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P2P網貸平臺風險事件!

理性看待P2P網貸平臺風險事件!

近段時間,一批違規經營、粗放成長的P2P網貸平臺被淘汰,這也是金融強監管形勢下的市場出清,有利於降低行業風險、淨化市場環境,守住法律底線和政策紅線。對此,出借人應理性看待。一方面要捂緊自己的錢袋子,一方面也不必風聲鶴唳。一批劣質平臺的退出將有助於行業良性發展。那些合規經營、實力較強的存量平臺,將引領行業持續前行。

近段時間,網絡P2P網貸信息中介平臺風險事件頻發,引發人們普遍關注。一批違規經營、粗放成長的平臺被淘汰,有利於降低行業風險、淨化市場環境,守住法律底線和政策紅線。這也是金融強監管形勢下的市場出清。對此,出借人應理性看待。

理性看待P2P網貸平臺風險事件!

2015年7月份,央行等10部門頒佈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P2P網貸被明確為信息中介性質。2016年8月份,原銀監會等制定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對P2P網貸的監管細則。隨後,原銀監會配套出臺資金存管、信息披露、備案登記等3個指引,形成了對“1+3”的制度框架。2016年10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P2P網貸為整治重點。日前,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再用1年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

當下P2P網貸的風險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從P2P網貸平臺本身來看,不少野蠻生長起來的平臺合規性較差,經營粗放,經過幾年的運轉,風險逐漸積聚,進入頻繁爆發的階段。其次,從監管政策方面來看,監管政策逐步收緊,要求趨嚴,特別是備案工作延期,不確定性增加,平臺合規成本提高,部分平臺主動清盤退出。再次,從出借者角度來看,隨著出借者教育的深入,出借者風險意識有所提升,風險識別能力提高,風險偏好降低,開始從高風險平臺退出。最後,從近期市場流動性來看,儘管央行今年3次定向降準,但流動性仍然偏緊,部分向平臺借貸的個人或企業後續資金不足,資金鍊斷裂。

其實,當下P2P網貸這種情況,與我國信託業發展的歷史很相似。上世紀80年代,我國各家銀行、各部委和各地政府等紛紛設立信託公司,信託機構大量出現。從1980年到1982年底,全國各類信託機構已有620多家。但是,經過多年的清理整理、優勝劣汰,信託公司數量一度下降到50家左右,到目前信託公司僅68家,集中度大大提升,行業平穩發展。

實際上,備案工作延期給P2P網貸平臺留出了更多的整改時間。可以預見的是,無論P2P網貸平臺備案工作何時正式啟動,但備案的要求不會放鬆,一大批不合規的平臺可能通不過備案,最後將不得不從行業中退出。因此,備案完成後,P2P網貸從業機構數量將大量減少,一批劣質平臺的退出將有助於行業良性發展。那些合規經營、實力較強的存量平臺,將引領行業持續前行。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網貸平臺選擇很重要。

錢貸網平臺自上線運營以來,始終秉持安全合規穩健的發展策略,憑藉專業的金融團隊、風控體系和出借服務,贏得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業界口碑。

截止目前,錢貸網累計撮合交易總金額近18.6億,為出借人賺取收益近1.14億元,安全運營5年255天。

》》》推薦閱讀《《《全國187條P2P驗收細則或將於近期出臺!

而最為重要的是,錢貸網平臺過往年化收益率均保持在9.5%—13.5%行業合理範圍內,在注重業務模式與風控水平等綜合實力基礎上,實現了出借者資金增值,成為了廣大出借用戶信賴的互金平臺。

錢貸網從平臺成立之初到行業監管政策陸續出臺,堅持自身定位的運營模式,做好自查自糾,實現規範化、持續化發展。做到符合監管要求,致力於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便捷、高效、專業、貼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才是錢貸網平臺的發展策略。

錢貸網平臺為迎接備案,已先後完成了簽約銀行戰略合作、第三方存管、律師事務所盡調和風險管理控制機構等一系列工作。同時,平臺已被納入國家三級等保名單,並根據今年1月19日深圳金融辦發佈了《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整改驗收指引表》逐條整改,合規化進程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請廣大出借者放心並監督。

行業在成長期堅守自律,加強監管,才是對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保護。監管政策的落實,網絡借貸信息平臺的定位逐步明晰。

錢貸網將時刻響應國家最新監管要求,優化運營和產品服務,重振網貸出借者信心,不負信任。為凸顯優質網貸平臺社會價值與行業地位,幫助廣大出借人實現出借價值最大化而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