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自古以來,石城都是江西進入閩西粵東必經之地,206國道直通南北,石(城)寧(化)公路在境內匯合,自古素有“客家搖籃”“閩粵通衢”之稱,有滄桑古樸的千年古驛道、質樸淳厚的客家民風、古老華美的石城燈綵,具有濃郁客家風情的石城燈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城,也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中央紅五軍團誕生地、中央紅軍長征重要出發地。今天就走進石城,帶你領略石城的美。

​八卦腦山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高田鎮勝江村,周圍有牙梳山、金華山等風景點,佔地面積33.63平方公里,有名的風景是映山紅,八卦腦盛產紅茹、香茹、柴胡、黃連,大片原始森林劃歸國、省,杉木蓄積量大。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八卦腦是全縣第二高山——牙梳山脈中一段,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光熱資源比較豐富,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無霜期長。位於高田鎮新坪村,坐落於石城縣東北部,距縣城33公里。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藍天白雲,俯瞰,覺得自己多麼渺小,4到5月的時候,漫山遍野的野杜鵑花,真的很美。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八卦腦有萬畝天然草場,是典型的高山草甸,寬廣遼闊,牛羊成群,古木林立,與藍天白雲渾然一體,風光無限。特別是每年4、5月份期間,草場周邊成片的百年野生杜鵑花盛開,如火如荼,奼紫嫣紅,是一個花的世界、草的海洋。可惜來的太遲了。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參觀完八卦腦,接著就來到了南廬屋。南廬屋坐落於江西省石城縣琴江鎮大畲村,背附風光秀麗的通天寨,左右青山環繞,緊靠通往閩西的古驛道。典型的客家天井式磚木建築,五進廳堂,兩層結構。它沒用鋼筋水泥,沒用螺絲鐵釘,但是卻構建了九十九間半的壯觀,間間相通,廊廊相連,迴環曲折,縈繞無盡,雕刻精美,經歷了近三百年的風雨巍然屹立。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中間的正廳顯得猶為雄壯、寬大,可以擺100多席宴、請1000多個客人入席。屋前挖有一口半月形水塘,水面寬闊,平靜如鏡,大屋、屋後的山巒、石筍倒影其中,好似一幅天然的圖畫。南廬屋還住著黃氏家族的子孫後代,建於清乾隆年間,為當地黃姓人居住。 該建築群由於年久失修,地面排水系統癱瘓,部分挑簷已黴爛,有些樓舍已坍塌,局部卵石地面已損壞。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典型的徽派建築,馬頭牆。背靠通天寨,面向大畲村,位置非常好,風水極佳。天氣好的時候,海南在水面看到南廬屋的倒影,非常的美。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接著來到位於石城縣縣內的桂花屋 ,是石城縣城唯一保存較好的客家民居,是清代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體現了獨特的客家建築文化,也曾作為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囚室。該屋為磚木結構,懸山頂,三堂兩橫式民居,中有天井,後為正房,兩邊廂房,前後庭院,門額楷書陰刻“永懷”二字,年款為“咸豐辛亥年”。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這裡是客家的搖籃,也是閩粵通衢,滄桑的千年古驛道,風景優美

來了石城,不能錯的一定是博物館,石城博物館展廳內陳列200多件歷史、客家文物,按陳列內容分為“贛江源頭”、“客家搖籃”、“紅土風雲”、“人物精英”、“今日石城”五個部分。展廳展示的文物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幾乎涵蓋了石城自南唐以來社會的方方面面。展示的客家文物也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小貼士:

客家飲食:石城客家人的主食為稻米,輔以番薯、大豆、小麥為補充。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即早、中、晚餐。主要菜饌有:棋子塊(東坡肉)、肉丸魚丸(用動物無骨精肉與澱粉攪碎後的混合物)、油炸魚、黴豆腐(豆腐乳)、醬豆子、蘿蔔乾、醃菜及各類蔬菜。比較有特色的副食類有擂茶、米茶、米酒、薯粉水餃、米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