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搞笑的“烏龍”事件?

古今譚


比起足球場上,那些每次出現都雷翻全場的“烏龍球”來,中外歷史上的“烏龍”事件,也常常會留下天雷滾滾的餘波。尤其叫人思考的,就是下面這幾樁。

“烏龍”1:馬噶爾尼使團訪華

說起“烏龍”事件,首先少不了的是“我大清”。

1793年,實力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打起了東方大清帝國的主意:派出馬噶爾尼勳爵率領的使團,攜帶大量名貴禮物,乘坐“獅子號戰艦”高調訪華,盼著能馬到成功,達成雙贏貿易協定。

但萬沒想到,這場東西方文明的重要會面,竟以一連串烏龍為過程。馬噶爾尼一行人來到大清後,就被請到了“貢船”上,一路按照“附屬國進貢”的標準好吃好喝。他們乘坐的“貢船”上,還寫有“貢使”的字樣。到了北京後又被告知:見皇帝的三叩九拜大禮會不會,不會先練練。一群英國高官們頓時氣的頭暈:我們是來談判的,你們竟把我們當進貢的?

如此擺烏龍,談判當然沒得談,乾隆皇帝卻又“烏龍到底”,給英國國王寫了封書信叫馬噶爾尼們帶著,信中滿是“款款深情”:那個喬治啊(英王喬治),你孝敬朕的東西朕收到了,看你來一趟也不容易,朕要好好表揚你……(具見爾恭順之誠,深為嘉許)。

但別看擺了這麼多烏龍,英國人也不白來,一路上把大清的虛弱看的清楚,還讓隨行的畫工們一筆一畫都畫了下來。四十七年後鴉片戰爭爆發,英國艦隊就照著當年使團留下的“有圖有真相”,在東南沿海一打一個準,活活打出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自以為是的烏龍,終於付出了代價。

捎帶還有個“小烏龍”:馬噶爾尼使團來的時候,還送了一些英國軍火當禮物。不過大清方面不識貨,還以為是破爛玩意,隨手就扔在圓明園裡。等到英軍打進圓明園,發現他們六十多年前送的寶貝,依然還是拆都沒拆。嘆息了一陣後又拉回去了。什麼叫“落後就要捱打”,這麼多的烏龍,就是生動答案。

“烏龍”2:坑強盜的美國菜

說過了大清,再說個跟大清沾邊的“烏龍”:日俄戰爭。

一場日俄戰爭,日俄兩家強盜把中國東北大地打的稀爛,最後誰都打不動,只能坐下來在美國朴茨茅斯談判。這麼事關20世紀國際關係的談判,又關乎自家“利益均沾”,“東道主”美國當然要熱心接待。就連每場談判期間的菜餚,美國人都準備了幾十種之多。可飯菜質量那就坑了:基本全是涼菜,而且大多數的菜,都是放了好些天,宴會的時候重新熱了熱就端上來,以俄國使團的回憶說,吃著都有餿味。

如此坑宴席,俄國使團很實誠,能不吃就不吃。發展到最後幾天,俄國代表甚至帶著自己的麵包去赴宴,宴會上抱著麵包啃。但日本使團就“堅強”了,日本代表小村壽太郎為展現“大國形象”,宴會上放開了吃,再餿再臭都硬挺。連俄方都看不下去,勸他悠著點,可小村壽太郎“要表現日本人的無畏精神,說他不怕,可以吃任何東西”。等到《朴茨茅斯協定》簽字完畢,俄國使團毫髮無損離開,“堅強”的小村壽太郎,已經吃成“腸道傷寒症”,狼狽躺在病床上。

這拼命海吃的小村壽太郎,何嘗不是那時腦筋發熱的日本人,生動的寫照,以及頭腦發熱後悲慘結局的預埋?

“烏龍”3:巴克斯軍火案

作為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鬧起烏龍來,也是驚天地泣鬼神:巴克斯軍火案。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得血肉橫飛。原本以為幾個月就打完的大戰,一開打就節奏停不下。作為老牌工業強國的英國,竟都打到缺武器缺紅了眼。連英國的內閣,都因武器供應不上而狼狽倒臺。焦頭爛額的英國外交部卻靈光一現:對了,中國有啊。

原來,從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前後,中國一度成了歐洲軍火的大買家。甚至一度軍火進口,要佔到中國每年進口物資的六成以上。英國死敵德國的軍火,還是中國市場上火爆的暢銷貨。如果此時的中國北洋政府,能夠倒賣一些武器給英國,那不但能解燃眉之急,更能好好研究德國的軍械裝備,豈不一舉多得?可這好事也難辦:北洋政府早就嚴守中立,官方渠道沒法辦,只能找民間公司“代辦”。

於是,急紅眼的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找到了一位據說能辦此事的“能人”:英國布朗公司駐華代表巴克斯。

為何找此人,因為傳說(巴克斯自己說)此人很神:不但在中國混跡多年,當年還救過慈禧太后的命,跟袁世凱段祺瑞等北洋高層大佬是鐵哥們。巴克斯本人也拍胸脯:26萬步槍,900挺機槍,200門大炮,分分鐘給你弄來,放心吧您哪!

接著,巴克斯就開始緊鑼密鼓忙活,還不停給英國外交部彙報談判進度,每次談判的記錄,全是傷腦筋的唇槍舌戰,活動經費也不少花(英國買單),然後終於取得進展,巴克斯弄到了軍火還弄到了船,興高采烈朝英國開來,再然後……就沒影了。

更雷的是,北洋政府上下,集體否認認識巴克斯這人,縝密的“談判記錄”?上面既沒有北洋政府官員的簽字,也沒有相關人員證實。最後英國大使朱爾典終於弄明白了:所謂巴克斯的“談判”,幾個月跑前跑後的忙活,甚至巴克斯與中國政要的親密關係……全是這貨瞎編的。

一戰戰場上打的焦頭爛額的大英帝國,在千里之外的中國,就這麼被自家同胞坑了一把。

參考資料:《清史稿》、《故宮文物流失檔案》、《北洋外交史》


歷史風雲錄


一老頭覺得孫子不像自己,偷偷帶孫子去做鑑定,結果孫子不是親生的。兒媳婦哭著要以死證明孩子是親生的,沒辦法兒子帶著孫子去鑑定,結果孫子是兒子兒媳親生的。

  然後老頭又帶兒子去做鑑定,兒子不是老頭親生的。這次老太婆又要以死證明兒子是親生的。然後老太婆和兒子去做鑑定,結果兒子和老頭老太一毛錢關係都沒有,這下全家傻眼了。

  醫生說應該是兒子出生時抱錯了,然後就去查,因為過去了二十幾年了,費了點事終於查到了,當天該醫院出生的只有兩個男娃,那應該沒錯了,但是一看名字一家人又傻眼了,和他一天出生的竟然是媳婦的親哥哥。

  那就是說: 兒子是老丈人丈母孃的親生兒子

  媳婦的親哥哥是老頭老太婆的親生兒子

  兩家人親上加親,你以為這就完了?


  波斯公主木乃伊事件,不僅很“烏龍”,細想還讓人脊背發涼。

  

  2000年10月,巴基斯坦卡拉奇市,一位反恐怖組的警官接到線報,說一對兄弟手裡有一盤錄像帶,錄像帶上錄的是有2600年曆史的木乃伊。

  這是個大事件啊,警方立刻傳喚了這兄弟倆。兄弟倆很快就交代了,他們只是負責兜售木乃伊的,錄像帶就是為了給顧客看,真正的木乃伊藏在同夥瑞奇的家中。

  還真不是開玩笑的!警方立刻突襲了瑞奇家,並且發現了一具棺木,打開一看,還真是木乃伊。

  網友顧客聲:

  接下來我們說一個近代歷史中的烏龍事件,這個烏龍事件跟民國時期我們和美國之間的熊貓有關。

  在民國時期國內所有人都不重視熊貓的時候,一個美國女人從四川走私一隻熊貓回到了美國國內。

  

  這隻熊貓因為可愛非凡而在當時美國引起了轟動、引發了一股熊貓熱潮。

  因為熊貓特殊的身體特徵,以至於當時美國人一直以為這隻熊貓是雌性的,甚至還為它取了一個偏向女性化的名字,蘇琳。

  一直到這隻熊貓離世後,美國人通過對熊貓屍體的解剖,這才發現他們一直以來所熱捧的這隻熊貓竟然是一隻雄性熊貓。


宇宙收納盒


老頭覺得孫子不像自己,偷偷帶孫子去做鑑定,結果孫子不是親生的。兒媳婦哭著要以死證明孩子是親生的,沒辦法兒子帶著孫子去鑑定,結果孫子是兒子兒媳親生的,然後老頭又帶兒子去做鑑定,兒子不是老頭親生的。這次老太婆又要以死證明兒子是親生的。然後老太婆和兒子去做鑑定,結果兒子和老頭老太一毛錢關係都沒有,這下全家傻眼了。醫生說應該是兒子出生時抱錯了,然後就去查,因為過去了二十幾年了,費了點事終於查到了,當天該醫院出生的只有兩個男娃,那應該沒錯了,但是一看名字一家人又傻眼了,和他一天出生的竟然是媳婦的親哥哥。   那就是說: 兒子是老丈人丈母孃的親生兒子 媳婦的親哥哥是老頭老太婆的親生兒子 兩家人親上加親,你以為這就完了? 波斯公主木乃伊事件,不僅很“烏龍”,細想還讓人脊背發涼。2000年10月,巴基斯坦卡拉奇市,一位反恐怖組的警官接到線報,說一對兄弟手裡有一盤錄像帶,錄像帶上錄的是有2600年曆史的木乃伊。   這是個大事件啊,警方立刻傳喚了這兄弟倆。兄弟倆很快就交代了,他們只是負責兜售木乃伊的,錄像帶就是為了給顧客看,真正的木乃伊藏在同夥瑞奇的家中。還真不是開玩笑的!警方立刻突襲了瑞奇家,並且發現了一具棺木,打開一看,還真是木乃伊。



    接下來我們說一個近代歷史中的烏龍事件,這個烏龍事件跟民國時期我們和美國之間的熊貓有關。在民國時期國內所有人都不重視熊貓的時候,一個美國女人從四川走私一隻熊貓回到了美國國內。 這隻熊貓因為可愛非凡而在當時美國引起了轟動、引發了一股熊貓熱潮。   因為熊貓特殊的身體特徵,以至於當時美國人一直以為這隻熊貓是雌性的,甚至還為它取了一個偏向女性化的名字,蘇琳。 一直到這隻熊貓離世後,美國人通過對熊貓屍體的解剖,這才發現他們一直以來所熱捧的這隻熊貓竟然是一隻雄性熊貓。


孤海船長


一老頭覺得孫子不像自己,偷偷帶孫子去做鑑定,結果孫子不是親生的。兒媳婦哭著要以死證明孩子是親生的,沒辦法兒子帶著孫子去鑑定,結果孫子是兒子兒媳親生的。

然後老頭又帶兒子去做鑑定,兒子不是老頭親生的。這次老太婆又要以死證明兒子是親生的。然後老太婆和兒子去做鑑定,結果兒子和老頭老太一毛錢關係都沒有,這下全家傻眼了。

醫生說應該是兒子出生時抱錯了,然後就去查,因為過去了二十幾年了,費了點事終於查到了,當天該醫院出生的只有兩個男娃,那應該沒錯了,但是一看名字一家人又傻眼了,和他一天出生的竟然是媳婦的親哥哥。

然後兩家人互相做了N遍DNA

結果出來了: 兒子是老丈人丈母孃的親生兒子

大舅哥是老頭老太婆的親生兒子

兩家人親上加親,你以為這就完了?

突然在一邊的兒媳婦奔潰了,因為兒子兒媳婦竟然是親兄妹。

這下兩家人全都傻眼了,按理說近親結婚,生下的孩子多半會有問題。何況是親兄妹呢?但是孫子都好幾歲了沒發現啥異常,而且婚檢啥的都沒問題。

突然,丈母孃哭了起來,原來在丈母孃在懷小女兒的時候,摔了一跤流產了,沒敢跟在遠方打工的老丈人說,在預產期的時候抱養了一個小女兒,原以為這個秘密能藏一輩子,沒想到還是不得不說出來。

這下真相大白了,經歷過這檔子事。兩家人好的和一家人似的


依舊落葉楓27


我來說一個近代中國外交史上的一次烏龍事件。

中國最出色的“外交官”,肯定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因為自己風趣幽默的智慧,給我們留下很多經典的外交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周總理請外賓看《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時候,怕外賓不理解劇情,就將這出戏的名字翻譯為“中國的羅密歐和朱麗葉”。

這個故事反映出一個問題,在上個世紀中國有涉外活動時,經常會遇到“古典文言”翻譯問題。上個世紀的外交官,都是“飽讀詩書”的學究。他們有時候,還會引用《論語》、《中庸》、《尚書》等比較偏僻的古籍名句。而這些“古典文言”對於一般中國人來說,都很難理解。更別說西方自帶的“洋翻譯”了。

在1969年,中蘇關於邊界問題談判時,就鬧出了“蘇聯侵略四川和甘肅”的烏龍。

在談判中,我國代表在指責蘇聯貪得無厭時,使用了一個詞彙“得隴望蜀”。蘇聯的翻譯是一個二把刀,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譯成:我國指責他們“想要侵略甘肅和四川”。這個翻譯還是有點文化的,起碼他知道“隴”是甘肅省的別稱,“蜀”是四川的別稱。

當蘇聯代表團團長澤里亞諾上將聽完翻譯以後,生氣的指責我國汙衊蘇聯“對四川和甘肅存在領土野心”。我方代表也蒙了。。後來才查清,原來是翻譯惹的禍。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1.烏龍殲滅戰

抗美援朝時期,在美軍讓土耳其軍隊守住陣地,防止戰場上的志願軍撤退,土耳其全殲那支‘志願軍’部隊,去美軍哪裡炫耀,聲稱用拼刺刀擊敗了志願軍,並繳獲了軍旗,結果美軍一看是南韓的軍旗,而被殲滅的也是南韓的一個團。

2.烏龍足球

2001年,中國足球隊與美國踢一場熱身賽,美國以2-1戰勝中國隊。全場中國隊踢進了兩個球,而美國隊踢進了一個球,烏龍的是中國隊遠程射球,把球踢進了自家的球門。

3.烏龍搶攤登陸奪島

二戰時期美國在收復阿留申群島戰役時,對最後一個駐守日軍的小島,實施了連續幾天的全面的炮火覆蓋,然後在地空一體的攻擊下,數萬人打了好幾天,在付出122人的陣亡、191人的失蹤後終於收復這個島嶼,而全程沒有遇到一個日軍,因為日軍早已撤退了。

4.烏龍反擊戰

二戰北非戰場,意大利的的軍隊希望投降英軍,被英軍指揮官嚴厲的拒絕了,然後被迫反擊的意大利軍隊擊潰了這支英國部隊,連德國人都稱這支意大利軍隊了不起。




默默無聞的遊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外交史上最最烏龍的一件事情了,那就是著名的雅典事件。中國的外交官因為英語差,收到了捷克大使館的請帖,結果以為是科威特大使館發的。

這還不算完,最烏龍的是,他們在去科威特大使館的時候,跑到了以色列的大使館裡。還和以色列人談笑風生的聊了半天。

這件事情的影響非常大,當時中國和以色列還沒建交,更加沒承認以色列的獨立。一連串的烏龍下來,把所有西方國家都給搞懵逼了,都沒看懂中國這是玩的什麼套路。。。

這件事情發生在1972年,地點是是希臘的雅典,所以被稱為雅典事件。

當時捷克大使館給中國大使館發了個請帖,邀請他們前去參加個活動,這本來是個小事情,大家相互之間聯繫下感情。

但是收到請帖的工作人員估計是個新手,可能英語三級都沒過吧,把請帖裡的國家名字都給搞錯了,把捷克翻譯成了科威特,然後把翻譯後的內容報給了大使。

我國駐希臘的大使看了以後,就收拾一下帶了幾個人就出門了。

然而他們的司機也不靠譜,對雅典的路壓根都不熟,根本就不知道科威特大使館怎麼走。當天正好是科威特使館召開國慶發佈會,去參加的人非常多,司機理所當然的認為人多車多的地方應該就是。結果司機就按照這個思路前進,糊里糊塗的就把大使拉倒了以色列的使館。

大使下了車看到門口有人迎接,很自然的上去握手,然後一番寒暄,旁邊跟的翻譯上去把他的話翻譯了過去。以色列外交官明顯愣住了,不明白中國人這是來幹什麼了,兩國之間還沒建交的啊,最重要的是中國當時還沒承認以色列獨立呢。

當時的國際局勢比較微妙,中國的盟友主要是第三世界國家,跟阿拉伯國家的關係都很好,而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又勢如水火。中國跟以色列本來也沒什麼仇怨,之所以不承認以色列,不跟它建交,主要還是因為美國人的關係,美國人可是以色列的大靠山。

以色列使館當時還有個美國紐約時報的記者,他看到中國大使前來也是一臉迷茫,然後就上前提問,問“中國人來這裡是不是代表著中國要承認以色列了?”

中國的翻譯再一次秀了一把自己無敵的英語水平,把問題裡的“這裡”翻譯成了“雅典”,翻譯官用實際行動再一次捍衛了自己的英語二級水平。

於是美國記者的問題就變成了“中國人來到雅典是要承認以色列了嗎”。

大使就覺得這是美國記者在挑釁,中國可從來沒這麼說過,你們這些美國人不要聽風就是雨的。大使理直氣壯的予以否認,並且順便懟了記者一番。

這一番操作搞的美國記者很懵逼,完全看不懂這是什麼套路。但是這不妨礙他們把這件事情曝光出來,第二天紐約時報就刊登了相關的信息。這件事情不光攪動了整個西方世界,還搞的整個阿拉伯世界也神經緊張。

消息也很快就傳回了國,毫無懸念的引起了軒然大波,一番調查大家才明白過來,原來是這個不著調的翻譯和司機的問題。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學好英語還是很有必要的呀。最後別忘了點贊!關注!


漂浮菌


我們都熟知歷史上一些或光榮、或屈辱的大事件,但是,還有一些搞笑又烏龍的事件並不為眾人所知。下面就來盤點幾個比較有名的歷史烏龍事件。

1、商鞅變法

許多人肯定會認為,商鞅變法可並不是什麼烏龍事件,但是在變法之後,商鞅自己可遭遇了幾個不小的烏龍。

在商鞅的靠山秦孝公死後,那些曾經因商鞅變法被損害了利益的大臣聯合新即位的君主開始對商鞅進行迫害。商鞅知道後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開始往外逃,但是在逃亡的路上就遇到了烏龍事件。

首先是在出城的時候,因為自己曾下令若無公事,黃昏之後不允許出城而被守城官員攔下。繼而,商鞅又想找個客棧住下,但是他之前有令,身份不明之人不許住店,可若是他說出自己的身份,那豈不是自尋死路嗎?於是,商鞅逃也不是,藏也不是,最後被抓獲並遭五馬分屍。作為法令的頒佈者因自己的法令翻車,真是可憐又好笑。

2、明末洪承疇投清事件

關注過明清史或是關於孝莊文皇后的電視劇的人應該對洪承疇有點印象吧,電視劇中一般都是說洪承疇是由孝莊文皇后勸說投清的。不過今天說的不是關於他如何投清的事,而是關於明朝因洪承疇被擒獲而做出的烏龍事件。

據說在洪承疇被抓獲後,有人稟報崇禎帝說洪承疇誓死不降,堅定殉國。崇禎帝可感動了,認為洪承疇當真是個忠臣,還特地命人給他修了個祠堂,為他籌備後事。結果這邊還在為失去一員忠臣傷感,清朝那邊便傳來了洪承疇投清的消息,可算是鬧了個大烏龍,相比崇禎帝當時肯定又氣又急。

3、波斯公主木乃伊事件

2000年,巴基斯坦警方在國內接到消息稱有人在兜售木乃伊,於是便前去清查,成功查獲了一木乃伊。經過調查發現這具木乃伊很有可能是波斯國王的女兒,一時間震驚了全世界。

伊朗聽說以後立即聯繫了巴基斯坦,要求歸還這具木乃伊,巴基斯坦這邊肯定不願意啊,兩方就這樣一直僵持不下。最後兩國決定再次查驗這具木乃伊,結果發現這是用一具普通少女的屍體造假而成的木乃伊,根本跟波斯公主沒有半點關係,也並不具有考古價值。這一結果傳出後,全世界的考古學家一時無語。

4、日俄談判事件

上個世紀初,日本和俄國為爭奪遼東半島控制權,在中國東北進行了一場大戰,結果兩方一直沒有個結果,最後決定在美國進行談判。

面對此次談判,美國作為東道主當然要熱情招待了,於是準備了幾十種菜來招待兩個國家,但是基本都是涼菜甚至是餿菜。俄國倒是很直接,自帶麵包去赴宴,日本那邊就不一樣了,他們堅持維護自己的國家形象,表示自己的無畏精神,便一直吃這些菜。結果完成談判之後,俄方沒出什麼事,日方領導人直接因為腸道問題臥病在床了。


舊時樓臺月


不知道是否有人知道17年的時候,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鬧的一次大龍事件?

那次的頒獎典禮讓領獎人可能尷尬到幾輩子都忘不了,如果有洞可以鑽的話,或許真的會鑽進去吧,畢竟這可是全球矚目的大事件。

這次鬧烏龍的尷尬事件是這樣的。

2017年奧斯卡頒獎禮上,在節目接近尾聲的時候,也是最為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時候是要頒發最佳影片獎的,坐在下面的都是大牌明星,他們也在神情緊張的等待揭曉這個大獎,看看究竟花落誰家。

終於,高潮部分來了,當嘉賓Warren Beatty和Faye Dunaway宣佈獲獎的是《愛樂之城》時,臺下一片歡呼雀躍。

然後《愛樂之城》的主演和製作人等一起上臺領獎,此時此刻激動、開心、自豪溢於言表。

然而,史詩級的烏龍事件出現了!

原來,頒獎嘉賓剛剛竟被給錯了信,本來工作人員給嘉賓的是最佳女主角的信,上面寫著得獎的是《愛樂之城》的石頭姐,但他們卻把最佳影片給了《愛樂之城》了。

《愛樂之城》的全體人員呆住了,在全球攝像機下全都尷尬的站在那裡,工作人員嚇壞了,趕緊上來確認。

這時候的臺上一片混亂,憤怒、尷尬、不甘、欲哭無淚各種表情都有。

臺下的嘉賓也是一臉的懵逼。

到最後《愛樂之城》的製作人Jordan Horwitz最後只能非常尷尬的親自拿來最佳影片的信封讀到:“這是一次超級尷尬的烏龍事件,因為是最佳影片獎得主是《月光男孩》,我並不是在開玩笑。”

空氣中瀰漫的尷尬味道久久未退。


除此之外,國內也發生過類似這樣的烏龍事件:

比如,李宇春領獎時被讀成—最具影響力男歌手

莫文蔚把獲獎人黃立行說成了王力宏

這樣的場面就非常尷尬了,估計李宇春當時想哭的心情都有了,而王力宏則是尷尬的笑著離開。


大國布衣


最嚴重的烏龍事件當屬二戰時期美國因翻譯問題誤解日本天皇的話而投下原子彈。大家都知道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造成廣島和長崎數十萬人的死亡,並最終導致二戰的結束。

當時美國在投下原子彈之前詢問日本是否願意投降時,日本天皇給了美國一個回覆“mokusatsu”,這個詞在日語中的意思是“我們正在討論,等待回覆”,然而,這個詞被傳回華盛頓後,被誤譯為“我們蔑視地對待你的信息”。

看到這個,美國政府氣不打一處來,而且媒體們也接受了這個回答,美國人都知道了,毫無疑問杜魯門總統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認為必須做出嚴厲回應,於是原子彈就被派上了用場。

在第一顆原子彈落下後,日本人對美國的做法也是深惡痛絕,只不過是讓他們等待消息,沒想到來了更狠的。於是,日軍裡提出了一億玉碎,號召全民抵抗。直到第二顆落下後,日本以為不投降就會迎來地毯式轟炸,才被迫投降。

這件事也告訴大家翻譯需謹慎,尤其是作為國家之間的翻譯,一個小誤會就可能釀成大禍,可能無數人的生命都被其捏在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