了飛遠了。相見個面都難,何談照顧老人。都說“雙親在,不遠行”,可是實際的生活需求逼迫現在的年輕人遠走他鄉謀生,能怎麼辦?

如果是這樣的還能理解。那麼那些子女成群都離自己不遠的、卻不孝順、沒有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的子女呢?在身邊有什麼用?真的,人老了的時候身邊有個老闆真的很難得,最起碼不舒服了有人給端杯水,沒事相互攙扶著逛逛街、溜溜彎,還能相互有個照應。畢竟兒女都有自己的生活,總有一天會飛走的,生活就得靠老伴兩人相互扶持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說的是什麼意思?

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句農村俗語,他的意思是說,並不是兒女不好,兒女跟父母的關係是血緣關係。可以說,是世上最親的關係,而且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孝道文化的古國。對於孝敬二字,已經早已深入人心。

為什麼要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農村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最親不過爹孃,最近不過夫妻。這一句話你就明顯的看出來,一個親字,一個近字,那個字在某個階段重一些。所以說,有些事情,夫妻之間能做的事,兒女是做不來的,父母同兒女之間,她再親也有隱私,而且相對之下,夫妻之間的隱私就會少一些,或者是根本就不存在隱私。

農村又有一句老話,少年夫妻老來伴兒,人如果老了,有一個相依為命的伴侶,她是不孤獨了,可以生活的幸福一些。

兒女長大了,成家立業了,他們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生活。在孝心的兒女,也不能經常的陪伴在你的身邊。就是在一起生活,睡覺他也不能同父母在一起。這就是,親、和近、兩個字的不同之處,也就是,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的含義。


平安2595717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中國人的傳統養老方式是家庭養老,養兒防老,這是說兒女贍養父母,但是還有一句話是,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是說出來代溝問題,孩子和父母畢竟有代溝問題不可調和,但是和另一半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遇到問題,他們的思路基本一致,能夠更好的協調。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年齡大了,病痛都會來臨,兩個人在一個房間居住,可以隨時發現身體上的病痛,而兒女畢竟不一直在一起,不能及時發現父母身體上的問題,不能及時進行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