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茶馆》


老舍先生《茶馆》

《茶馆》是老舍先生留给我们一部不朽的名著,这样的茶馆现如今已然没有了,可在旧北京缺布满了四城,一个大小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通过一个茶馆的兴衰为我们描写了旧时代的画卷!

老舍先生《茶馆》

戊戌年间满清王朝日趋衰落,帝国主义势力步步深入,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维新”派遭到失败和镇压,《茶馆》的故事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老舍先生《茶馆》

“以人为主,而不是以事为主。”是《茶馆》创作的一个特点。

在众多人物中,茶馆老板王利发无疑是贯穿全局的重要人物,也是老舍先生着力刻画的形象之一。他在体现老舍先生的创作意图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王利发从二十岁继承父业,成为裕泰茶馆的掌柜,到抗日战争后茶馆被抢夺,悲愤而死,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他有过兴盛,也有过没落,结局是悲惨的。他的悲剧不在于他本人,而在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他是被旧社会制度所吞噬了的一个人物。

作为一个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很称职的。他是旧社会里的精明、经验丰富的北京茶馆老板的形象。为了生意兴隆,他的常教导:“在界面混饭吃,人缘顶要紧”,因此他待人接物,圆滑、变通,谁也不得罪。凭着这一条,他与来茶馆的三教九流的人物都相处得很好,茶客们乐于来他的店里喝茶、聊天,消磨打发无聊的时光。这使得裕泰茶馆曾一度生意兴隆。王利发的精明能干,还表现在善于适应形势,顺应潮流。每逢逆境,他就用“改良维新”的办法来应付。

在第二幕中,进入到民国,生意中落。为摆脱困境,它大动脑筋“改良”——原来专门卖茶的店铺,现在部分改成公寓,还兼包伙食。店面装饰也撤掉了财神龛,拿走了醉八仙的话,换上了广告上的是美人,座位也换成了小桌和藤椅。正如他自己说:“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到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了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改良维新”的一生。王利发性格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凭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清醒地认识到:在政局不明朗的年代,议论时局、政府是非常危险的。

到了抗战胜利,国民党再度统治北京时,茶馆以破破烂烂地不成样,王利发本人“钱也光,人也老,身上剩了一件破棉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还有那些流氓特务,都不允许他继续在开茶馆,因此他无法逃脱被黑暗社会吞没的命运。这时的王利法,因为时代所不容,以前的处世经验一条都不管用了。“改良维新”的设想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就被人扼杀了;“莫谈国事”的结果,接着的“国事盈门”——三皇道找他要人,特务找他要钱,沈处长、小刘麻.找他要房。在这“三管齐下”、四方受气的情况下,王利发再也没法活下去了,终于悲愤的上吊而死。王利发的结局,说明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小资本阶级想要委曲求全、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改良维新”也是没有出路的。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只有起来斗争,同广大人民一起改变旧的社会制度。

老舍先生《茶馆》

常四爷也是全剧的重要人物。他开始是个有“铁饭碗”的旗人,随着清王朝的崩溃,他以卖蔬菜和花生为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尽管如此,只因他生性刚强耿直、有正义感,青年时因感到国事日非,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捕入狱。后来又郁结着仇恨洋人的愤懑情绪,参加了义和团,有以失败而告终,结果仍然被旧社会湮没。他一生只盼国家像个国家,不受洋人欺辱。可盼了一辈.,国家越来越不像样,这使他心灰意冷。加之他的出身和经历,又不可能是他卷入当时已兴起的同盟会斗争中去,因此不能从革命者那里看到未来的光明,于是他绝望了。

而秦仲义是一个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他年轻时就主张实业救国,国富裕民,雄心勃勃的办起了工厂,一时颇有作为。但他的实业救国道路,也像王利发的“改良维新”一样,从一开始就注入失败的因子。从剧本中我们看到,秦仲义的结局是很凄惨的。在后面出场时,他早年那股凌云壮志之气,已俨然一幅疲惫、衰老、惨不忍睹的光景。他的工厂已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拆卖。一个曾是财大气粗的民族资本家,变成了只有满腹牢骚、一腔悲愤的穷光蛋。秦仲义的下场,是那个时代民族资本家的必然结果。

剧本中的人物还很多。他们有的贯穿前后,有的瞬息即逝。出身经历大不相同,思想性格因人而异。他们的命运遭遇尽管各不相同,但无不随着时代在深沉变化。这众多人物,虽然作者着墨多少不一,但具有鲜明的性格。剧中这群栩栩如生的人物,使得《茶馆》的艺术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此外,剧本中语言的精妙运用,简洁、生动、传神、隽永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尤其是第一幕里茶客的东一句西一句,左一下右一下。那都是北京语言的精华,都是老京都生活的沉淀。它们多彩而不杂乱,节奏明快又一气呵成。这使得第一幕成为全剧的高峰,后边两幕也是由第一幕而来,托着衬着第一幕构成整部戏。

老舍先生《茶馆》

《茶馆》是当代戏剧经典中的经典,是真正的艺术,语言幽默、风趣,讽刺很有力,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旧社会时的生活、背景,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三个时代对人们的欺压,三个时代的统治的黑暗,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正本相。而《茶馆》唱响了一曲葬歌,埋葬了三个旧时代。

老舍先生《茶馆》

老舍先生的作品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著作”。1982年上映的《茶馆》由谢添执导,30多年了人们依然对他赞不绝口,经典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如果不是谢添,那么我想恐怕中国那时没有一个导演能够把《茶馆》如此完美地,富有诗意地屹立在观众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