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押送犯人那麼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都搶著去?

古代押送犯人那麼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都搶著去?

引子

近些年古裝電視劇大火,大家在被其中的劇情吸引的同時,是否也曾經注意過那些懲罰犯人的方式呢?其實電視上出現的刑罰,都已經藝術化了。真正的古代刑罰遠比電視劇中來的殘忍。

自從這個世界上有人類出現以來,各種習俗規定就開始建立起來了。到了秦代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更是將法令制度作了進一步的升級完善,建立起了森嚴的法律體系,而與法律體系相匹配的正是各種駭人聽聞的酷刑

古代押送犯人那麼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都搶著去?

01

歷史上,不乏死於酷刑的人。如一手建立起秦國法制基礎的商鞅,死後被處以車裂極刑。到了明末更是有大臣袁崇煥千刀萬剮。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此殘忍的刑罰除非是被執行人犯了十分重大的錯誤,否則一般很難用到。

在我國古代,有著一套適用於全體國民的通用刑罰,這套法令自秦朝創立直到隋朝才日趨完善。其主要內容包括: “笞、杖、徒、流、死”5大種類。

其中笞和杖是這五種刑罰之中最輕的,而徒刑則是要在一定時間內剝奪犯人的人身自由。並強制犯人參加勞役。而第四種流刑則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重刑。那麼什麼又是流刑呢?

古代押送犯人那麼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都搶著去?

02

在如今的眾多影視作品之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皇帝將犯人流放某地。這其中的流放就是指的流刑。和其他的刑罰不同,流刑並不直接折磨犯人的身體,而是通過長途的跋涉,以及到達目的地之後的高強度勞動來摧毀犯人的意志。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選擇流放犯人的地點往往是邊疆荒無人煙的地方。比如極北苦寒之地,或者南方溼熱之地。若要前往目的地,犯人往往要揹負沉重的枷鎖徒步行走上千公里,並且一路上食不飽腹,衣不蔽體,犯人經常是還沒走到目的地就已經累死在了路上。

古代押送犯人那麼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都搶著去?

其實,流刑相比於其他古代的刑罰還是有著眾多的便利。其一,這種刑罰不會直接結束犯人的性命,一旦案件有問題,還可以發回重審,存在著補救的可能。再者犯人被流放之地多時無人的荒地,這些人的到來也可以加速這些地區的發展,畢竟沒有人會願意主動前往這些環境惡劣的邊地。


說完了流刑的具體內容,我們再來聊一聊流刑的實施方法。一旦一個犯人被判處了流刑,他便要被幾個衙役看押著啟程前往被流放的地區。按理來說,上千公里的路途,又沒有現代的交通工具,這一走就是幾個月,而且只靠一雙腳,這路上的艱辛可想而知。

古代押送犯人那麼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都搶著去?

03

令人不解的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卻有許多人搶著去,這時為什麼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官吏制度。這裡就以清代為例。

在清代,官員被分為九品十八級,其中的九品便是我們常說的縣太爺級別了。其他沒有評上品級的官吏則被稱為“未入流”的一級。而且在清代,衙役這一級別的小官並不屬於國家正式編制,他們都是從當地的百姓之中選拔的,並不隨著縣太爺的調動而調動。始終留在當地。由於他們不是縣太爺的“私兵”,所以儘管縣太爺在任上撈足了財富,也不會分給他們一點。這些衙役和普通的百姓一樣,收入很低,生活困難。

古代押送犯人那麼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都搶著去?

不僅如此,整天圍繞在縣老爺周圍的衙役們還必須時刻提心吊膽。生怕哪件事做錯了就惹惱了縣太爺。所以,當出現押送犯人這樣“外派”的任務時,衙役們都搶著去。

除此之外,衙役們搶著去押送流放的犯人還有另一種原因。在押送犯人時,平時的微末小吏卻掌握了這個犯人的命運。在那樣艱苦的路途上,衙役要想結束犯人的性命簡直是易如反掌。因此,在出發之前,犯人的家屬往往會給衙役分派金銀賄賂,以期望自己的家人在路途中能過得好一點。對於這些衙役來說,他們只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將犯人送到即可,至於路上這筆錢如何花,那就全靠他們自己掌握了。

古代押送犯人那麼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都搶著去?

在這些流放的犯人之中,男人佔了大多數,但還是會偶爾出現幾個女犯人。這些犯人的家屬為了避免親人遭到侵犯,往往會採用恩威並施的手段,一方面威脅恐嚇衙役,另一方面則給予衙役更多的金銀來收買他們。因此押送女犯人往往比押送男犯人能夠賺取更多的錢。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遇到有女犯人判處流刑時,衙役們才都會搶著去押送。

《大清律例》

《大清律集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