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二战中真正的中流砥柱?

生活360x


美国,毫无疑问。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便硝烟散尽70多年,仍然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共有超过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双方军民共伤亡9000多万人,超过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经过两大阵营的血火拼杀,同盟国最终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那么,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争中,谁才是同盟国真正的中流砥柱呢?

有人说是苏联,毕竟苏德战争是二战中伤亡最惨重的战场;有人说是东方大国,毕竟抗战时间最长;也有人说是英国,毕竟和法西斯的作战范围最大。但静夜史认为,能够决定二战胜利与否的国家,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

是的,就是这个1941年12月才参战的国家,决定了二战的最终走向。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

1、美国是法西斯的噩梦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宣布参战,太平洋战争由此开始。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和膨胀的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长达4年的鏖战,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美国领导的同盟国军队消灭了超过150万日本军民,包括所有的海军和大部分陆军,远超我国和缅甸消灭的日军总数。

自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争形势逆转,为应付越来越捉襟见肘的局面,日本大本营不得不将东北战场上的关东军陆续向太平洋战场抽调。不仅如此,在美军不断逼近日本本土的过程中,为保证本土安全,日本又不得不抽调更多关东军回国,这导致人数超60万的“皇军之花”成了有名无实的空架子,1945年8月9日在苏军摧枯拉朽的打几下迅速灭亡。

美国的鏖战,不仅消灭了大部分日军,彻底砸碎了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还不断轰炸日本本土,破坏其战争潜力。从1945年4月2日开始,美军对日本本土进行了大规模轰炸。而在此前的东京大轰炸中,一夜之间造成超过10万日本人死亡。

而在日本死战不降的情况下,愤怒的美国最终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几乎完全摧毁两座城市,彻底震慑了日本的死硬派,直接推动了裕仁天皇的无条件投降。

而美国的原子弹轰炸也深深震撼了苏联,为夺取更多战后主动权,苏军迅速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以北地区,奠定了二战后的冷战格局。

而除了太平洋战争的鏖战,在欧洲战场,美军和英军是西线作战的主力,虽然战斗规模远不及东线的苏德战场,但美英盟军对德国本土的轰炸,使其难以全身心进攻苏联,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起死回生以及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失败。

2、美国是同盟国的后盾

毫无疑问,美军消灭的法西斯数量是远不及苏联的,但美国却是出力最多的。

1941年6月22日,550万轴心国大军闪击苏联,疏于防范的苏军一溃千里,短短4个月便损失300万军队、15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1/4以上的人口,被推到亡国灭种的边缘。

很多人认为,即便苏联丢掉莫斯科甚至整个乌拉尔山以西也不可能亡国,因为苏联纵深太大。但我们更应该明白,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不可能撑得起苏联的持续抗战,十月革命时期高尔察克白军的命运摆在眼前,失去了莫斯科的苏联在欧洲将无险可守。

更要命的是此时的苏联奉行斯大林模式,莫斯科不仅是首都,更是领袖意志的象征,一旦失去莫斯科,意志崩溃的苏联就会失去一切。

所以,斯大林在莫斯科称苏联已经无路可退,实在不是耸人听闻。

而苏联能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除了日本帮忙,30万西伯利亚师万里回援,更重要的是美英盟军的支持。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就首先加入援苏阵营,虽然丘吉尔极度反共,但为了减轻自身压力,选择和苏联结盟。而开战后的英国很快负债累累,美国成为英国的主要后盾。

因为美英军队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尤其是轰炸德国鲁尔区,使得纳粹德国始终不敢将全部兵力投向东线战场,极大减轻了苏联压力。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虽然暂时遏制了德国的脚步,但距离胜利依然遥不可及。更要命的是此时的大部分工业区都被德国占领,剩下的区域根本难以支撑苏联的抗战。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莫斯科会战彰显价值的苏联开始接受美国源源不断的支持。

根据美国《租借法案》,苏联获得了至少1/4的援助,包括飞机1.4万架、坦克和自行火炮8200辆、各型载重和特种车辆46.7万辆、商船100艘、4.46万台金属切削机床,以及总价在31.5亿美元以上的工业和石化制品,相当于今天的1500亿美元。

正是靠着这样的雪中送炭,苏联才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在战争中迅速恢复工业生产能力,最终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而除了苏联,美国还支援了英国4180亿美元、法国426亿美元、我国213亿美元其他国家26亿美元的物资,成为彻底打败轴心国的强大后盾。

所以,美国才是决定二战最终胜利的最重要因素。而且,战后的美国还筹备建立联合国,为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二战中,不算平民死伤,仅考虑歼敌数:

1、苏军阵亡约890万人,消灭德军及日军约395万人。

2、美军阵亡38万人,消灭德军、意军及日军约150万人。

3、中国国共两军合计阵亡约148万人,消灭日军约50万人(含入缅配合英军及东北配合苏军)。

4、英军阵亡38万,消灭德军、意军及日军约35万人,

5、法国及其他国家,一律呵呵。

二战后德国官方统计的陆、海、空军及武装党卫军阵亡及失踪人数约450万人,其中苏德战场的380万人,西欧战场50万人,意大利战场15万人,巴尔干半岛战场10.5万人,北非战场1.5万人,波兰战场约1.2万人。

1976年,日本官方统计的日军阵亡及失踪人数约为190万人,其中太平洋及本土战场110万人,中国大陆战场46.6万人,东南亚战场18万人,远东及中国东北战场10.5 万人,朝鲜战场5.4万人。

二战后,意大利官方统计的意军阵亡及失踪人数约20万人,主要是在北非战场。


国家一级算命运动员


凭良心说,二战的中流砥柱非苏联莫属!如果没有苏联硬扛德国,德国就会统治世界了,然后德国的爪牙日本跟意大利则会在各自的势力范围之内为非作歹,除了隔着一个大洋的美国可能可以幸免于难之外,其他国家将无一可以幸免。

苏德战争绝对是人类战争史上最规模宏大的战争。在这场战争种,德国方面自己派出了380万的部队,并从仆从国派了大约800万人的部队;苏联方面则武装出了2460万人的部队。在长达5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苏德双方最多曾共有3450万人在拼命厮杀。苏德战场的火炮密度是平均每公里54门大炮,大约是每18米一门。这个程度的火炮密度几乎可以说是每一寸苏联土地都是被大炮犁过的。(相比之下,日军一两个士兵就可以看管某国一整个县城的,苏联方面才真的是叫炮火绞肉机)

苏德战争是真正耗尽了德国的国力!在1944年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德军在西线的3500辆坦克仅剩600辆能动,其他2000多辆坦克则因为缺油抛锚;2800架战机仅剩800架能起飞(且只能飞一个架次),其他大2000架战机也是因为缺油趴窝。140万德军部队也是因为卡车缺油趴窝不得不徒步参加战争,这才给了盟军登陆成功创造了条件,(只要有足够的油)那登陆230万美英部队很可能也会被德军吃掉。这还是一个已经跟苏联鏖战了4年的德国,这足以看出巅峰德军有多么的可怕。


优己


写在前面的话

在我提笔准备回答这个问题时,手机弹出一个信息,说是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说,应中国邀请,美国疾控中心CDC将派遣最好的专家前往中国协助救治武汉肺炎疫情。美国将竭尽所能。在被问到武汉肺炎是否可以当成美中贸易谈判的筹码时,库德洛表示,“中国正面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无关谈判筹码,而是人类的道德本能。”

我们再重复一遍库德洛说的话:“中国正面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无关谈判筹码,而是人类的道德本能”。

我是本着娱乐至上的态度来头条的,所以,我回避任何有争论的话题——前车之鉴啊!仅仅因为理解认识的不同,就长期接到不同观点者的问候,那滋味可不好受。所以,我的笔只涉及那些风花雪月的诗词,以供头条朋友们饭后一笑;只涉及已经尘封很久的历史,以资古为今用。

因为参加头条泛文化写作营的学习,恰逢新年,又遇不明肺炎病毒来袭,城市被封,只好窝居在家一门心思的完成头条作业。于是在悟空问答上翻阅适合自己回答的问题。这不,恰好看到这个问题:

谁才是二战中真正的中流砥柱

以前回答问答时,我从不看别人的回答。一则是认为学有广薄识有深浅,专业的高深莫测我不敢企及;二则素有高下观点不一,担心受到影响。我只是老老实实本着自己的观点来分享给大家。但今天翻阅到这个问题时,因作者是我所关注的有着几十万粉丝的大V,且留言颇多,所以仔细阅读了这位大V的回答。

这位大V回答的内容我就不重复了。留言倒是蛮有趣。其中有条回复:李云龙发动了斯大林格勒战役,领导世界人民打倒了法西斯取得了二战的胜利。大概意思是这样吧,原话记不清楚了。虽说回复是调侃,倒也蛮合乎我的味口,看完回复,我也果断取关了。这里顺便央求大V:您也取关我。

废话太多了!我们言归正传,来回答本题。

谁才是二战中真正的中流砥柱

我上文中所以引用库德洛的话“是人类道德的本能”,正是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超越很多问题(关键字得省略,诸君原宥),要站在世界、人类和道德的高度来回答!非此,那都是言不由衷自己都不信的鬼话。

一:二战中的中流砥柱是苏联吗?

历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摆在那一字未删一字未添!

苏德于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这份协议史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德方代表里宾特洛甫在条约上签字

苏方代表莫洛托夫在条约上签字

在苏德订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传闻还另签有“秘密协定”。这个“秘密协定”的第二条内容为:

当波兰发生领土或政治上的重组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今后独立的波兰王国是否依然需要存在取决于缔约双方的利益,而未来的波兰国界亦由政治发展格局决定。但在任何情况下,两国政府都要通过友好协商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该协议也将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比萨拉比亚划归苏联的利益范围,立陶宛划入德国的利益范围。由于德国进一步东进,9月23号,第二个协议签署,重新划定了瓜分波兰的分界。同时规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利益范围。

当然,有人对此反驳,说不存在这个“秘密协议”。是法西斯德国为扰乱视线破坏同盟国关系故意放出的烟雾弹。这难道是无风三尺浪?下列图片是德军占领华沙后与苏军交流的历史瞬间。

德军占领华沙后举行华沙入城式,苏军被邀请参加

苏德在地图上划分双方占领区

苏德军官在交谈

苏德双方军官土兵交谈正欢

在与纳粹德国共同瓜分波兰后,苏联又将白俄罗斯纳入麾下。接着,在1939年11月30日,苏军又以第七、八、九、第十四共四个集团军120万人入侵芬兰,并于1940年3月13日苏芬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结束“苏芬战争”。其结果苏军以死亡27.3万人的代价迫使芬兰割让了卡累利阿和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占其全国领土的百分之十一。

苏芬战争中战死的苏联红军遗体

苏军缴获的芬兰国旗

与纳粹德国瓜分波兰,占领白俄罗斯及波罗的海三国,发动侵略芬兰的苏芬战争就是苏德大战爆发前苏联干的几件大事。我们不禁要问,苏联到底想干啥?这难道是英法“祸水东引”苏联被迫而为吗?

历史没有假设,苏联的实际行为已经为自己做了最好的注脚。

真正要假设的是,如果苏联在入侵芬兰的战争中表现的不是那么差劲的话,希特勒可能、至少也会推迟他的“芭芭罗萨计划。

这也许是斯大林没有想到的。

后面的苏德战争我们就不多说了。斯大林该感谢希特勒拯救了他。

二:中国是二战中的中流砥柱吗?

我的答案是:不。

中国的抗战,是一场全民族奋起抵御外族入侵的极其悲壮的抗战。整个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在获得极少外援的情况下,独自抗拒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英法是二战中的中流砥柱吗?

我的回答是:否。

那么,二战中的中流砥柱到底是谁?答案不言而喻。


天涯孤旅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毫无疑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二战的全世界战场,毫无疑问是苏联。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八年抗日战争中的前四年,只有苏联在直接向中国政府提供军事援助的,源源不断的军械子弹供应,慷慨的空军支持,让国民党政府度过了最为困难的4年时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才开始了给中国的军事援助。1941年以前,美国只是在精神上支持中国,身体上却很诚实对日本提供各种军需物资甚至军火、石油等。

日本人开着美国钢铁制造的坦克、烧着美国汽油,向中国军民射出美国制造的炮弹!居然有人说美国是帮助中国抗战的最大盟友,这是梦游了吧!

不可否认的是,珍珠港海战后,美国开始成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军工厂。二战中的三个主要盟国,美国出钱,苏联和中国出命。

出钱的是中流砥柱?让出命的国家情何以堪?

放在中国战场,中流砥柱的选项只能有两个: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或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说国军是抗战中流砥柱的理由有三个,我可以一一进行驳斥:

1,国军在抗战中进行了22次大会战,国军抗击日军的兵力更多。

持这种观点的同学,一定要认识到,22次大会战,20次都是大败仗,只有第三次长沙会战和湘西会战付出较大牺牲后取得一定战果,维持了战前状态。几乎所有的国军的抗日战役,都伴随着国军的抵抗——溃败——日军退兵——国军收复故土,当然有的则不存在着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

日本人不挨打,是不会主动离开中国的,国军这样守着自己的战壕从不主动出击,死等着对方来打。这样不思进取的军队,居然能说是抗战中流砥柱?中流砥柱不能随随便便被河水冲走吧?

2,国军在抗战中牺牲最大,最为悲壮。

持这种观点的同学,一定是看多了国军为主角的电视剧和电影。比如《八百》,守着四行仓库的国军,总兵力其实是400人,在战斗中最多能低于日军一个小队两个小队的兵力,居然被吹成了抵御日军30大军。这个牛吹的,让四行仓库400孤军的长官、忙于转运物资大发国难财、强奸劳军女学生的孙元良师长都不好意思了!

还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来自于中条山大溃败中的800陕军跳黄河。这个故事中,陕西冷娃们宁可跳黄河自杀,也不愿意被日军俘虏。然而真实情况是,中条山的中央军被胡宗南调动到陕北打八路军了,那些跳河的陕西军队,是杨虎城旧部,本来就是蒋介石想消耗的部队。中条山战役爆发,立刻出现了一溃千里的状况,陕西国军被赶鸭子一样撵到了黄河边,黄河对面就是中央军的督战队。陕西国军觉得中央军不会朝着自己开枪,纷纷跳黄河、撑这羊皮筏子过河,没想到全都被中央军用机关枪突突了。

3,国军曾经迈出国门,在缅甸作战,是英美的主要合作者。

这样的先天优势,八路军和新四军自然是没有。八路军和新四军连汉阳造和中正式都拿不到,只能用自己制造的边区弹和大刀长矛,条件好的能用上鬼子那里缴获的三八式。美国提供的卡宾枪,咱自然也没有。

滇缅战役的国军,也的确有一定战绩。可是同时也暴露出国军在指挥上和士气上的各种问题,以至于史迪威等人建议美国政府把军需物资中的相当一部分拿给八路军和新四军。只可惜,八路军和新四军始终没能拿到美国兵器,一颗子弹都没有。从苏联拿到的武器,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国军消极抗战的最明显的表现是,从1941年开始,国军对日军发动的攻击基本不做抵抗。从 1941年至 1943年三年伤亡总数 608518人, 不及1940年一年的 673368人多,国军斗志如此,也难怪会有豫湘桂大溃败了。

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抗战中流砥柱的证据,铁证如山不容辩驳。

1,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后期,抵御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侵华日军。

抗日战争总共14年,我领导的红军、抗联、八路军、新四军,始终都坚持着抗战的理念和思想。

1938年12 月,日本天皇发布《大陆命令第241号》,指令侵华日 军以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 地。从此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

2,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战行动,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历史虚无主义者,总是不断在否定抗战先烈们的功绩。居然有人说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在敌后”坐大“的。事实上,在万般凶险的敌后战场,如果不抗日,就不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更不可能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不断壮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根据地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 9550余万,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发展到91 万人,民兵220万人。

八路军在华北地区的抗战,更是让侵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当时我党控制的200多个县,都立下军令状,每个月消灭一个鬼子,一年之内,日军在没有大型作战的情况下,就减员60000人。敌后抗战的的战绩,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正面战场的歼敌人数。

反观国军,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和军事打击下,开始了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罪恶征程。

3,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后期,开始对日军进行了反攻作战。

1943年开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大势已去。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塞北、在江南、在山西、在山东都开始了局部反攻。隶属于八路军的北岳军区分别在冀西、雁北、察南和平北发起攻势,至5月,拔除据点、碉堡358处,打开了察南、雁北地区的局面。隶属于新四军的苏中军区粟裕所部,于 1944年1、2 月间对高邮、兴化 、宝应 和泰州 、 泰兴 、如皋之敌发动攻势作战 。

仅 1945 年前7个月内 , 即歼灭日伪军16万余人 , 攻克和收复县城61个 , 收复失地24万平方公里 , 解放人口近 1000万。

结语:

永远缅怀为抗日战争献出汗水和生命的抗日先烈们,国军中也有抗战英雄,但中流砥柱肯定是八路军和新四军。

参考资料:《两条抗战路线的比较与启示 》《论中国抗战的战略反攻》《徐焰_解放区战场是抗战“中流砥柱”》等。


历史知事


在二战中,美国伤亡的军民人数为42万,英国为45万,中国为3000多万,其中90%以上的人是牺牲在亚洲战场,而苏联为抗击纳粹德国牺牲的军民人数为2700万。日本和德国的绝大多数(近四分之三)军队,是与中国和苏联,而非美国和英国作战。

1944年,苏德战线的长度是苏联所有盟国战线总长度的4倍。与此同时,东线集结了敌军近201个师,而当时德国用于对付美英军队的不超过21个师。即使是西方国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后,盟军共有150万人,而德军仅56万人。当时,苏德战场上共有450万德军,650万苏军战士与他们展开了殊死搏斗。正是在与苏联红军的作战中,希特勒军队遭受了最惨重的损失:70%的有生力量和75%的武器装备,如坦克、大炮和飞机丘吉尔曾写道:“正是苏联军队摧毁了德国军事机器。”美国总统布什在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庆祝活动上重复了丘吉尔的论调:“如果没有俄罗斯,诺曼底登陆就不可能发生。”

而日本在亚洲战场的战略非常明确:击毁在珍珠港的美国舰队,而后在太平洋地区形成一个巩固的防御圈粉碎美国的进攻,直到美国同意通过磋商允许日本保留其在亚洲的部分势力范围。

中国的抵抗规模破坏了日本的这一战略部署。珍珠港事件发生时,日本80%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他们无法抽调兵力到太平洋战场与美国作战。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多次战争和攻击,如1944年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时所投入的兵力已达到50万人。如果做一个更直观的比较,这几乎是日本在硫磺岛战役与美国作战兵力(2.1万人)的25倍,是日本在琉球部署的常规防御兵力(7.6万人)的6倍。鉴于美国在这两场战役中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如果日本能从中国抽调数十万兵力增援其太平洋战区,且不说盟军未必能在亚洲战场大获全胜,即使以量取胜,牵涉其中的美国伤亡人员将会更为惨重。

因此说没有中苏两国的参战,西方国家如果单独和德国法西斯对抗,将会一败涂地!


萌萌妈妈董小华


二战中能够称得上起中流砥柱作用的有二个:

一个在苏德战场的苏联红军。苏联红军在斯大林的坚强领导下,不但扭转了战局,而且成功地进行了大反功,彻底打垮了不可一世纳碎德国,在整个欧洲战场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个在亚洲,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英雄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毛泽东的统率下,动员全国的老百姓,同日本鬼子作殊死的斗争。拖住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兵力,迫使日本无力进行大的军事行动,最后以投降而告终。

当然,在这当中,还有美国,英国和其它国家,它们在二战中,在同希特勒德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作战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


丛中笑6603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美苏英中法,不接受反驳。战争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钱和后勤。美国实际国力在1900年前后就是第一了,只不过差距不大。一战后,这差距就大了。数据都是现成的,网上去查。二战前期美国是在发战争财,中后期本子作死,才让美国参战。至于老美当时有多大的经济体量,可以去查查二战老美向各个国家的支援输入量,太恐怖了。没有这些支援,真心不知道能撑多久。也别说得那么高尚,就一基本问题,天天饿你饭,再让你天天大体力劳动,你能撑多久?

只有援助外国的算出钱,自己花打仗花的钱不是钱?比方苏联造了一千辆坦克,有多少是靠美国的钱造的,有多少是自己的钱或者资源造的?苏军那么多士兵的生活费,要是直接美国负担需要多少钱?换美国正面跟德国打,他也没钱支援别人,到时候一个中立国捐助美国万八千的,也是出钱比美国多吗?战争就看谁给的钱多吗?中国得到多少援助,不也一样坚持抗战到胜利。苏联打倒用童子军,不也一样拖住了德国直至胜利。美国的加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他是战争中后期才加入战争……隔岸观火是美国的惯例……

那干脆点,苏联,中国,英国全部投降,留下一个美国,看看他敢不敢直面德日!老美是何时参战的?几大国都特么消耗的差不多了,老美就是来收割胜利的。还中流砥柱,怎么一开始不参战不禁运?战争财发的差不多了,就钻出来当救世主了…美国说白了,就是远在大洋彼岸,无非就是一个岛屿地区遭到点骚扰,他的大陆工厂可一点没有遭到战争破坏,可以开足马力来生产援建他国。而苏联可是直接和纳粹硬抗的。

历史观扭曲成这样的真不多见。按照你的数据简单算个账援助英国三百多亿,牵制德国不到一百万人,援助苏联一百多亿能抵消多少德国人?巴巴罗萨的规模没记错是550万德军吧? 当然战争不是简单的数学题,我只是用你的数据来论证你的观点何其荒谬罢了,多看点书,别跟着美帝白左当舔狗。

美国经济援助?问问英国爱丁堡号帮美国从苏联那儿运的是什么?人口战损比,苏联1.1亿死3000万,中华民国(当时的中国)4亿死3600万,两颗原子弹顶两百万?斯大林格勒动员的几百个师不知道够多少个两百万。还有欧洲战场西西里岛登陆和诺曼底登陆是苏联要推家了才慌着登陆的。美国二战贡献多,但是说苏联在二战的贡献不排第一,要么是没良心的,要么就是无知的。

美国不仅给盟军提供援助,还给德国法西斯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援助和技术支持。 分阶段吧,战略防御阶段真正的中流砥柱是应该是苏联,抵挡住德国法西斯东进。中国抵挡住日本西进。英国坚守住德国背后最后一块阵地。 战略反攻阶段毫无疑问是美国,欧洲现场方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德国和苏联势力已经达到平衡。亚洲现场在武汉会战之后中国和日本势力达到平衡,谁也无力前进。这个时候美国加入哪个阵营,哪个阵营就赢了。

经过西方媒体和影视不断宣传,终于颠倒黑白了,东方西方很多人相信了美国才是中流砥柱,没人去了解苏联对抗了多少协同军,没人去了解四五年前,英美十万余人在非州与一万德军游斗,当苏联开展反功时,英美才忙投送兵力上欧陆,简单,去晚了没东西可分了。


历史深度揭秘


二战中贡献排行


第一,美国

虽然41年才加入战争,但美国在后面的几年里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太平洋战场基本摧毁了日军联合舰队,收复90%以上的太平洋岛屿,亚洲战场大力援助中国方面作战,欧洲战场参与北非作战,诺曼底登陆,登录意大利等战役,摧毁西线德军,解放法国和意大利,并援助同盟国大量物资和武器。战争后期对日本使用了核打击,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第二,苏联

苏联的主要贡献在对德作战上,三大城市的保卫战堪称战争史上最精彩最壮烈的保卫战,在后面的战略反攻中摧毁德军东线战力,同时也是德军主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解放包括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众多国家。亚洲战场出兵摧毁了强弩之末的日本关东军,解放中国东北地区。


第三,中国

中国国力本应是同盟国五大国(也是现在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最弱的一个,却是最早被侵略,抵抗时间最长的一个。中国在1931年就已经受到日本侵略,并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中丢失大量国土的情况下依旧选择顽强抵抗,同时在东南亚战场派出中国远征军,阻止了日军侵入云南和印度的计划。中国在战争中拖延了大量日军,大大支援了其他盟友的作战。


第四,英国

英国的贡献主要在北非战场和本土防空,北非战场蒙哥马利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成功收复开罗,保证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本土防空成功阻止了德军登岛,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为后期的诺曼底登陆打下坚实基础。亚洲战场,支援中国的同时在东南亚与日军作战,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进一步西进。海军方面,一直保持着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的制海权,使得德国海军无法进入大西洋,意大利海军也无法离开地中海。


学不会算法的联盟狗


二战中流砥柱绝对当属美国,第二是苏联,第三是英国。美国1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后参加二战,整个世界都跟着美国向轴心国集团宣战,包括我国,原因很简单,大哥都进来了,战争必胜,这是傻叉都知道的道理,到现在还这样分析那样分析说谁中流砥柱,纯粹瞎扯淡,没有美国的后勤保障,苏联能不能撑过1942年尚且未知,1942年开春后,苏联又像1941年一样,一败千里溃不成军,没有后勤保障,没有美国的战争机器支持,几乎快丢失欧洲部分的苏联,缺工业,农业,怎么支撑战争。美军二战航空母舰生产一百多艘,各类作战飞机29万7000架,各种火炮100多万门,坦克超过8万辆,可以维持1200万以上大军作战的正常后勤保障,这是太可怕的实力了,这才是保障战争胜利的基础,日本的四个方面军,我们作战的只有中国派遣军,有机会把每个日本的师团历史查一下,百度都有,基本上精锐部队都是战死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在1945年日本还保持攻势,有点难堪,再看看日本占领的领土,历史上中国如果那个势力占领这样的领土,基本要改朝换代了。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看一下,都没提咱们,说起来是挺难过和尴尬的,认清历史,奋起直追,希望永远不要有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