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注意培養孩子這項能力,可能會“老無所依”

真實的事件:10歲小男孩開車狂奔250公里,打算離開父母回老家,其原因是遭到了父親的打罵!

不注意培養孩子這項能力,可能會“老無所依”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孩子真的太難帶了,打也不行,罵也不行,夫妻兩個人累死累活,有的時候還叫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是搞不定這麼個“小毛孩”,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愛與勞苦中折磨。

越來越難管教,因為能力越來越強

一個10歲的小孩子只是平常觀察就學會了開車,過收費站知道ETC,加油知道有加油卡,如果不是離家出走,個人評價,小孩子學習能力還是很棒的。

因為父母的打罵,做出了離家出走的事情,有人會說,大部分原因出在家長身上,因為家長的不正確管教。

可是,當你有了孩子後,你就明白了,有的時候,這個孩子,真是氣的人,想兇他兩句,想打兩下,小孩子三天不管,上房揭瓦,這句話不無道理。

不注意培養孩子這項能力,可能會“老無所依”


做父母,誰有經驗?做父母,真的很難!我們也都是人呀,書上說,教育孩子要去感化,要去心平氣和講道理,說的倒好,哪有人完全做到呀?

以身作則,確實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它需要父母改正自己的壞毛病,甚至改變自己固有的思考方式,行事風格,這!太!累!了!

現在孩子的能力越來越強了,懂得多,會的多,還有很多特長,但是真的越來越難管了。

我們也應該知道,懂得越多,就越有自己的想法,家長老一套的“命令式”“以我為準”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孩子了。

養孩子,要提早做到“共情”

每天晚上,我都會在小區裡邊溜狗,也時常遇到幾個玩滑板的小孩子,這些小孩子不大,七八歲左右,偶爾我也會逗逗這幾個小孩子。

其中一個小孩子,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我開玩笑問這群孩子“你們爸媽有沒有打過你們?”

小孩子們都回應說“打過”

那你們覺得他們為什麼打你們呢?我饒有興致的等待著他們的回答,連接下來要說的話,都想好了:爸媽打你們,有時候是為了你們好,不要記恨他們。

讓我出乎意料的是,一個小孩子回答:大人有的時候沒辦法處理自己的情緒,有些事不知道怎麼解決,就只能打我了

不注意培養孩子這項能力,可能會“老無所依”


這個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可仔細琢磨下,還真的是那麼回事,現在的小孩子了不得。

“共情”這個詞,一下子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家長理解孩子,孩子理解家長,這樣的親子關係,才最融洽,教育孩子才不會難,一些孩子被打都不離開父母,不怨恨父母,正是這個原因。

有人可能會驚訝,一個小孩子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其實這些話是對的,只是你不習慣從一個孩子口中聽到罷了。

不注意培養孩子這項能力,可能會“老無所依”


如何讓孩子做到“共情”

這是很多家長需要儘快解決的事情,其實,教育孩子是一個溝通的過程,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孩子溝通能力提升,親子關係也就會融洽,各自心裡的想法也會被對方感受的到,也就做到了“共情”。

而現在親子溝通,大部分都是要求大人要怎麼做,大人要注意什麼,卻忽視了小孩子應該做什麼。

小孩子的語言表達與理解能力,也是形成有效溝通的重要一環。

在小孩子成長中,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生命、勇敢、尊重、孝順、禮貌等抽象的詞,也要讓孩子明白這些詞所代表的意思。

我們告訴了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是勇敢,面對壞人逼問,不說出自己的想法是什麼呢?

這些東西,不是隻需要大人講解的,還需要孩子的“悟性”,而所謂的悟性,其實就是孩子自己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不注意培養孩子這項能力,可能會“老無所依”


教育孩子,雖然大人是主導位置,但是也需要小孩子能力的提升,親子不和,孩子離家出走是因為孩子的語言表達,或許你覺得是扯淡,但千萬別忽略溝通的重要性,而溝通是互相的,這一點,無可否認。(有些家庭,因為溝通問題,孩子一年也說不上一句話,這和骨肉分離有什麼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