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和三絕——絕對名不虛傳

平和縣是福建省漳州市轄縣,地處漳州西南部,與福建、廣東兩省八縣相連,素有“八縣通衢”之稱。

今天,老布就向大家介紹下素有平和三絕之稱的當地三種特色美食。

一、平和小溪枕頭餅


福建平和三絕——絕對名不虛傳

平和小溪枕頭餅是平和南勝的一種特產,已經有400多年的製作歷史了。

它是用精麵粉、優質豬油、冬瓜、條粉、麥芽糖、柑皮、炸蔥花等多種原料精製而成。因餅狀如枕頭,故稱"枕頭餅"。它新穎別緻,小巧芳香,常被用來做贈品。

傳說明代嘉靖年間,小溪西城有位太常名叫李文察,告老還鄉了。一年夏天,夫人張氏得病,李文察焦急地請遍遠近名醫,皆不見好。萬般無奈時,只好張榜求醫。 榜文剛貼出去,就被一個衣裳襤褸、獨眼跛腳的遊方和尚揭下了。和尚給夫人望病後,說:“尊夫人所患乃脾溼虛症,宜補氣健脾化溼,貧僧配製有參苓白朮散金丹,請差人隨貧僧去銅鼓巖取藥。”藥取來後,李文察一看,盒內裝著八小條形似四方長枕的藥餅。和尚交代:日服兩條,早晚飯後服下,五日後再來看病。李夫人服下這藥後,果然病就好了八成。 第五日,和尚又來看病,他說,“夫人病體已有起色,還宜慢慢調養。”於是又開一帖“黃芪健中湯”,並交代說:“請將方中的黃芪、桂枝、白芍、炙甘、生薑、大棗搗碎研末,佐以飴糖做餡,再將茯苓研成粉做皮,加工製成四方長枕狀,溫火烤後即可服用。每日三條,飯後服。此藥甘溫香脆,補氣和中,定能治癒夫人之病。”李文察側耳傾聽,心悅誠服,和尚走後,他遵囑制好藥餅,給夫人繼續服用,不久夫人的病就完全好了。 和尚仙藥治病的故事傳遍了全城,又傳到了京城。嘉靖皇帝知道了,欽命西山李氏將枕頭餅作為貢品獻上。這下可急壞了李文察,因為枕頭餅是藥餅,並非茶點,皇上豈能亂嘗他只好將藥餅改制成茶點,聘請溪口著名的制餅師傅,用香柑、芝麻、花生仁做餡,麵粉作皮,拌以豬油,精工製成枕頭餅,貢奉給皇帝品嚐,果然,此餅小巧精緻,香甜酥脆,佐茶絕妙。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嘗後莫不交口稱讚,小溪枕頭餅於是身價百倍了。 後來,西山李氏家道中落,他的後裔以出售枕頭餅作為謀生之道,從此此餅的製法便流入民間。

二、平和蘆溪鹹菜


福建平和三絕——絕對名不虛傳


平和有吃蕃薯配鹹菜的習俗。如今雖然蕃薯少了,白米多了,但蘆溪鹹菜依然是人們津津有味的配飯佳品。蘆溪鹹菜的原料是芥菜。蘆溪鎮地勢高坦,土質松厚,種植的芥菜尤為鮮潤。每年鮮芥菜收成後,當地農民經過挑選洗淨,伴鹽搓揉均勻,放入醃桶漚醃,最後放進陶罐密封醃貯3、4個月即成,到翌年的春夏之交,揭開罐蓋,即刻香噴滿屋。香味濃郁,既可清蒸、幹炒,亦可泡湯,味道鮮爽可口,有增食慾、助消化、減肥胖之功效。

蘆溪鹹菜是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三、平和南勝麻棗


福建平和三絕——絕對名不虛傳

南勝麻棗是指產於平和南勝鎮的一種小吃,至今已有700多年的製作歷史。

700多年前,現南勝鎮是南勝縣縣治所在地,所有來往達官貴人,知府縣令都用麻棗作為饋贈禮品,更使南勝麻棗遠近聞名。

南勝麻棗選用上等糯米、角棕芋、白麻、白糖、飴糖、花生油等原料,分三道工序精製,先將糯米和角棕芋加工成麻棗胚(即麻棗心),然後用花生油炸漲,再配料混拌白麻作為棗糕。特點是皮酥而脆、片嫩而甜,富有韌性,有獨特的風味。每年新春佳節,平和縣城到處可見一盒盒、一袋袋,包裝精美、風味獨特的南勝麻棗,人們總愛購上幾袋饋贈異地他鄉的親人,讓遠方的遊客也能品嚐到風味獨特的麻棗。

點擊瞭解更多,足不出戶,品嚐正宗南勝麻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