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為何招男人喜歡,有人為她離婚,有人為她不娶,只因這一點

文|晨夕

畢達哥拉斯說:“

動物也具有智力、熱情,但理性只有人類才有。

在世人眼中,男人和女人最本質的區別就是,男人天生理性,無論是面對事業還是情感,他們多數時都能夠保持足夠的冷靜,女人則恰恰相反,女人天生就屬於感性動物,喜歡悲春傷秋,尤其在面對感情時,衝動往往會佔據上風,這也導致很多女人最後陷入情感的漩渦中,被感情所累。

金庸筆下的殺人女魔頭李莫愁,看似心狠手辣,冷血無情,但其實她也是個苦命女子,自己心心想念的愛人娶了別人,她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的真心被辜負,從此性情大變,成了人人懼怕又痛恨的殺人魔頭。

林徽因為何招男人喜歡,有人為她離婚,有人為她不娶,只因這一點

李莫愁的一生無疑是個悲劇,最後扔下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就葬身於火海之中,細想如果她在面對感情時,能夠保持冷靜的頭腦,懂得愛情是強求不來的,當面對一個已經不再愛自己的人時,懂得及時止損,她的人生大概就是另一個結局。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女人並不少見,她們太過感性,無論是在面對感情還是在面對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總是容易情緒化,很容易被情緒左右,這樣的女人活得很累,她們屢不清、放不下,最後把自己搞得很疲憊。

保持理性並不是讓一個女人喪失柔情和自我,而是要女人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並能用冷靜的頭腦去判斷是非對錯,從而做出正確的抉擇。

林徽因自幼飽讀詩書,一生也創作了很多詩歌,也寫過小說,按常人思維來判斷,她情感如此豐富,肯定是那種感性之人,這樣一個女子,是很容易陷入感情的困境中的。

林徽因為何招男人喜歡,有人為她離婚,有人為她不娶,只因這一點

林徽因也確實如此,她喜歡浪漫,喜歡把乾巴巴的日子過成詩一般,作為一位有容有貌的才女,她感情細膩,很享受被丈夫寵溺的感覺,但這並不能說她缺失理性的一面,恰恰相反,這樣一位女人,她的內心比誰都堅定和冷靜。

在愛情面前,林徽因始終保持冷靜的姿態,情竇初開的年紀,她在那個空氣中處處夾雜著浪漫氣息的康橋遇到了徐志摩。

徐志摩的才情浪漫和身處異鄉的孤獨感,讓林徽因為之心動,當她得知徐志摩已有家室時,也曾苦惱和難過,但這段剛剛萌生的感情並沒有讓她失去理智,更沒有讓她陷入深深的苦惱中難以自拔。

林徽因為何招男人喜歡,有人為她離婚,有人為她不娶,只因這一點

在張幼儀來到倫敦後不久,林徽因選擇了不告而別,和這段感情揮手說再見,十幾歲的年紀就有了這樣的理智,不被眼前的浪漫迷惑雙眼,始終保持冷靜和沉著,沒有讓自己在一段不合適的感情中繼續沉醉,也沒有喪失最起碼的理智,不得不承認,林徽因確實非一般女子所能比。

民國女子多才氣過人,但她們多被愛情弄得遍體鱗傷,文鋒犀利的張愛玲、為了自由而多次出走的蕭紅等等,她們在文學上都取得了別人無法企及的成績,但在感情上,她們卻有些失敗。

和這些女子相比,林徽因在感情和婚姻上無疑是最大的贏家,縱然徐志摩的出現喚起了她內心裡的柔情和對愛情的無限嚮往,但當她意識到這段感情和眼前這個人,根本不適合做終身伴侶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轉身

林徽因為何招男人喜歡,有人為她離婚,有人為她不娶,只因這一點

儘管她的人生短暫到僅僅年過半百,但卻和自己的丈夫相守了一輩子,如果當年她不計後果地選擇了徐志摩,誰又敢保證她不是下一個張幼儀呢?

她清楚地明白,徐志摩追求的是詩人的浪漫,而那種浪漫一旦碰上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就會不堪一擊,但所有的婚姻最後都逃不開俗世的干擾,漫漫餘生中,只靠浪漫是無法痛快地走完一生的。

林徽因為何招男人喜歡,有人為她離婚,有人為她不娶,只因這一點

林徽因最後選擇了梁思成,雖然他沒有徐志摩的浪漫,但他的冷靜和沉穩更適合林徽因,婚後他們恩愛有加,不但是生活上相知相惜的伴侶,更是事業上的最佳夥伴,他們的婚姻也是後人口中的一段佳話。

反觀陸小曼,為了徐志摩而離婚,一生愛情至上,卻慘淡收場。

所以,女人感性一些固然重要,但在面對愛情或者其他瑣事時,務必保持冷靜和理性。

只有保持理性,女人才能活得比別人更加順風順水,才能不被情所困,更不會將自己陷入生活的泥沼中,唯有如此,人生才會更高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