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千古奇書《陰符經》講了什麼,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附全文)

《陰符經》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被歷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智謀之士所重視。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陰符經》,和本人的一些理解。

揭秘千古奇書《陰符經》講了什麼,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附全文)

《陰符經》,全稱《黃帝陰符經》或《軒轅黃帝陰符經》,也稱《黃帝天機經》,總共只有300多字,舊題黃帝撰。據說《陰符經》是唐朝著名道士李筌在河南省境內的登封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發現的,此後才傳抄流行於世。

《陰符經》與儒道有密切關係,清朝名醫徐大椿曾說:“陰符贊易之書也.”即《陰符經》是有助於對《周易》的理解,不只是前人所說的“贊易之書”,而是一把金鑰匙.此經與易道廣大處差不多,包含有極廣極深的哲理,歷代人們認為它“辨天人合變之機,演陰陽動靜之妙”.按所需將其用於政治、軍事、治國、修身、處世、養生及練功、練丹等等.

《陰符經》文辭艱澀難懂,像刷微博那樣流星般瀏覽經文,是無法深入理解領悟的。所以,需要深入細緻的去研讀、並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去理解。在精讀的同時,不能光從表面文字上去解讀,而是要

融入時代思想來理解。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去找找表面現象背後的原因。

揭秘千古奇書《陰符經》講了什麼,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附全文)

如《陰符經》說:“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單從字面上看,會不由自主的認為,這是在講用兵的方法。其實不然。正是因為“瞽者”的眼睛瞎了,只有全心全意地用耳朵來聽,日久月深,他的耳朵就非常靈敏;“聾者”因為耳朵聾了,只有聚精會神地用眼睛來看事物,久而久之,他的視覺就非常明亮。

比如,在學習上,假若能夠全神貫注於所從事的學業或事業,就能產生勝於雄師十倍的功效,也就是“絕利一源,用師十倍”;假若再能能夠排除一切干擾,心無旁騖地反覆研讀,就能夠收到勝於雄師萬倍的效果而取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效。

揭秘千古奇書《陰符經》講了什麼,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附全文)

正所謂,把一個簡單事反覆研究學習,就成了現在人們常說的“專家”。如此,便是“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因此《陰符經》到底說了些什麼?它的要旨到底是什麼?由於我的道行不深,所以希望各位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全心全意、專心致志地學習,就能夠領悟《陰符經》的真諦,進而幫助您成為您所在行業中的翹楚。

陰符經

(舊題黃帝撰)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聖。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揭秘千古奇書《陰符經》講了什麼,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附全文)

最後小編還要囉嗦幾句,《陰符經》有太多的疑問可以去探尋,你要知道的就是它說的非常之有道理,用心去讀即可。

我可以洋洋灑灑寫一堆話,但我知道那多數除了讓大家點幾個贊之外,毫無用處,你讀了還是一點不懂,你只是讀懂了我理解的《陰符經》。

伯牙子期為什麼可以稱為知音,是因為二者境界相當。道學不登大雅之堂,是不能理解《陰符經》的。另外,道門經法相承,各有次第。什麼階段讀什麼經,什麼經該怎麼讀,諸多方法,諸多禁忌,都是有數的。

揭秘千古奇書《陰符經》講了什麼,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附全文)

俗話說有多大碗吃多少飯,踏踏實實學習。積累的不夠,讀比較深的經就容易落邪見。所謂“聖道淵邃,難可頓悟,必須階漸,以發其蒙”是也。所以沒必要強迫自己理解,可以先讀其他的經,讀著讀著你就會慢慢領悟了。

小編碼字不易,文章如果對您有些許的幫助可以關注一下,本人榮幸之至,您的支持也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