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戴著口罩短暫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傳染機率大不大?

旅行者的日常


根據情況而定。

1、戴的口罩是否合格,這很重要,合格的話,普通的外科口罩就可以阻擋病毒。病人的病毒被阻擋在口罩內。理論上,只要口罩合格,戴法合格,病人的病毒不會通過交談傳染給你。而健康人戴口罩,可以把有可能出來的少許病毒阻擋在口罩外。病毒的傳播需要載體,比如飛沫,有限環境內的氣溶膠等。



2、會摘口罩嗎?

對於普通人,摘口罩要注意,最起碼摘下的口罩要按照是有病毒的來處理,拿著邊把內層包著外層放起來,然後要立刻洗手。

3、會洗手嗎?

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水或者在家裡用肥皂,參照標準的洗手法,把手掌,手背,手腕,指縫都要洗到。然後再接觸別的物品。

所以,只要口罩合格,戴法合格,會洗手。不會傳染到自己。



這種情況,考驗的都是細節,病毒不講人情,不看面子,細節做到位,科學防護,就沒有問題,也無需疑神疑鬼。

筆者以前的一個病人朋友,因為在北京坐了一次出租車,自述摳了鼻子一次,就一直懷疑自己被感染了,在我極力阻撓下,仍然去做了胸部CT,未發現異常,才放心。其實,如果真感染了,CT陰性也是有可能的,幾乎算是白白的遭受了輻射。他這種情況,根本就不算是密切接觸者,沒發燒,沒任何呼吸道症狀,也不需要做核酸檢查,更不需要做CT。


放射科楊大夫


雙方都帶著口罩短暫聊天,如果一方帶有病毒一定會傳染的,特別是普通口罩。昨天我去小區服務中心換出門證,因為家裡口罩存量不多了,就戴了普通口罩,在服務中心領取了出門證走出大門的時候迎面碰到一個工作人員,大概5~60歲的男的,他呼出的氣體直接噴在我臉上,我聞到了口氣的味道立刻就屏住呼吸,雖然我們都帶著口罩,如果他帶有病毒,我一定會被傳染到。我們當時只是擦身而過,所以有很多人只是幾秒鐘就被傳染了,所以還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吧。


雪夜流螢


丿。@@


GMM心怡


雙方都戴著口罩短暫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傳染幾率大不大?

這種情況下,患病的另一方算是直接接觸者了,所以被感染的機會至少比其他人大,其主要原因是既然你們有聊天的機會,相比或多或少會有共同接觸的物品,比如經常被報道的門把手、電梯按鍵等。而且,據調查研究:接觸的十幾秒鐘就可能造成病毒的傳播。


當然,假設雙方僅僅侷限於短暫聊天且沒有其他方式接觸的情況下,被感染的機會也就降低了,但是也要根據雙方使用的口罩類型而定。我們都知道,本次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其中一種被稱作氣溶膠的方式,普通的醫用口罩並不能起到有效阻斷這種飛沫的傳播,即便是本次一直被提倡的N95口罩,也只能阻斷95%的病毒傳播,也就是說,當確診者與談話者在近距離面對面聊天的情況下,普通口罩也不見得能起到保護的作用。但是如果雙方都是佩戴N95,那麼病毒傳播的可能性的確能夠降至最低。

上述是假設雙方是在普通的短暫的聊天的基礎上,但是,如果在此期間,感染者出現咳嗽、噴嚏時,飛沫會通過口罩的飛沫流竄出來。


當然,既然是從縫隙中流竄出來,飛濺到正對面的人的可能性也很小,但不排除這種飛沫或者小液滴落在對方身上或者其他容易被人接觸的地方,這種情況又增加了感染幾率,這也是為什麼被感染者或疑似病人要採取單人隔離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要求我們佩戴口罩時需要將口罩繫緊,保證鼻翼及面部兩側留有最小空隙,空隙越小越安全,而且在摘下口罩的瞬間,最好不接觸口罩的外側,不管有無接觸,摘下後要及時洗手。

總結,根據題主的問題,雙方都戴著口罩短暫聊天,在合理保護範圍內,被感染機會並不大,但不能說沒有,但在談話期間如果存在一些其他不注意的細節(如打噴嚏,偶爾的皮膚接觸)的情況下,就不好說了。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將持續更新相關醫學問題


汐煒醫生


總體來講,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還是以呼吸道飛沫傳播比較多見,也就是說我們日常談話、咳嗽、以及打噴嚏時,都會有飛沫產生。除非特別明顯的飛沫噴到了你臉上,你有感覺這個人怎麼說話口水都噴到我臉上來了。注意了,很多時候飛沫傳播你是沒有感覺的,如果你沒有防護,對面是一個新冠肺炎感染者,那大量的病原體就可以通過他的飛沫散發在空氣中,剛好你和他距離很近,不幸定植在了你的呼吸道粘膜,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就在這潛伏下來,過幾天,潛伏期過了,你發燒了、咳嗽了、咽痛流鼻涕了,那很可能就中招了。

戴口罩可以有效的阻斷這種傳播途徑,不論你用的是醫用外科口罩,還是醫用防護口罩,都可以一定程度的保護你。而戴口罩呢,在阻擋病毒的同時,又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感染者向外界傳播病原體,所以不論你是感染者還是非感染者,都必須正確規範的戴口罩,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別人的健康。

如果一方是感染者,雙方都戴著口罩聊天,會不會被傳染呢?

①大家還是不要走這種僥倖心理了,即使是防護很好的N95口罩,那也不能確保100%,這邊有喜歡聊天,那邊又想著戴好口罩防禦病毒,這不經意間讓我想起了前幾天一個搞笑的案例,某人聽說吸菸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就把自己的醫用外科口罩用菸頭燙了一個洞,然後吸菸和戴口罩兩不誤,雖然例子不是很恰當,其實我想說明的就是如果疫情比較嚴重,小區裡或者當地有不少確診病例,那比戴口罩更安全的就是呆在家裡。

②相信前兩天有一個很熱的新聞很多人都看過,寧波有一個小夥沒戴口罩上街去買菜,短短接觸15秒,後竟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經專家分析,其實時間長短關係不大,主要和病毒數、毒力都有關係,所以戴好口罩在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健康之路和諧社會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即使雙方都帶著口罩,如果沒有注意到以下幾點,一方是感染者,傳染給另一方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一、口罩的質量是否過關

我國人口眾多,疫情突如其來,口罩的缺口很大。

本來我們口罩的產能,開足馬力,每天約2000萬隻,

接近佔到全球的一半。由於春節放假的原因,1月25日時,口罩日產量僅為800萬隻。

很多非口罩生產企業紛紛“跨界”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安全健康防護用品委員會會長雷利民透露,全國有超過3000家企業跨界生產,預計2月底每天能生產各類口罩1.8億隻。

社會各界也在想方設法從國外採購口罩支援祖國。

即使如此,還有很多人一“罩”難求。

不法分子趁機發起了國難財,有些人生產三無劣質口罩出售,有些人高價倒手,還有些人甚至在垃圾堆裡撿別人戴過的口罩出售……

這樣,就致使有些人看上去戴了口罩,但口罩的防護效果堪憂!

即使都是合格口罩,口罩種類不同,其防護效果也有差異。

一般口罩防護效果是這樣的:

醫用防護口罩≈N95醫用口罩>N95日用顆粒物防護口罩≈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防塵口罩

對於新冠肺炎病人,最少要戴前四種口罩,否則,傳染與之對話的人的可能性增大。

另外帶有呼吸閥的日用顆粒物防護口罩,只能單向防護。如果病人戴著這樣的口罩,並不能阻止他/她的飛沫及病毒向外噴射,和沒戴口罩沒有區別。遇到這樣的人,最好離他遠點(兩米以上)。

紅色箭頭所指為呼吸閥

二、口罩戴得是否正確

很多人認為,口罩誰不會戴。實際上日本有個訪談節目,實驗中,有一半以上戴錯口罩。

佩戴前,要先分清口罩內外及上下,一般口罩深色一面朝外面,有金屬條的一側在上方。

佩戴時

,口罩上下張開,讓口罩緊貼面部,覆蓋範圍要包括下巴和鼻根。用手指按壓鼻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嚴密貼合面部。

戴上口罩後,一定要牢記口罩的外面是汙染面,有可能附著病毒!不要用手觸摸口罩外面。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洗手。

摘下口罩時,也是儘量避免觸摸口罩的外面,並立即洗手。

三、傳染幾率的大小還與所處環境有關

交談的雙方所處的環境會影響飛沫(病毒)的密度。

在一個封閉狹小的環境中,比如電梯、診室、汽車等處,病毒密度更高,傳染可能性比在室外要大。

而在室外,病人處在上風口,另一人在下風口,比相反的位置易感染。

雙方交談時,如果病人不停地咳嗽、打噴嚏甚至嘔吐,飛出來的病毒更多,傳染可能性更大。

雙方交談時的距離越近,感染機會越多(一米之內更易感染感染)。

四、傳染還與手衛生狀況密切相關

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及接觸傳播。

如果交談雙方的口罩都有過硬的質量,雙方佩戴的也比較標準,但是如果忽略了手衛生的話,傳染的可能仍較大。

比如說,交談的雙方來了個握手禮或者雙方共同接觸了某件物品,病毒可能就來到了健康者的手上,如果這隻手在沒有清洗或者消毒之前,接觸了眼鼻口(主要是鼻子),病毒就有機會侵入人體,造成感染。

五、再好的防護措施,只要與感染者接觸,就無法完全杜絕感染的可能

在這次疫情期間,很多人戴了口罩,仍不幸染病。

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的王廣發主任的染病,更是驗證了N95醫用防護口罩也無法杜絕不被感染這一事實(王主任將感染歸因於未戴眼罩,導致網上各種自制護眼工具大火)。

據報道,截止2月11日,我國有1700多醫務人員,即使是在口罩、眼罩、防護服的層層保護之下,仍被感染並確診(不過其中部分醫務人員的防護也可能就是一隻口罩)。

所以,再好的防護,也沒有在家老實待著,不與病人接觸聊天安全!

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檢疫官感染

當然,如果雙方交談時,都佩戴對了高品質的口罩,雙方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能夠嚴格注意手衛生,感染的可能性並不高。這樣的情況,並不屬於“密切接觸者”,僅屬於“接觸者”,達不到集中隔離或者居家隔離的標準。但為了保險起見,如果一方已經被確診新冠肺炎,另一方除了上報防疫部門,最好小心謹慎觀察14天。


王成大夫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隨著疫情的發展,廣大網友總能想出各種假設。我看現在針對於新冠肺炎的防護,有一個兩極分化的特點。有的人覺得新冠肺炎沒有發生在自己身邊,總覺得別人是危言聳聽、小題大做;而有些人呢積極做好各種預防措施,但還是害怕做的不夠好而可能感染,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的問題,今天我再來談談我的看法。

疫情發生以來,為什麼要求全民戴口罩?

①曾經有參與或者經歷過17年前的非典型肺炎,如果用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比較,很多專家都一致認為,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毒力、死亡率沒有非典型肺炎高,而傳染性是要大於等於非典型肺炎的,我想,這麼一個烈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口罩就是我們的“馬奇諾防線”。



②總體來講,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還是以呼吸道飛沫傳播比較多見,也就是說我們日常談話、咳嗽、以及打噴嚏時,都會有飛沫產生。除非特別明顯的飛沫噴到了你臉上,你有感覺這個人怎麼說話口水都噴到我臉上來了。注意了,很多時候飛沫傳播你是沒有感覺的,如果你沒有防護,對面是一個新冠肺炎感染者,那大量的病原體就可以通過他的飛沫散發在空氣中,剛好你和他距離很近,不幸定植在了你的呼吸道粘膜,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就在這潛伏下來,過幾天,潛伏期過了,你發燒了、咳嗽了、咽痛流鼻涕了,那很可能就中招了。



③戴口罩可以有效的阻斷這種傳播途徑,不論你用的是醫用外科口罩,還是醫用防護口罩,都可以一定程度的保護你。而戴口罩呢,在阻擋病毒的同時,又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感染者向外界傳播病原體,所以不論你是感染者還是非感染者,都必須正確規範的戴口罩,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別人的健康。




如果一方是感染者,雙方都戴著口罩聊天,會不會被傳染呢?

①大家還是不要走這種僥倖心理了,即使是防護很好的N95口罩,那也不能確保100%,這邊有喜歡聊天,那邊又想著戴好口罩防禦病毒,這不經意間讓我想起了前幾天一個搞笑的案例,某人聽說吸菸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就把自己的醫用外科口罩用菸頭燙了一個洞,然後吸菸和戴口罩兩不誤,雖然例子不是很恰當,其實我想說明的就是如果疫情比較嚴重,小區裡或者當地有不少確診病例,那比戴口罩更安全的就是呆在家裡。

②相信前兩天有一個很熱的新聞很多人都看過,寧波有一個小夥沒戴口罩上街去買菜,短短接觸15秒,後竟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經專家分析,其實時間長短關係不大,主要和病毒數、毒力都有關係,所以戴好口罩在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③小結:囉嗦的講了一大堆,如果一方是感染者,即使雙方戴著的是N95口罩,那也是有機會感染的,所以特殊時期還是不要湊一起嘮嗑了,如果確實因工作需要,在不知道對方有無流行病學史以及疫區接觸史的情況下,儘量和別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疫情期間,怎麼做好個人防護?

①就像題主的問題一樣,你都問了,萬一對方是感染者呢,所以疫情期間,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一定要留個心眼,如果對方有流行病學史或者疫區接觸史,別說聊天了,能不見面就不見面,並勸它積極像社區或者當地疾控中心上報自己的行程,這不是感情好壞的問題,這是關係到生命健康的問題,也是為了雙方好。

②關於個人防護我有十八字真經送給大家,即“少出門、不聚會、戴口罩、勤通風、多洗手、少熬夜”,不信謠,不傳謠,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防疫人員的各項防疫措施。


作者寄語:疫情來臨,很多普通人由於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瞭解這種病毒,也不懂怎麼去保護自己。所以每天我都會抽出一點時間為大家進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會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普內容為主,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如果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謝謝大家支持!


張壘醫生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跟大家說一句,請不要恐慌!面對疫情還是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雖然病毒無情,但是我們人與人之間要有情,儘管目前的疫情讓我們互相接觸、聊天的時候都戴著口罩,但我們試圖隔絕的應該是病毒,而不應該是情分!

接著我們步入正題聊一聊,如果兩個人都戴著口罩聊天,如果其中一人是確診患者,感染的幾率大不大?

相信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情況,沒有病的那一個朋友肯定會特別希望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不會傳染,吃一顆定心丸!

但是醫生往往並不會很確切的說100%肯定的話,這世界上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不確定性,如果就事論事的話,還是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但是幾率應該很小,我們假設確診的交談者是A,與其交談的朋友為B,簡單的來分析下兩人交談,其中一人被感染是否有可能性!

第一,兩人戴的口罩是什麼口罩?

如果確診患者A戴的是普通的棉布口罩,那麼很有可能在談話的過程當中有飛沫噴濺出來,因為大家到現在應該已經知道了,普通的棉布口罩對於飛沫是沒有防護作用的,無論是防護他人的還是自己的飛沫。

如果確診患者戴的是外科口罩,那麼與其普通交談的時候,造成飛沫傳播的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確診患者戴的是n95口罩,那麼被飛沫傳播的可能性將會下降到最低。
但是我們也要考慮交談當中A戴的是什麼樣的口罩,如果兩人都戴著棉布口罩那麼被感染的可能性自然將會加大。如果A戴著外科口罩,感染的可能性將會明顯下降!

兩人交談時,確診患者A和B是否有危險行為,比如打噴嚏。

2007年BMJ曾經有一個實驗,觀察一個外科醫生在戴口罩的時候打噴嚏是否會有飛沫噴濺,給大家介紹一下:

如果不戴口罩,打噴嚏的時候是下圖這樣子的。
如果帶了外科口罩,我們會發現在醫生口罩的兩側和前方還是有非常少的飛沫存在,下面圖示當中的白色小點即為飛沫。


之所以要給大家介紹這個實驗,是為了給大家說明,即使戴了口罩,如果確診者A有危險行為,比如打噴嚏,也是會有非常少量的飛沫被噴濺出來。這些飛沫沾染到A的手上、口罩上就可以導致感染!而即使是n95,大家可能已經都知道了,口罩可以抵禦95%的飛沫汙染,但不是100%。

另外我們還要考慮兩個人交談的時候是否有握手這樣的行為,如果兩個人都戴著手套那麼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確診者A的手曾經沾染過病毒與B握手的時候可能就將病毒傳染給A,曾經有過一項行為觀察研究,觀察了23名醫科學生的行為,發現他們平均每小時接觸面部26次,其中44%的時候接觸會涉及眼睛和鼻子等黏膜,如果裸著手的B,用粘有病毒的手觸摸了自己的眼睛和鼻子,甚至吃了東西就有可能被感染。


口罩的正確使用和個人條件也都是影響因素!

比如兩個人口罩戴的不是特別的緊,口罩的周邊沒有被正確的封閉住,那麼在交談的過程當中就有可能飛沫通過這些狹小的縫隙造成感染。如果這兩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比較瘦,口罩遮不住臉龐,或者是有一個人鬍子特別長,造成了很大的縫隙,造成感染的可能性也就有存在。又或者兩個人都不太注意正確的使用口罩和佩戴口罩,在摘口罩的過程當中用手觸碰到了口罩的表面,那也有可能造成感染。

避免被感染,絕對不是戴一個口罩就能做到的!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說,你說的這些都是極端情況,不一定會遇到,謝醫生想說的是,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真的很狡詐,傳播能力真的很強,防護做再仔細都不為過!


如果大家關注新聞的話,會發現如果防護做的不好,兩個人接觸僅僅15秒就有可能被感染,這個事情在寧波已經發生了,由於兩人都沒戴口罩,在市場僅僅接觸了十幾秒鐘就被感染了。

而且從這次疫情一開始,所有的專家、學者告訴大家的防護措施,可不是僅僅戴口罩這一項!根據專家的建議,我們不僅要戴口罩,還要注意手衛生,勤洗手這也是避免被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注意手衛生勤洗手,即使手上沾染了病毒,在流水下經過仔細的沖洗,病毒也被沖走了,而且如果能夠用酒精消毒手部後再洗手,被感染的幾率更會大大下降!


另外還要注意室內的通風,注意儘量不到人口聚集的地方,不聚集,少接觸可疑的人士,這樣才能更好的切斷感染的途徑,避免自己被感染。

總結

現在慢慢開始復工了,必須上班的人士接觸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建議大家在交談的時候儘量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儘量在1米5以外,而且雙方一定要佩戴口罩,如果有人不戴口罩,請不要與其交談。

另外也注意在非常時期儘量不要握手,互相示意點個頭就足夠表達感情了,大家都能夠諒解。有了接觸也不用害怕,只要在流水下正確洗手就好!建議在單位或家裡儘量做好室內的通風,每天最少要通風15~20分鐘,2-3次的時間。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問題的解答,如果兩個人簡單的交談時間不是特別的長,即使其中有一個人是確診的患者,被感染的幾率也不會是特別的大,但是這種幾率可能是存在的,建議大家在互相交談當中還是要保持距離,一定要佩戴口罩,並要注意手衛生,以往互相靠近往往代表著感情的加深,但是非常時期,互相保持安全的距離,才是最好的禮儀,也請大家互相理解,做到,距離有,但感情不疏遠!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我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關於新冠肺炎,今天聽到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就是除湖北省以外,全國其他省份新增確診病例數“11連降”,戰疫勝利在望!另一個壞消息就很沉重,2月14日,國新辦發佈消息,全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佔比3.8%。醫務人員都是在防護情況下與病人接觸,感染率都不低,可見新冠肺炎傳染性有多大。回到本話題,雙方戴口罩,一方是感染者,雙方短暫交談,被傳染機率大不大?可以確定的是有感染的機會,但幾率有多大不好說,要看當時情境和雙方的口罩隔離防護能力。

新冠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也被明確。我們衡量感染風險從這些方面進行分析。

1.雙方戴有效口罩下感染幾率大嗎?

感染幾率低的情景:雙方戴有效的口罩,間隔一米以上,沒有肢體接觸,只短暫聊聊天,感染者沒有咳嗽、打噴嚏,那感染幾率低。間隔一米是防止飛沫傳播的安全距離,戴有效口罩是防止飛沫傳播最主要措施。



感染幾率高的情景:摟肩搭背說悄悄話近距離接觸,或感染者劇烈咳嗽、打噴嚏,大量病毒隨飛沫噴濺而出,可能會飛越出他自己口罩隔離範圍,並且細小飛沫還可以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顆粒,可以長時間靜止在空氣中,感染機率增大。

2.哪些口罩是有效口罩?無效口罩感染幾率多高?

疫情發展至今,大家都知道需要戴口罩了,戴口罩意識有了,是好事。但我今天上班,看到很多人所用口罩是無效的,除了可能認識不足,也可能存在買不到原因。那麼,哪些是有效口罩呢?國家衛健委推薦的有效口罩是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請認真認準這兩種口罩,下圖為醫用外科口罩,標明“醫用”,執行標準是YY0469。




下圖為N95口罩,執行標準是GB19038。

這兩樣口罩可以防飛沫滲透,而布口罩、海綿口罩、紙口罩、活性碳口罩,起不到阻隔飛沫作用,是無效口罩,如果雙方都戴這種無效口罩,感染幾率大。

N95口罩有用,但卻不推薦帶呼吸閥的N95,這種口罩吸入的空氣是過濾了,但呼出空氣卻沒有任何處理就排出口罩外,如果感染者戴這種口罩的話,沒有任何阻隔作用,對別人沒有保護作用,看到戴這種口罩的人離他遠點。另外,高危崗位上醫務人員也不可以戴這種口罩,口罩外病毒可能會通過呼吸閥進入口罩內。



3.醫務人員感染人數佔全國確診人數3.8%,為什麼這麼高?他們不是戴口罩了嗎?

是的,看到這個數字很沉重,很心痛。除了疫情早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以外,重要的是新冠肺炎傳染性很強,而醫護人員防護用品不足導致。在醫院環境裡,病毒密度之大,醫務人員工作強度之大,精神壓力之大,非常人可以想像。而世界上沒有100%保護,就口罩而言,就算N95口罩也不能完全阻隔病毒入侵。疫情過後,望一線醫務人員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他們在去救別人命的同時,也可能自己去送死。

小結:雙方戴口罩情況下短暫聊天,如果一方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另一方有被感染風險。如果雙方戴有效口罩,保持1米以外距離,感染者沒有咳嗽、打噴嚏情況下,感染幾率低,反之感染幾率高。




疫情期間最常見的無非就是“口罩俠”,每次下去買菜,戴上口罩都是各不相識。疫情爆發也是有好些時日了,但是新的拐點任然沒有到達,人們任然還是處在積極抗戰疫情的緊張氛圍當中,在家中躲避疫情你是不和小編一樣每天都在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的。

在這疫情期間,每天的生活就是,房間-餐廳-廁所,三點一線,出門已經變成了很奢侈的事情,除了特殊情況真的需要出門外,每次出門裝備必須齊全,口罩、手套、酒精一個都不許落下。出門下樓後,難免會遇到街坊鄰居,也就說避免不了靜距離的打招呼,那問題來了,戴著口罩和人聊天,會相互傳染細菌嗎?相信這個問題也是大家所在乎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想要告訴大家,不能百分百的保證戴口罩相互聊天不會傳染,因為口罩也不是可以百分百的過濾病毒的,因此,出門在外的時候最好拒絕和人靜距離的交流,如果遇到熟人,需打招呼的時候最好保持一定的距離,新聞曾報道過,與感染者接觸15s便會感染上病毒。

大家都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有三種,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及糞口傳播,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以飛沫傳播為主,也是就是我們常說的唾沫星子。疫情期間在外買菜的時候,一定要多加註意,菜市場、超市本身就你流量較多的地方,每天人來人往往的,誰也不能確保過來買菜的客人一定沒有感染病毒,別說我們了,就連他自己本人都可能不知道。

因此在買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著幾個方面。

1、遇見咳嗽的行人一定要遠離,防止她通過飛沫傳播將病毒衣服在我們衣服上,或者口鼻裡。

2、外出遇見熟人的時候,不要近距離的打招呼,打招呼的距離一點要保持在1.5m外,即使戴了口罩也不可以近距離面對面的聊天。

3、外出買菜,最好佩戴一次性手套,這樣在挑菜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接觸傳播。

疫情期間,病毒傳播途徑多種多樣,雖然大多時候都是在家待著,但是像買菜這種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外買菜的時候一定要多多注意,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你掉以輕心就是個病毒,病毒便會和著了魔一樣的入侵你的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