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祥其人其事

马福祥(1876——1932年),回族,字云亭,甘肃省河州(今临夏)韩家集阳洼山人。

光绪二十一年与兄马福禄招募本乡亲友青年弟子二百余人组成“义勇队”,赴积石关援助被河湟一带回民起义军包围的清军,继而被改编为清廷官军安宁军,镇压各族农民起义,始跻身于宦途。

1898年得中武科举第二名。次年,跟随马福禄统领简练军,由陕甘转晋入直隶,驻兵蓟州。

马福祥其人其事

马福祥

1900年在北京抗击八国联军。后联军攻正阳门(前门),马福禄力战捐躯,马福祥奋力再战,自是接统其兄所部,护卫慈禧西逃,旋以总兵记名。后继任甘肃靖远协、庄浪协、陕甘督标中协副将。1906年调任西宁镇总兵,兼西路巡防军统领。

马福祥一生经历清朝、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三个时期,有“三朝元老”之称。

辛亥革命以后,马福祥没有就任西宁镇总兵之职;1912年8月,袁世凯政府即改任其为宁夏镇总兵。马福祥旋即率所部昭武军十三营计二千五百余众赴任。


马福祥其人其事

马福祥故居

宁夏川有黄河灌溉之利,号称“塞上江南”。有了这片美丽肥沃之地,为他日后的立足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马福祥为了能在此站稳脚跟,一到任就分别与宁夏满营将军常连、阿拉善旗札萨克王爷塔旺札布结为兄弟;另一方面,则遣散了满营官兵,并发给银两,让他们到湛恩渠(今新开渠)一带垦荒谋生。

当时,后套有个抱疙瘩佛反对民国,他派王德尼玛(即戒工活佛)和韩昌率蒙兵数百人在西狼山据险与民军对抗。

袁世凯政府见武力不能解决,遂派马福祥和塔旺札布前去讲和。

塔旺札布先派人和王德尼玛约定日期在五原和马福祥见面。

马福祥于1913年7月在五原境的黄河上设大船三只,备以盛筵,王德尼玛如约来会。

见面后,马福祥将自己没装子弹的手枪给王德尼玛看,王德尼玛也将自己的手枪摘下让马福祥看,马福祥即向预伏士兵示意,当场将王德尼玛拿获,解往北京,韩昌及一些卫兵被击毙。

北岸蒙兵闻变四散。王德尼玛被解京后,被迫给抱疙瘩活佛发电报劝其拥护共和,抱疙瘩活佛遂复电表示归顺。

为此袁世凯认为马福祥“智勇兼备”,特改任马为宁夏护军使,节制阿拉善、乌审、鄂托克三旗,授陆军中将衔及二等文虎之章。护军使可以直接向北京政府上书言事,俨然方面大员。

袁世凯还手书“护闱春永”四字,为马母韩氏祝寿。马福祥借机请准添练甘肃新军,以其侄马鸿宾为新军司令。留其子马鸿逵在京任总统府侍从武官。

这时有个日本浪人川村乙麻以皈依伊斯兰教为名,阴谋策动西北回民独立,并在河州会见了马安良。此人后到宁夏,马福祥将其逮捕,押送至张家口日本领事署。粉碎了日本人的阴谋。

1915年秋,绥远变兵及会党在河南发难,推马占元为首,以狼山为根据地。马福祥命新军统领马鸿宾率部往击,在科布尔获得大捷。后来变兵复出狼山,马福祥亲自率兵出击于千灵庙,变兵引去,留马鸿宾驻守五原。

不到两月,变兵又联合察哈尔独立队复进包绥,独立队是察哈尔变兵和东西盟的一些蒙古人混合组成,共推丰镇人卢占魁为首,金积人金占魁副之。

北洋政府命令马福祥会办包绥军务,马福祥于1916年2月赴五原督战,包头威胁解除。但独立队数千人又进击五原,马鸿宾以数百人与之鏖战三月,他本人不避枪炮,身先士卒,使五原得以固守。

经此恶战,使马鸿宾得以出名,有些蒙古人竞把马鸿宾比之于清朝蒙古勇将费扬古。不久,卢占魁采用金占魁建议,向陕北、宁夏发展。

马福祥回师磴口,命马鸿宾率部渡河,兼程前往灵武,预作战备;命马鸿逵部至盐池截击,马福祥则率全军回宁督师。

马福祥其人其事

马福祥纪念碑

4月29日,马鸿逵以少数精锐骑兵到达盐池的天池子,被卢占魁千余人包围,马鸿逵率骑兵且战且退,后续部队赶到,双方战斗到傍晚。

次晨马福祥派一营兵赶到,双方死战,马军纵火焚烧卢营,烧杀三百余人,夺得马匹百余。

卢部拟趋同心,但马鸿宾部已先期到达灵武、吴忠,预作迎战部署,并空出大寨子诱敌,卢部进入包围圈,率众夺路而走,金占魁阵亡,马部轻骑追杀两天两夜,卢部死伤、被俘甚多。

卢占魁率部东走灵州东山,与张九才、高士秀部会合,马军穷追不舍,卢、张二部走后套。

高士秀部走鄂托克旗昭华庙,马福祥遣骑兵“衔枚夜踔二百里”,围昭华庙,纵火焚烧,枪炮齐发,高部失警,猝不及防。千余人伤亡殆尽,高士秀仅以身免。

次年3月,高士秀又奉达尔六吉(本名吴生彦,静宁人)为“皇帝”,诈称清代后裔,聚众数千人犯磴口。

这时马福祥送母丧归葬,由马鸿宾代宁夏护军使职,马鸿宾急电马福祥回署,并出兵由石嘴山分道迎击。

马福祥接电后,先至灵武布置河东防务,然后回宁夏,命马鸿宾率部至石嘴山督战,又派马福全等部骑兵前往阿拉善旗。

石嘴山迎战之军实行前后夹击,高士秀背腹受敌,突围至八拉庙,又入乌拉兔沟,弃辎重跋山散走,死亡过半。

高士秀拥伪皇趋阿拉善旗,另派五百人绕袭石嘴山,遭到伏击,全部被歼,高士秀攻阿拉善旗,遇到马福全部的阻击,乘夜撤走。

马鸿宾以大队分九路包抄,高军困之于贺兰山阴,自烧辎重,退人山内,坠崖死者不少。

最后,马鸿宾大索山中,搜得伪皇及其部下,全部送至宁夏交军法审判,处伪皇达尔六吉以下首要十九人死刑,次要三十余名徒刑,眷属二十余人资遣回籍,从犯一百余人劳役百日后释放。

1916年6月,袁世凯死,黎元洪接任大总统,马鸿逵仍在京任侍卫大总统,奉命以授勋特使,赴宁夏授马福祥“勋四位”。

次年总统冯国璋嘉奖马福祥“勋高金城”,特“晋授以勋三位”加上将衔。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马福祥通电拥直。并命所属部队开往河南一带,以做直军的后盾。

皖系军阀战败,甘肃督军皖人张广建在西北再也混不下去,乃将在甘搜刮的大批赃私,以皮筏顺黄河出运,路过宁夏地段,被马福祥部扣留,马并电请公布甘肃财政收支,后经北京当局调处,始得放行。

这件事惩治贪婪,伸张民意,是得人心的。

甘人趁机群起驱张,提出“甘人治甘”口号。马福祥联络实力派及各方面代表到银川商讨驱张大计。

西宁马麒派朱绣为代表,凉州马廷黝派张学仁为代表,甘州马麟派苏成章为代表,宁夏新军司令马鸿宾派喇承基为代表,河州镇守使裴建准和北京同乡会派汪青为代表,在银川召开“公民大会”,揭露张广建祸甘罪状,群众激愤。

西宁、凉州代表提出“武力解决”。大会通过由马福祥、马麟、马廷勃、马麒、马鸿宾领衔,通电全国,列举张广建罪状,驱而去之,实行自治。

这就是有名的“五马”驱张。

马福祥其人其事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马福祥向曹(锟)、吴(佩孚)首先请缨,并发出通电,痛骂张作霖为胡匪出身,声罪致讨。

1926年春,由冯玉祥向北洋政府推荐,马福祥出任航空督办,驻节平地泉(今山西丰镇)。

1926年,直、奉、鲁军阀联合攻击国民军,马福祥权衡利弊,南下依附蒋介石,亲自到南京见蒋,陈述统一安定西北计划。

蒋介石以其子侄握有兵权,马本人熟悉西北政情,即委以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8年春,国民党二中全会选马福祥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又被任为国民政府委员;同时,被委以许多头衔:北平政治分会委员、开封政治分会委员、水利委员会委员、赈务委员会委员、编遣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

1928年秋,新军阀宣告“北伐完成”。

次年元月蒋介石召开编遣会议,马福祥参加了会议。会上,蒋与阎锡山联合,通过编遣,肖呼弱冯军力量,致使会后冯、蒋矛盾日益公开化。

5月,蒋、冯双方在中原地区摆开阵势,即将开火。而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等突然倒冯投蒋,5月22日在洛阳发出通电,声明维持和平,拥护中央。接着,马福祥又奔走于韩、石之间,为蒋说项,韩、石复投蒋。

父子如此忠于蒋,使蒋大为赏识。

同年11月即任马福祥为青岛市市长,任马鸿宾为宁夏省政府主席。

1930年3月,奉系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马福祥调任安徽省主席,后又被蒋改任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

1932年2月,马福祥以心脏病复发,辞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职务,在天津休养。

8月19日下午,因病情加剧转地治疗途中于北京琉璃河车站逝世,终年五十六岁,8月20日安葬于北京阜成门外三里河之阡。

马福祥其人其事

马福祥墓地

马福祥在官场中,处事比较平和,他一生调解了不少纠纷。在清末西宁总兵任内,他调停过达赖喇嘛和塔尔寺阿嘉呼图克图之间的冲突。

民国元年(1912年)马福祥还调解了甘督赵帷熙与布政使彭英甲之间的纠纷。

马福祥在他一年半的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任内,做了一些有益于民族团结的事。

他在南京召集蒙藏各部王公会议,提出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发展民族教育,开发蒙藏地区,加强西北国防建设的主张。

马福祥还热心民族教育事业。

在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任内,他在行政院会议上,提出了“设立蒙古地方教育行政委员会”和“给以边疆教育基金”两个议案,均被通过。并协助一些热心回民教育的人士成立回民教育促进委员会。

他任宁夏护军使期间,于1918年在宁夏府城银川出资设立蒙回师范学校,附设高、初级小学各一所,共建有各种房屋六十余间,全系马福祥“自置自修私产”。

该校设有监督、副监督各一人、校长一人,教职员工十六人,年需经费四千五百余元,由马福祥自给。

该学校从1919年秋开始招生,到1930年先后毕业学生五届,计二百三十多人,都到各县从事教育工作。

他还设立“蒙回教育劝导所”,到各县提倡督促在回族聚居地方成立清真小学。到1920年,在宁夏道各县先后成立回民小学五十九所。

其中:宁夏县(银川)高小二所、初小五所,宁朔县(青铜峡)初小五所,中卫县初小二所,平罗县高小二所、初小十六所,灵武县高小二所、初小四所,金积县高小一所、初小八所,镇戎县(同心)高小三所、初小九所。在校学生一千二百三十余人。

解决这些学校经费的办法是:开办费采用捐款的方式,常年费用捐献基金、学田、税款等方面的收入。

他自己率先捐白银一千五百两,在纳家户建高小一所。又给各县象征性捐款六十两、铜钱五百多串,以示提倡,促使回族财主捐款办学。

马福祥其人其事

马福祥书法

马福祥在出省做官后,所到之处,对提倡回民教育不遗余力,他积极倡导支持,先后发起成立西北小学,扶植成达师范,参与扩建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和敦化小学,发起创办《月华》杂志等。

马福祥对于回族宗教学者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十分重视。他前后出资翻印王岱舆、刘介廉、马注、马复初等人的汉文著述三十余种。

此外,他还担负成达师范第一届留埃学生的一半经费。

他去世后,马鸿逵尚能遵其遗嘱,从遗产中拿出五千大洋送这些学生出国。

马福祥的夫人马书城也拿出三千大洋,捐献给北平新月女中。

纵观一生,马福祥主张民族团结,重视发展民族教育文化,热爱家乡和祖国,为民族和地方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


文章选自张怀武编著的《历史名人与宁夏》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