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个广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词来自广府粤语!

深圳中文全名是广东省深圳市经济特区,外文名称为“Shenzhen/Shumchun/Shamchun”。深圳本名宝安,现又叫“鹏城”,“鹏城” 本是大鹏镇的一座窄小城楼,距离深圳50公里,1980年代始用作深圳的别称。深圳地域面积1996.85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1077.89万人。深圳和全国一样使用普通话,本土方言为粤语莞宝话和粤语南头话。

深圳一个广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词来自广府粤语!


莞宝粤语分布在东莞、深圳(宝安)和香港新界一带,以东莞话和围头话为代表。东莞话分布在广东东莞市,以莞城话为代表。宝安方言分为围头话、南头话等。其中,围头话因遍布深圳的围村(村围)而得名。所谓“村围”专指深圳、东莞和香港地区一带讲广州话的广府民系居民所创造使用的围合式住居建筑组群,本地人一般将其称为“村围”,而命名时或使用“围”,如深圳“蔡屋围”、香港“积存围”、宝安松岗上山门村围等,带围字的均为广府本地人。

深圳一个广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词来自广府粤语!


围头话是香港新界和深圳原居民的方言,属粤语莞宝片,接近东莞话,与广州话大致相通。说莞宝粤语的是围头人,围头人即“本地人”,是最早来到深圳和香港的主人。莞宝粤语分布特点为:该地区主要是沿珠江口东岸的肥沃河海平地和香港连接的陆地交通要道,包括原宝安县老市区(旧罗湖墟)、旧城(新安故城)以及北至广州,南往香港的交通要道。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本地区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区和经济活跃地带,与广州交往甚为密切。

深圳一个广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词来自广府粤语!


主要分布在深圳西部即珠江东缘的沿海沿江平原一带及南部与香港新界交界处,其地域范围涵盖整个深圳市区和郊区大部分地势平坦地域,包括关内的三个区:罗湖、福田、南山(包含围头话、广州话和南头话)。例如:罗湖、黄贝岭、向西、田心、玉龙、田贝、湖贝、鹿丹、上步、笋岗、南塘(东门)、蔡屋围、学围、樟峰村、埔尾、上步、田面、赤尾、水围、新湖、南村、蒲尾、巴丁(巴登) 、福田、石厦、益田、梅林、岗厦、皇岗、水围、渔农、沙嘴、沙尾、新洲、沙头、上沙、下沙、渔民、龙尾、新秀、独树、文光、南光、后海、官龙、平山、九祥岭、北头、白石洲、南园、南山、向南村、大新、塘朗、粤海门、九街、新围、大冲、牛成、白芒、麻勘(麻冚)、王京坑(黄京坑)、大勘(大冚)、三坑、平山、塘朗、福光、田寮(田寮仔)、长岭陂(长岭皮)、长源、桃源、新屋、珠光、光前、龙井、松坪山、茶光、文光(文光乡)、丽苑、九祥岭、新围、官龙、留仙洞、同乐、丽湖、龙光、曙光、龙联、龙辉、西丽、福林、杨屋、大马木运、上王里、下王里、上面光、麦地巷、鲤鱼墩、牛栏窝、白石岗、牛仔场、塘坳等等,数量庞大不一一列举。以及宝安区的西乡、福永、沙井、公明、松岗五个镇和光明街道;龙岗平湖,龙岗龙华的清湖、油松、上塘、白石龙和几个杨姓围头话村;还有龙岗横岗的荷坳、黄阁坑等;石岩浪心村,观澜樟阁、新田(部分)、岗头等。深圳和香港的围头话基本一致,香港围头话人口约占香港本地人口超过八成(没算上粤语渔民人口和其他粤语人口),香港原居民中往往以“本地人”来特指围头人,而深圳本地人则包括粤语围头人和粤语南头话人口。

想了解粤语围头话的朋友晚上可以去深圳大剧院附近逛逛,广场周围经常可以遇见成群结队从蔡屋围出来溜达的本地阿婆,她们所使用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围头话。周润发也曾于喜剧《我爱扭纹柴》里扮演围头人角色,电影中多次出现围头话对白,喜欢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深圳一个广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词来自广府粤语!


深圳粤语还包括珠江口沿江东岸的渔民话,大鹏半岛的大鹏话,原县城的南头话。因渔民上岸围垦滩涂进行养殖而又被称为基围人,其语言称基围话,渔民祖先来自南海番禺顺德,因此其语言带有“南番顺”特色。大鹏话分布在大鹏半岛和南澳平湖的大部分乡村。南头话的使用区域以南头城为中心延至周边的一甲、关口、田夏、冲下、龙屋、陈村、北头一带。另外还有船家话(疍家话),船家话普遍流通于广东、广西地区江河湖海的水上人家。另外,旧县城南头讲广府白话和南头话,新县城深圳镇(现东门一带)讲带围头口音的粤语广州话。

深圳一个广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词来自广府粤语!


深圳西部是鱼米之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这些富裕发达之地是广府传统聚居地,加上深圳镇和附近的沙头公社、附城公社、平湖公社,即整个深圳市区和大部分平原郊区的粤语人口超过60%以上。深圳市以宝安县为基础发展而来,历史上的宝安县(包括香港)属广州府,今天的深圳是以原宝安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县治一直在南头(今南山区)。客家聚居地——龙岗山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属惠阳县,另一客家聚居地——观澜镇,属于东莞。自古以来,作为广州府的下辖县,无论是民国前的深圳(宝安县),还是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宝安县),粤语都是其主流语言,高雅的粤语现在亦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

香港原居民五大家族是指广府锦田邓氏、新田和泰亨文氏、上水廖氏、河上乡侯氏、粉岭彭氏,主要居住在香港郊区一带,他们最先令香港出现了人类社会文明。同样,香港市区也因经商的广府人助力而发展,香港开埠前后,大批资本雄厚的省城广州人携巨资前来经商定居,从此香港经济社会开始迅猛发展,因而广府人贡献良多。客家则多住偏僻山区,文明程度较为落后,虽人数少,但却因采用原始方法开垦耕地而大量砍伐林木破坏植被,与繁荣香港经济的广府人相比,砍伐森林谈不上贡献,所以某些人别总yy贡献巨大,深港是某家私产云云,因为这不合时宜也不符事实。

深圳一个广府格局的城市,“深圳”一词来自广府粤语!


深港广府历史悠久,他们从晋初起一直开发深圳,至今已达一千六百多年,足足比客家早一千三百多年以上。当时到处一片蛮荒,是广府人带来中原先进技术开发繁荣了深圳。他们在深圳这个南海福地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庞大、光芒之耀眼无与伦比。通过广府人的历史文物古迹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对深圳地区的社会文明发展和历史文化沉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为开发深港的第一人,广府人是深港的开荒牛,其地位无人能代,功劳不容抹杀,他们是开发繁荣深港地区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