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雞鳴三省” ,陝北長城牆頭起

打開陝西省地圖,你會發現陝西南部寬、北部窄,像一把巨大的鑰匙,榆林,就處於鑰匙的頂部,從東北向西南延伸的明長城,橫貫榆林七個縣區,把沙漠、草原、黃土、黃河串接了起來,成為長城沿線獨一無二的景觀。

奔騰不息的黃河從榆林市府谷縣牆頭村村東流過,岸邊矗立的一段黃土城牆,就是榆林明長城。和山西一樣,在陝北,長城也稱作邊牆,所以,牆頭村的村名就來源於長城,至今,村裡不少上了歲數的人還把村子叫做“牆頭起”,直截了當地告訴人們,這裡就是陝北明長城開始的地方。


“一雞鳴三省” ,陝北長城牆頭起

明成化年間,延綏巡撫餘子俊率領四萬軍士,歷時4個月,修建起東起府谷,西抵定邊的延綏鎮長城,後稱榆林鎮長城。榆林長城多為夯土結構,別看是土砌成的長城,可它的功能、作用照樣不容置疑。

牆頭農業產業園區副主任楊波:

這個是用土做的,夯實了以後澆一層米湯,然後再夯一層,這樣就比較結實。剛開始修起來的時候,老百姓對這個還是比較質疑的,它到底能不能抵禦蒙古的鐵騎,後來在1482年的時候,蒙古鐵騎進來以後它就出不去了,很堅固。


“一雞鳴三省” ,陝北長城牆頭起

如果把榆林比作鑰匙的頂部,府谷牆頭村就是鑰匙的尖尖兒,不僅長城、黃河在此交匯,晉陝蒙三省區更是雞犬聲相聞:

“一雞鳴三省” ,陝北長城牆頭起


牆頭村,一雞鳴三聲

榆林明長城有兩條邊牆,一條是“大邊”長城,一條為“二邊”長城,“大邊”用於隔外,“二邊”用於限內,兩條邊牆同向並行,中間相距不一,多在20至30公里之間。據考證,牆頭村的長城是“二邊”長城,“大邊”長城在牆頭村北面的大辿(chan)村,與對岸山西河曲縣灰溝營長城隔河相望。大辿(chan)村內的保河臺為榆林長城東起第一臺。作為府谷八景之一的蓮花辿就在大辿(chan)村村西。據府谷縣志記載,蓮花辿這一名字還是康熙皇帝御賜。

“一雞鳴三省” ,陝北長城牆頭起

在明代,府谷境內的“大邊”長城有的地方設有“關口”,長城之內稱為關內,俗稱“口裡”,長城之外稱為關外,俗稱“口外”,當時內蒙古西部地區被叫做“西口外”,簡稱西口。


牆頭村原村支部書記王清玉:

咱們這是“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 女人挖野菜,男人走口外”口外就是蒙古地,生活維持不了,非得到口外打工掙錢,在走西口的時候,從麻鎮出去,(到)古城,再到沙圪堵準格爾旗,就從內蒙上去了(出去了)。


“一雞鳴三省” ,陝北長城牆頭起


“一雞鳴三省” ,陝北長城牆頭起

交錯的山樑溝卯,橫亙的黃河天塹,並行的“大邊”“二邊”,曾經阻礙了人們的腳步,為了活命,先民們歷經千難萬險,不得不走西口;今天,為了繁榮發展,在黃河岸邊、長城腳下,當年作為陝西省“一號工程”的沿黃公路,把原本交通閉塞的牆頭村和陝西全省連接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