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运 从农村到城里过年?新生代年轻人不回家过年?

从农村到城市过年,“反向春运”正在流行?

反向春运 从农村到城里过年?新生代年轻人不回家过年?

标签:社会市井民生交通出行、反向春运为哪般?话题事件看法观点态度、年轻人不回家过年、闲聊杂谈杂感随笔。


反向春运 从农村到城里过年?新生代年轻人不回家过年?


1月28日,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内春运高峰,“反向春运”的特征更加明显,近四年来,铁路方面的高峰反方向客流每年增长9%左右。(据成都商报1月28日消息)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的几十年来,每年外出打工的打工者少说也有上亿人口,尤其是云贵川这些相对贫困的山区、丘陵地带,待在农村地少人多,拼死拼活一年下来也就维持一个温饱,在有农业税等各种税费的那些年,一年忙到头,除了能给自己留些口粮,经济上还可能出现负数。于是,大多年轻人开始了漂泊他乡异地,漂泊一个诗意的词语,是为了浪漫,说的好听点的。


反向春运 从农村到城里过年?新生代年轻人不回家过年?


其实,就是出去打工,谋生,将老人、妻子、孩子留在老家,常年两地分居,思亲之情自然与日俱增。也有带着妻女出门打工的,他们若干年后,自然选择了留在城市,但农村的老人还在守着那个家,所以,还是会有牵挂。而春节,作为一年一次的象征举家团圆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自然显得尤为重要,是每一个两地奔走的家庭心中的疼。

一年中的无数次联系,往往都会问到:今年过年回不回家?回答是:过年一定回去。于是,这简单的一问一答,就像一个个许诺。许下的诺言就像欠下的债务,到了年末岁尾,一个个许诺化作了“春运”,开始了全国性的大迁徙。挣钱多的乘飞机,一般的赶火车,路途不太远的坐汽车,还有的为了省钱,就拖家带口组成了摩托大军,他们餐风露宿一个礼拜,甚至更长时间,冒着生命危险,就是为了回家过年,与亲人团圆。


反向春运 从农村到城里过年?新生代年轻人不回家过年?


现在变了,最近四五年以来,从农村去往城市过年的人多了起来,于是就有了“反向春运”的说法。所谓的反向春运,笔者给出的定义就是,流动的人口打破了过去从城市回到农村过春节的常规,而是在春节期间从农村到城市去过春节的一种春运新形态。是的,上世纪60、70年代的人都在变老,有的已经退休,他们的儿女已经长大。作为新生的一代80、90年代的人,他们大都文化层次高,思想观念新颖,几乎已经成家立业。

尽管农村变化很大,农村大有作为,但城市比农村的吸引力更大,他们只要一出门,就很少再有回到农村定居的可能。于是,占据主流的新生代人群,他们组成了“反向春运”中的主力军。当然,进城了,乡愁还是要有的,为了留住心中的乡愁,他们喜欢家乡的土特产、喜欢家乡的美食,他们心里装着乡愁,行李中装着乡土特产,在城市里过的仍然是一个乡愁满满,乡味浓浓的春节。


反向春运 从农村到城里过年?新生代年轻人不回家过年?


这样的反向流动,是物质极大丰富时代的产物,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经济条件好了,打工者在城里安了家,买了楼房,楼房的家里都是现代化的电器,有空调和WIFI,尽管农村也能有,但总觉得还是城里过年好些,这是新生代年轻人的心声。

有句话说得好:你在哪里,世界的中心就在哪里,此心安处是故乡。春节过年从农村到城市的反向运动,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城镇化大发展的必然。(1150字)

文|阿凌 (作家、新闻人、策划人。四川成都人,报刊图书写手,苏白传媒副编审,总编辑助理。)

审读:苏白传媒 编审 苏白

运营:苏白传媒 加加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并不代表文字特指。

评点:反向春运,是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过春节,你理解错了。


反向春运 从农村到城里过年?新生代年轻人不回家过年?


无论南北东西,栖息团聚地方就是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