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工作一起退休,企、事业养老金为何差1倍多?三个原因!

近日,一对老同学刚刚退休,她们两位关于养老金的话题引起了讨论,其中事业单位退休的张大姐养老金有5200多元,而企业退休这位王大姐只有2900元,王大姐非常疑惑,不是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与企业养老金核算方式并轨了么,为什么养老金的差异这么大?

今天,我们就借这个话题来说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基本情况:张大姐与王大姐是大学同学,张大姐毕业后进入某事业单位从事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王大姐则进了国企,也从事化学分析工作,工作期间,两人的基本工资相差不大。

一起工作一起退休,企、事业养老金为何差1倍多?三个原因!

为什么养老金会产生差异呢?

1、核算方式不同:自2014年10月(实际执行时间为2015年1月)后,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与企业退休人员相同了,但是,由于现在处于过渡期,为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不降低,所以过渡期内两者的核算方式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现阶段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员,应为过渡期内的“中人”,对中人的养老金核算采用的是新老办法对比、限高保低的办法,即用新办法核算一次养老金,再用老办法核算一次养老金,如果老办法养老金高,则用老办法计算的结果发放养老金;如果用新办法核算的养老金高,则用两者间的差额乘以每晚退一年加发10%,然后再加上老办法核算的养老金,才得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真正的养老金。

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仍采用2005年出台的计算方式,由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系数、个人账户金额、退休上一年社平工资及过渡性养老金构成。

所以,在并轨的过渡期内,两者核算方式不同。2、缴费基数不同:机关事业单位自2014年10月缴纳养老保险,其用人单位承担的养老保险的费用由财政全额保证,所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足额、及时。而企业职工则存在着不确定性,有一些并不十分规范的企业并未按职工实际工资缴纳养老保险,这样一来,也会导致职工退休时发现养老金较低。

3、过渡年限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较晚,在养老保险改革前未缴纳养老保险,其工龄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享受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非常划算的,个人并未实际缴费。

一起工作一起退休,企、事业养老金为何差1倍多?三个原因!

4、视同缴费期间的指数不同。我们缴纳养老保险时会发现,我们的养老保险与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如上年度社平工资为5000元,当我们的上年度工资也是5000元时,则本年度内的缴费指数为1;如果我们的工资为10000元,那么按10000元缴纳养老保险,则我们当年的缴费指数为2。

企业职工是用真金白银累计出来的缴遇指数,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则由本省的方案来确定。

其实,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就不一一描述了。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