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生,养生提要

冬至(12月22日)即将来临,按照惯例,我们会在24个节气中最重要的8个节气(四个季初、四个季中)为大家奉上相应的养生提示,冬至这个节气尤其重要,因为它意味着自然的阴气鼎盛到了极点而阳气开始生发,所以大家要抓住这个时机,全面贯彻如下养生提要,呵护自我健康。

冬至——阳生,养生提要

气候特点

根据大自然阴阳运化规律,冬季在《周易》四象中立于“太阴”,冬至后始向“少阳”转化。此过程总体气“寒”,阳气潜内,水寒成冰,地冻开裂,表现出“闭藏”(藏)的冬气特征。在冬气主导下有以下气候特点。

1、气温剧降。

当连续5 天平均气温达10℃以下时是“气象冬季”来临的标志,我国南北有别,平均在冬至或其前后。立冬仅是“天文冬季”及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开始。全面冬季养生将从冬至或其前后开始。通常“小寒”气温最低,冰天雪地,阴盛易伤人体阳气。
2、大风干燥。
大风常与寒潮相伴,并致大气湿度速降,加之我国盛行西北风,降雨渐少,故气候干燥易致外感性疾病。
3、骤变易灾。
连续阴雨、大风雪、沙尘暴、大雾及霾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不仅可致自然灾害,同时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疾病者也极为不利。


养生原则

1、与冬气特征相应,人体阳气也潜藏于内,皮肤致密,腠理闭塞,少汗多尿, 气血趋里,故养阴(藏)至为重要。

2、肾与冬气相应,属水。“肾主蛰, 封藏之本”,故应养肾固精。
3、冬季气候恶劣,加之人体卫外机能下降,致死亡率最高,故切不可掉以轻 心。冬季阴阳变化规律与其他季节一样,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从其根则生,获得健康;逆其根则死,丧失健康。这就是中国传统养生的真谛。顺应冬季寒冷之气,坚持养“藏”、养“肾”,就是坚持《黄帝内经》冬季养阴的原则。懂得并会运用这个规律,就叫得道。

冬至——阳生,养生提要

注意事项

可根据当时气候实况,从以下五个方面的 原则和方法着手。
1、饮食合理。
倡导全生命信息、平衡、天然、有机理念,力行杂食多样,确保营养、能量及性味平衡。冬季宜多食温热苦味食物,如鹅肉、韭菜等;少食寒凉咸味食物,如鸭肉、蟹等;宜食补肾益精食物,如羊肉、核桃等。不宜饮酒御寒。

冬至——阳生,养生提要

2、起居有常。

泛指生活方式健康有律,防戒不良生活习惯,例如,比秋季早点睡,晚点起,若有可能待太阳升起后再起床;要避寒求暖,多晒太阳;根据气温递增衣服。保持室内温度(20~23℃)、 湿度(40%~60%),注意通风换气;房事宜顺“闭藏”之气,适当减少以固精养血。

冬至——阳生,养生提要

3、动静结合。

指身心劳动、运动与休息、静养相结合,不可偏颇及过劳过逸。例如,运动以室内为主,室外活动应在日出后,推荐散步或慢跑等舒缓运动;正确理解“冬练三九”,不宜大汗扰阳伤阴;异常气候(风、雨、雾、霾等)不宜室外活动等。

冬至——阳生,养生提要

4、适调心神。

指要及时调理自己的神志和情志活动,以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冬季宜心神安定,防过度惊恐伤肾。

冬至——阳生,养生提要

5、防治宜早。


对亚健康状态及疾病要坚持预防为主、早防早治。冬季多发病有冻伤、煤气中毒及流感、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