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奶 乖乖睡覺 健康成長“疫”期助你收穫天使寶寶

查看更多兒童科普知識,快來點擊上方“北京兒童醫院”

訂閱我們吧~


  哇哇哇……

  嗚嗚嗚……

  “怎麼了?怎麼了?”

  寶寶床邊一下多了好幾個腦袋。

  吃不好,睡不下,新手媽媽宅家愁愁愁。

  別急,別急,聽聽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副主任醫師馬揚教你如何帶好6個月以下的寶寶。

聽哭聲,識“嬰”語,養成寶寶好習慣

  對於新生兒和小於3月齡的小嬰兒,在還沒有建立自己的餵養生活習慣之前,媽媽們一邊要根據寶寶的需要按需餵養,一邊需要找尋寶寶們的喝奶、睡眠小特點、小習慣、小徵象,逐漸幫助寶寶建立合理的餵養秩序。

  對於寶寶來說,他們還不知道對錯,不知道媽媽餵奶很辛苦,只知道在媽媽懷抱裡喝奶聽著媽媽的心跳很安心很舒服。因此,有的寶寶就養成了只要脫離媽媽的懷抱就哭鬧不高興的壞習慣,有的寶寶還會頻繁夜醒和頻繁的夜間吃奶,不僅把媽媽累的精疲力盡,還讓全家人一起焦慮。其實,細心的媽媽們在跟寶寶接觸一段時間以後是能夠發現寶寶發出的各種信號的,比如寶寶不同音調的哭聲代表不同的含義:飢餓的時候是一種哭聲,想尿尿是一種哭聲,拉便便是一種哭聲,想睡覺又是一種哭聲。媽媽們要細緻的觀察,捕捉到寶寶們哭聲的不同含義才不會出現寶寶一哭就抱起來餵奶、一哭就抱起來搖晃,時間長了就會養成寶寶們的壞習慣。


邊吃邊睡,邊睡邊喂,這樣做對嗎?

  新生嬰兒因尚不適應宮外生活,晝夜節律尚未很好建立,可有含乳頭時間較長(餵哺>30 分鐘/次)、即邊吃邊睡的情況出現,新媽媽們剛生產完畢就投入到了帶養寶寶們的工作當中,很容易疲勞,這樣的情況下寶寶邊吃邊睡,媽媽們邊睡邊喂,豈不是兩全其美?

  可是隨著寶寶月齡增加、身高體重長大,媽媽們會發現寶寶奶量增加,對自己的依戀增多,很多寶寶基本上是全天掛在媽媽胸前,大人累的不行,寶寶也長得不好。因此媽媽們要當斷則斷,慢慢的幫助寶寶建立較為固定的餵養睡眠規律。要知道,餵奶的過程應是親子互動的機會,最好能在寶寶相對較為清醒狀態下餵奶,餵奶的時間應兩邊加起來應少於30分鐘,餵奶結束拍完奶嗝後,要堅定而溫柔地把寶寶放到床上鼓勵寶寶獨立入睡。

  一般來說,1~2月齡的嬰兒日間<2小時哺乳一次,夜間哺乳間隔時間可延長,約3小時,或4~5小時。24 小時內母乳餵哺次數為8~10次。隨著月齡的增長,哺餵次數應逐漸減少,3月齡以後兩頓間隔時間應繼續延長,約2.5-3小時,24小時內母乳哺餵次數為6-8次。

  有的寶寶脾氣比較執拗,一旦養成了頻繁吃夜奶的習慣不好改,其實,4-6月齡的寶寶應儘量減少夜間頻繁餵奶,逐漸離斷夜奶,到6月齡左右,夜間哺餵最好不超過兩次,以免因夜間哺餵次數過多,影響白天進食,如果夜間寶寶醒了哭鬧可以讓新爸爸們多幫幫忙哄哄,讓媽媽們好好休息,才能分泌足夠的母乳來餵養寶寶。


寶寶不愛吃奶,體重長得不好,怎麼辦?

  寶寶不愛吃奶原因很多,以下是可能出現的情況和解決辦法,新媽媽們可以試試對號入座。

  比較常見的就是沒有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餵養習慣,寶寶總是邊睡邊吃,邊玩邊吃,每次吃的時間很短,甚至吃幾口就不吃了,媽媽心疼寶寶過一會兒又喂導致寶寶總是處於半飽的狀態,沒有體驗到真正的飢餓和吃飽,又由於每次哺餵時間太短,吃到的都是媽媽的前奶(前奶裡面水分和蛋白質含量多,後奶裡面脂肪含量多有利於長體重),這樣表現出來的就是寶寶不愛吃奶和體重長得不好。如果是這種情況處理辦法參看上面兩條。

  還有的寶寶夜裡頻繁的吃奶,白天一點也不餓,給大人的印象也是不好好吃奶,這樣頻繁夜醒吃奶、晝夜規律沒建立,夜間生長激素分泌不足,也會導致寶寶長得不好。如果是這種情況處理辦法也可以參考上面。

  另外一種情況是母乳不足,寶寶吸吮費勁,時間久了寶寶由於入量不足寶寶也會長得不好。其實大部分媽媽產生的母乳能滿足寶寶生長髮育需要,對於母乳不足的媽媽,可以用吸奶器試驗性的吸出某兩個時間段的母乳,大概計算一下24小時的產奶量,再根據寶寶的月齡和體重看看能否滿足,如果不能滿足,需及時添加配方奶粉。這裡給大家指導一下如何估計6個月以內小寶寶每天的攝入量,一般來說,每天需要的熱卡大約是90kcal/(kg.d),100ml母乳提供的熱卡大約為67-68kcal,咱們舉個例子,一個4月齡寶寶體重7kg,那他每天需要約630kcal的熱卡,換算成母乳量每天大約需要926ml,4個月的寶寶每天餵養次數6-7次,因此每次需要130-150ml母乳。這是理想化的餵養,如果按照這樣的餵養量是能夠滿足寶寶每天的能量需要,能夠正常的生長髮育的。但實際過程跟理想過程是有區別的,舉上面的例子是給新媽媽們一個可以參考的東西,讓咱們先把自己武裝起來,這樣實操的時候也有一個參考的依據,不需要非得嚴格按照計算出來的奶量餵養寶寶,儘量往理想狀態去靠近就行。

  有的媽媽已經明確了母乳不足,可是寶寶又不愛吃配方奶,導致體重增加不好。目前很多的配方奶粉是模擬母乳的口感、成分甚至功能,媽媽們也可以多嘗試。不光是配方奶粉口感的問題,有些寶寶是不喜歡人工奶嘴,媽媽們可以試試更換乳膠、硅膠材質的奶嘴,扁嘴型奶嘴。嘗試的時候也儘量在寶寶們飢餓的時候進行,此時寶寶接受新事物的可能性較大。

  有少部分寶寶可能因為疾病因素如乳糖不耐受、食物過敏或其他的消化系統急慢性疾病所致不好好吃奶體重增加不好。這樣的寶寶不僅僅有吃奶不好的表現,還多伴隨有反覆皮膚溼疹、反覆溢奶、吐奶、腹瀉、便血等其他表現,媽媽們不能因為僅有一種情況就盲目懷疑,如果是這種情況還是需要到醫院來請專業的醫生幫助判斷一下。

  本身屬於特殊的寶寶,如早產、低出生體重、雙胎、先天遺傳代謝性疾病等,這樣寶寶的餵養和監測需要得到專業醫生的幫助,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重中之重是要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餵養和睡眠習慣,這是基本條件,好習慣沒養成,上面的問題就不太好解決。新媽媽們由於產後激素水平本來就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在抗擊疫情這個特殊時期,情緒波動會更加明顯。在這裡也衷心希望新媽媽們調適好自己的心態,在全身心的投入帶養自己可愛的小寶寶之餘轉移一下注意力,找一些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工作來做,把有些事情放心大膽的交給新爸爸或其他家人來做,讓自己放鬆一下,也挺兩全其美的。


補鈣?補鐵?補DHA?到底該補哪一種?

  寶寶出生後2周建議開始每天補充維生素D3 400-800IU促進鈣的吸收,哺乳期的媽媽也需要每天補充鈣劑。疫情期間小寶寶們應減少外出,加上冬春季節天氣寒冷,每日維生素D的量可以補充至以上範圍的高值量,並且酌情可以少量補充鈣劑,6月齡以下每日額外補充元素鈣量應不超過200mg/每天。早產的寶寶們需要預防性補充鐵劑(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除了上面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營養素,還有很多比如DHA、鋅、益生菌等都是在適當情況下使用,比如寶寶們有消化不良、腹脹、腸絞痛的表現,可以適當補充益生菌,不特別推薦作為常規每日添加營養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