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让医生头痛而无奈的顽症

患者老王,男性,40几岁,今天上午又急匆匆地冲进门诊,甚至不顾及还有很多人在排队。一进门就从包里拿出一大叠检查单:“医生,不好意思,我这个情况太急了,实在不能等了,也不能排队了,你赶快给我看看这些检查单,上个星期在广州查的。”他在村里做小生意,这已经不知是多少次这样闯进门诊里了,我还有其他的医生甚至已经相当烦他了。但看着他焦急、紧张的神态,跑得满脸大汗,又不免同情。

老王反复发作腹胀、脐周及上腹腹痛,胃纳差,便次增多10余年,大便有时稀烂,有时便秘,每日大便3-5次,时有肛门坠胀、排便急迫、便意不尽感。腹痛时轻时重,曾多次因腹痛而急诊入院输液。睡眠差。脾气急躁。多家医院几乎每年均查胃镜、肠镜,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其余检查均基本正常。多家三级医院医生均给予抗焦虑治疗,如米氮平、西酞普兰、黛力新,甚至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等,但老王均不能坚持服用,每次服药不到一个月即自行停药。现在只要医生给他开此类药物他就会激动不已,甚至与医生争吵。其家人也已厌倦他的行为,现在几乎没有陪同他去医院就医,目前他也不能继续自己原有的工作。因为有前几次的经验,我也不敢给他开这类药。

此时,他拿出这些检查单,喋喋不休地跟我讲述,检查单上有他仔细认真的不同颜色的划线以示重点,还有一个随身的本子,记着他从网上、各种医学书籍上摘抄的笔记,这些都在佐证着他自认为的某种严重的消化道疾病。我打断了他,因为跟以往一样,任由他这样讲下去,他会讲一个上午:“老王啊,这样好不好,你这个问题肯定不是急症,更不会要命的,我们今天下午找个时间来认真讨论一下你的问题,你还是和你家人一起来吧,这样大家一起商量比较好一些,你看好不好?”他马上不高兴了:“为什么要叫我家人来?你不信我吗?我真的有病,我真的病得很厉害你知道不?那你说要怎么治疗?”我无可奈何地说:“你看你在广州看病的病历上已经写清楚了,你应该还是服用这些抗焦虑抑郁的药才行。”“没用的,一点效果都没有!”他气冲冲地收拾了资料,扭头就走了。我想他应该又去找别的医生去看他的资料了。

上面这个病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疑病症”,也是MUS(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中最为严重的类型。MUS患者中大多数属于轻型、低风险的类型,多数出现在基层或初级医疗机构,只需要医生耐心、专业的解释与大胆的承诺,不需要或仅需极少的药物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且完全可以和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但有极少数的MUS患者属于严重类型、高风险者,此类病人性格偏执,极难沟通,甚至家属也难以被说服,可能存在不良的医患关系,须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警惕,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以极大的耐心、爱心与责任心去诊治他们。

在2017版《“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中对于MUS的评估与分级中,对于严重类型、高风险这样诠释:持久的躯体症状,明显功能障碍或丧失,医患关系存在严重问题,频繁在医院间转诊,可能执着于争取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残疾补贴或有其他的法律诉求。对于把MUS分为轻、中、重三级笔者是赞成的,但笔者却认为在严重类型、高风险的MUS患者中,存在有极少数的极重型,它几乎等同于疑病型偏执型精神障碍!这种障碍有哪些特点呢?

疑病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大多数属于躯体形式障碍范畴中的亚型——疑病症,其他亚型还有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疼痛障碍等。本文所述为疑病型偏执障碍,属于偏执型精神障碍的亚型。在沈鱼邨主编的《精神病学》中这样阐述偏执型精神障碍:其症状来源于自身的人格缺陷,其神经系统具有抑制过程不足,兴奋过程占优势的特点;意识清楚,其妄想结构较为系统,妄想的内容变异很大,很少或不伴有幻觉。我们经常听闻的是诉讼狂、花痴、嫉妒狂等属于此型精神障碍,其对社会负面影响较大。那么躯体形式障碍的疑病症与偏执型精神障碍的疑病症有何不同呢?鉴别二者有重要临床意义!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 此两症中鉴别诊断方面虽确有病因,即“质”的不同,但临床诊疗过程中却只能按“量”来区分,也即“是否严重”才能鉴别该两症。但可惜的是目前临床上未有这样的诊断标准,这也是基层单位医生较难分辨这两种疾病的主要原因。笔者的经验是区分这两种疾病主要应该看 :①是否有自知力,如经耐心、详细、专业的解释患者接受了该精神病学的诊断,则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如无自知力则诊断为偏执状态;②疑病内容是否系统化,也就是病人对自己的躯体症状是否达到了“妄想”的程度,如似本文所述的病例,则为系统化的妄想,可以诊断为偏执状态,如无这些表现,则考虑为躯体形式障碍;③是否有社会功能受损,如生活、工作、学习严重受影响,和(或)有精神衰退,则应及早诊断偏执状态,否则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④治疗效果如何,如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经系统抗抑郁药 3 个月后如症状不缓解,则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及早修正诊断为偏执状态,并开始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

及时诊断疑病型偏执状态对基层或初级医疗机构的医生意义重大,因为此型障碍患者应积极与家属沟通,说明病情,请其帮助,并及时转诊至精神科或机构予以专业治疗,而不应在非精神科室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