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個廣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詞來自廣府粵語!

深圳中文全名是廣東省深圳市經濟特區,外文名稱為“Shenzhen/Shumchun/Shamchun”。深圳本名寶安,現又叫“鵬城”,“鵬城” 本是大鵬鎮的一座窄小城樓,距離深圳50公里,1980年代始用作深圳的別稱。深圳地域面積1996.85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1077.89萬人。深圳和全國一樣使用普通話,本土方言為粵語莞寶話和粵語南頭話。

深圳一個廣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詞來自廣府粵語!


莞寶粵語分佈在東莞、深圳(寶安)和香港新界一帶,以東莞話和圍頭話為代表。東莞話分佈在廣東東莞市,以莞城話為代表。寶安方言分為圍頭話、南頭話等。其中,圍頭話因遍佈深圳的圍村(村圍)而得名。所謂“村圍”專指深圳、東莞和香港地區一帶講廣州話的廣府民系居民所創造使用的圍合式住居建築組群,本地人一般將其稱為“村圍”,而命名時或使用“圍”,如深圳“蔡屋圍”、香港“積存圍”、寶安松崗上山門村圍等,帶圍字的均為廣府本地人。

深圳一個廣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詞來自廣府粵語!


圍頭話是香港新界和深圳原居民的方言,屬粵語莞寶片,接近東莞話,與廣州話大致相通。說莞寶粵語的是圍頭人,圍頭人即“本地人”,是最早來到深圳和香港的主人。莞寶粵語分佈特點為:該地區主要是沿珠江口東岸的肥沃河海平地和香港連接的陸地交通要道,包括原寶安縣老市區(舊羅湖墟)、舊城(新安故城)以及北至廣州,南往香港的交通要道。這些地區長期以來一直是本地區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區和經濟活躍地帶,與廣州交往甚為密切。

深圳一個廣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詞來自廣府粵語!


主要分佈在深圳西部即珠江東緣的沿海沿江平原一帶及南部與香港新界交界處,其地域範圍涵蓋整個深圳市區和郊區大部分地勢平坦地域,包括關內的三個區:羅湖、福田、南山(包含圍頭話、廣州話和南頭話)。例如:羅湖、黃貝嶺、向西、田心、玉龍、田貝、湖貝、鹿丹、上步、筍崗、南塘(東門)、蔡屋圍、學圍、樟峰村、埔尾、上步、田面、赤尾、水圍、新湖、南村、蒲尾、巴丁(巴登) 、福田、石廈、益田、梅林、崗廈、皇崗、水圍、漁農、沙嘴、沙尾、新洲、沙頭、上沙、下沙、漁民、龍尾、新秀、獨樹、文光、南光、後海、官龍、平山、九祥嶺、北頭、白石洲、南園、南山、向南村、大新、塘朗、粵海門、九街、新圍、大沖、牛成、白芒、麻勘(麻冚)、王京坑(黃京坑)、大勘(大冚)、三坑、平山、塘朗、福光、田寮(田寮仔)、長嶺陂(長嶺皮)、長源、桃源、新屋、珠光、光前、龍井、松坪山、茶光、文光(文光鄉)、麗苑、九祥嶺、新圍、官龍、留仙洞、同樂、麗湖、龍光、曙光、龍聯、龍輝、西麗、福林、楊屋、大馬木運、上王裡、下王裡、上面光、麥地巷、鯉魚墩、牛欄窩、白石崗、牛仔場、塘坳等等,數量龐大不一一列舉。以及寶安區的西鄉、福永、沙井、公明、松崗五個鎮和光明街道;龍崗平湖,龍崗龍華的清湖、油松、上塘、白石龍和幾個楊姓圍頭話村;還有龍崗橫崗的荷坳、黃閣坑等;石巖浪心村,觀瀾樟閣、新田(部分)、崗頭等。深圳和香港的圍頭話基本一致,香港圍頭話人口約佔香港本地人口超過八成(沒算上粵語漁民人口和其他粵語人口),香港原居民中往往以“本地人”來特指圍頭人,而深圳本地人則包括粵語圍頭人和粵語南頭話人口。

想了解粵語圍頭話的朋友晚上可以去深圳大劇院附近逛逛,廣場周圍經常可以遇見成群結隊從蔡屋圍出來溜達的本地阿婆,她們所使用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圍頭話。周潤發也曾於喜劇《我愛扭紋柴》裡扮演圍頭人角色,電影中多次出現圍頭話對白,喜歡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深圳一個廣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詞來自廣府粵語!


深圳粵語還包括珠江口沿江東岸的漁民話,大鵬半島的大鵬話,原縣城的南頭話。因漁民上岸圍墾灘塗進行養殖而又被稱為基圍人,其語言稱基圍話,漁民祖先來自南海番禺順德,因此其語言帶有“南番順”特色。大鵬話分佈在大鵬半島和南澳平湖的大部分鄉村。南頭話的使用區域以南頭城為中心延至周邊的一甲、關口、田夏、衝下、龍屋、陳村、北頭一帶。另外還有船家話(疍家話),船家話普遍流通於廣東、廣西地區江河湖海的水上人家。另外,舊縣城南頭講廣府白話和南頭話,新縣城深圳鎮(現東門一帶)講帶圍頭口音的粵語廣州話。

深圳一個廣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詞來自廣府粵語!


深圳西部是魚米之鄉,經濟發達人口稠密。這些富裕發達之地是廣府傳統聚居地,加上深圳鎮和附近的沙頭公社、附城公社、平湖公社,即整個深圳市區和大部分平原郊區的粵語人口超過60%以上。深圳市以寶安縣為基礎發展而來,歷史上的寶安縣(包括香港)屬廣州府,今天的深圳是以原寶安縣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縣治一直在南頭(今南山區)。客家聚居地——龍崗山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屬惠陽縣,另一客家聚居地——觀瀾鎮,屬於東莞。自古以來,作為廣州府的下轄縣,無論是民國前的深圳(寶安縣),還是改革開放前的深圳(寶安縣),粵語都是其主流語言,高雅的粵語現在亦是香港澳門的官方語言。

香港原居民五大家族是指廣府錦田鄧氏、新田和泰亨文氏、上水廖氏、河上鄉侯氏、粉嶺彭氏,主要居住在香港郊區一帶,他們最先令香港出現了人類社會文明。同樣,香港市區也因經商的廣府人助力而發展,香港開埠前後,大批資本雄厚的省城廣州人攜巨資前來經商定居,從此香港經濟社會開始迅猛發展,因而廣府人貢獻良多。客家則多住偏僻山區,文明程度較為落後,雖人數少,但卻因採用原始方法開墾耕地而大量砍伐林木破壞植被,與繁榮香港經濟的廣府人相比,砍伐森林談不上貢獻,所以某些人別總yy貢獻巨大,深港是某傢俬產云云,因為這不合時宜也不符事實。

深圳一個廣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詞來自廣府粵語!


深港廣府歷史悠久,他們從晉初起一直開發深圳,至今已達一千六百多年,足足比客家早一千三百多年以上。當時到處一片蠻荒,是廣府人帶來中原先進技術開發繁榮了深圳。他們在深圳這個南海福地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留下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其數量之多、規模之龐大、光芒之耀眼無與倫比。通過廣府人的歷史文物古蹟我們得以窺見他們對深圳地區的社會文明發展和歷史文化沉澱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作為開發深港的第一人,廣府人是深港的開荒牛,其地位無人能代,功勞不容抹殺,他們是開發繁榮深港地區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