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童年的风筝会


很多年以前,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电视倒是有,只不过能收到的电视台屈指可数,看不到什么好的节目。只有每年夏天的时候,才在村口的马路上,放上几部电影,凑凑热闹,凑合着看。

那时候,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主要在户外玩,而且什么都能玩,树叶、青草、虫子,当然,像放风筝这类活动属于高级的了。

我们村流行放风筝,是因为村小学每年都举办风筝会,可能是校长爱好吧。所以,每年阳历3月末,小学会在学校的操场上举办风筝会,还会发一些小礼品,比如铅笔、本子,甚至还有毛巾。


故事:童年的风筝会

我的第一个风筝是小学二年级的春天,爸爸在一个村里的青年手里买的,是一个燕子风筝,洁白的纸,用鲜艳的色彩描绘的燕子的图案,很漂亮。我喜欢极了,拿着风筝去了田地里,看见风筝真的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我看着蓝天,还有白云,把我快乐的心情也带到了无忧无虑的云间。但很遗憾,那一年的初夏,我拉着风筝过一片树林的时候,风筝被挂在了树上,骨架还在,但是纸全坏了,加上天气逐渐炎热,也就不再放了。

小学三年级春天的时候,我想参加风筝会。就让在县里上学的二姐带一个风筝回来。周末回家的时候,二姐从县里买一只风筝回来,不过二姐太笨了,回来的时候,骑自行车摔了一跤,压在了风筝上,于是,风筝报销了。当然,一个星期后,二姐又买了一个回来,也是一只燕子风筝,不过图案居然是只金鱼,只可惜,时间太晚,错过了风筝会。

风筝会是错过了,但我放风筝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弱,我开始真正地琢磨风筝。首先是风筝尾巴(尾部栓着布条),风大的时候,风筝容易扎猛子,我就将布条放在风筝尾巴处,后来觉得尾巴长好看,于是越放越长,最长的时候,有十几米,往往是一个人抱着一堆布条跟我走,把田野里,再把布条街上。其次是风筝线上,如果放一片草叶,在风的吹佛下,会沿着风筝线上升,一点点升到空中,靠近风筝。风筝还能跳舞,抓住风筝线,用手拧着,如果力度合适,风筝就会在空中轻轻摇摆。当然,风筝也能打架,那时候,村里的田野上风筝很多,有燕子的,三星的,豆腐块的,双鱼的,大家除了比高,还打架,主要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用风筝线从上面拦腰截住别人的风筝线,被截住的风筝就会旋转着下坠;一种是两只风筝的风筝线贴上,然后收线放线,风筝线互相切割,直到一方的风筝线被隔断;另一种一般只有我才玩,就是把风筝放在别的风筝头顶,然后晃动风筝,让风筝尾巴(布条)甩起来,把别的风筝从空中打下去。

很多年间,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们村的玩法才让风筝打架,后来看电影《追风筝的人》,才知道有些想当然了。


故事:童年的风筝会

好容易盼到小学四年的春天,我准备再次风筝会。我的风筝却因为受潮湿(放在仓房的原因)而不能用,只好临时改装一个。于是,我和我爸,还有几个小伙伴,连夜赶制了一只风筝,虽然粗糙些,但总比没有好。但拿到赛场,这只风筝却放不起来,原来,我们缺乏经验,把风筝上的线栓反了。找到了原因,我赶紧跑回家,想改装,可我改好的时候,热热闹闹的风筝会,也就结束了。我一个人,拿着浆糊还未太干的风筝,很沮丧地站在操场上,懊悔地想象着本来可以大显身手的风筝会。

以后两年,学校风筝会一年停办,一年我在外参加竞赛,就再也没有参加上风筝会。

但我对风筝的热情却没有减。我开始可以修理风筝,特别是在令我遗憾的风筝上绑线的环节,我更是不断地实验。终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尝试着将软的线(棉线)绑在风筝上,然后留出大约一两米,再用风筝线(塑料)接上,如果风筝上的两股线(没放过风筝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实物)角度合适,风筝在天空的时候,会出现了一个小的弧度,远远看去,风筝就像在我的头顶一样。

就这样,我出了个小名,班里喜欢风筝的同学说我“把风筝放在了头顶”“直上直下”,连一个爱好风筝的,差不多50岁的男性邻居,也见面挑起大指,说:“人家那个风筝放的,才叫风筝,直上直下!


故事:童年的风筝会

就这样,我和我的风筝,在春风到来的季节,一起在野外,享受着煦暖的风,看着天空的飞鸟,陪伴着慵懒的白云,渡过了童年一段悠闲的时光。暮春初夏的夜晚,我也会拉着风筝回家,从窗子跳进屋子,把风筝留在窗外的夜空。如果是月夜,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风筝在天空飞翔,长长的尾巴在月光里,被风吹得飘扬,很美很美。

若干年后,我在大学的宿舍里,做了一个梦:两个人抢走了我的书包,说他们是世界风筝大赛组委会的,威胁我如果不参赛,书包就不给我。醒来,我哑然失笑,虽然,我从来没有真正参加过村里小学的风筝会,但我的心里,放风筝一直是我的小骄傲。

风儿很近,童年很远,我的风筝,和我的回忆一起,成为每个春天,不能忘却的怀念。


故事:童年的风筝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