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让她死去活来


“头痛”让她死去活来

活泼可爱的婉君在一次感冒后持续的头痛、恶心达一个月之久,每天早晨起来尤为突出,到学校后明显加重,嘈杂的环境中感觉头要炸开似的疼痛。父母曾带她到几家三甲医院检查,都没有发现相应的器质性改变,期间做了头颅CT、头颅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没有发现相应的改变。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父母带他去找了心理医生,这位心理医生直接告诉她,这症状不过就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爸爸妈妈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个解释告诉给婉君,说她心理压力太大,故而转换成躯体表现了,建议她以后别把什么事情都放在心上。如此一解释,貌似听懂了的婉君果然头痛症状有所减轻。但没过一个月,婉君又开始头痛了,而且每到上学的时间就痛的几乎晕倒,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急得婉君的爸爸妈妈跟火上房一样,带其四处就医,到一个医院检查一遍,但仍未检查出任何器质性改变的症候。最后婉君被转诊到心理医院。

婉君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进入了诊室,刚刚落座妈妈就泣不成声,述说孩子从小到大身体一直很糟糕,小的时候就患过哮喘,后来不知不觉就好了。后来经常患湿疹,痒得半夜睡不着觉,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父母的心都要碎了。现年11岁的婉君,2年前在一次感冒后开始头痛、恶心,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妈妈声泪俱下地述说着婉君的病史,爸爸也捶胸顿足,而婉君却跟没事人似的,自己述说这两天头部没有痛,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她不上学,疼痛就会好很多。若是连上两天学,头痛、恶心就会很明显。爸爸妈妈也发现了这个规律,开始怀疑是不是婉君以此来逃避学习。可是婉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就是得病也从不耽搁学习,况且只要婉君身体稍有好转她就很努力的学习,所以,可以排除是其厌学所引起。

婉君第二次来诊是妈妈与姥姥带她来的,爸爸没有来。姥姥也很着急,觉得她除了心思比较重,并没有什么大碍。但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不是头痛就是恶心呕吐,而反复检查又没什么事,若不是眼看着外孙女是个诚实的孩子,她都怀疑这孩子是在装病。

“头痛”让她死去活来

看到婉君也很痛苦的样子,而且经常话到嘴边留半句,就让她做了沙盘游戏治疗。在摆沙盘的过程中,她先摆了一个家庭的华丽客厅,客厅里有两个人相依着在看电视,还有一个人做在墙角在玩电脑。在屋外她又摆了个小战场,一个小战士站在山头端着机枪在横扫,而对过是被这小战士打得横七竖八的躺在下面的尸体。摆完后她得意的欣赏着自己的作品。笔者让婉君解读一下自己的作品。她说看电视的是自己和妈妈,而在一边玩电脑的是爸爸。站在山上的小战士是自己,被打倒的是欺负她的人……

笔者问婉君:今天爸爸没来,沙盘中也显示爸爸总是在家庭生活之外,是不是爸爸对婉君的照顾很少啊?听到我这样问,11岁的婉君怒目圆睁,说爸爸总是不回家,回来就跟妈妈吵架,有时还动手打妈妈,甚至吵到要离婚。他们一吵架自己就很害怕,怕他们扔下她没人管,尤其怕妈妈扔下自己不管,因为小时候一次听到爸爸妈妈吵架,妈妈说:“你自己带着婉君过吧!”那次爸爸再次对妈妈大打出手,甚至把妈妈的头撞到墙上。妈妈那次回娘家一个多月才回来,当时就以为妈妈不要自己了,所以非常害怕,天天晚上做噩梦。后来因为自己感冒、发热,爸爸才打电话把妈妈叫回来。可是等婉君的病好了,妈妈再次回了娘家,直到婉君身上起了湿疹,他痒得半夜直哭,妈妈才再次回到家里。

听到这里,我提示婉君:是不是只有自己得病爸爸妈妈才会共同来照顾你啊?婉君说自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但确实也有类似的感觉。后来婉君说,真的害怕爸爸妈妈分开,那样自己就没人管了!而且婉君也逐渐意识到,只要父母打架或者处于冷战状态,她就开始恐惧。用不了多长时间她就会得病,比方说头痛、恶心等,虽然自己很难受,但爸爸妈妈都来关心自己,内心的恐惧就没有了。

综上,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婉君的躯体不适感受能换来父母的关心,并能降低她的焦虑、恐惧。所以,有理由推断,婉君的躯体症状只是缓解他内心恐惧的有效处理方式,这是他原发的获益。而在现实中得到父母的共同关心,是其继发的获益。这样就导致他无意识地应用压抑、转换等机制,把内心的创伤、矛盾、冲突转为躯体化的症状,所以做各种检查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

“头痛”让她死去活来

童年创伤一般来自四个方面,首先是重要抚养人的丧失;其次是重要抚养人爱的丧失;三是向同性父母认同的过程中,同性父母过于强大,让其有可望不可及的感受;四是理想、要求过于苛刻、过于完美,造成自我伤害。再看看婉君成长过程中,面对了重要抚养人爸爸丧失的恐惧,怕爸爸、妈妈离婚没有人陪伴自己。同时害怕父母亲没有人关爱自己。这就是说他自幼面对了童年创伤中的两项,使得其行为退行到靠疾病来获取关爱的幼稚心态中,而这种退行一旦获益就会被固定下来。

当婉君了解了这些后,其症状逐渐好转。后来父母共同陪婉君咨询的过程中了解了疾病的发病机制后,也明确表示,无论婚姻如何,每个人都会全心全意的陪伴婉君的成长时,她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其症状也出现戏剧化的转归。

附:躯体症状障碍诊断标准

A. 一个或多个的躯体症状,使个体感到痛苦或导致其日常生活受到显著破坏。

B. 与躯体症状相关的过度的想法、感觉或行为,或与健康相关的过度担心,表现为下列至少一项:

1. 与个体症状严重性不相称的和持续的想法。

2. 有关健康或症状的持续高水平的焦虑。

3. 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到这些症状或健康的担心上。

C. 虽然任何一个躯体症状可能不会持续存在,但有症状的状态是持续存在的(通常超过6个月)。

该病的特征包括把注意力聚焦于躯体症状,常常是将正常的躯体感觉归因于躯体疾病(可能伴随着灾难性解释),担忧疾病,害怕任何的躯体活动可能损害肢体。导致患者重复检查身体,查看是否异常,反复寻求医疗帮助和确认,以及回避躯体活动。在严重的、持续性躯体症状障碍中,这些行为特征最为明显。这些特征通常与为了不同的躯体症状而频繁求助于医疗服务有关。这些患者多在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就诊,却很少寻求精神卫生机构。所以当内科医生将他们转诊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时多感到惊讶。躯体症状障碍的患病率可能在5%—7%,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