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心懷大志卻一生不得志,造就時代強音

在品讀古詩的過程中,大多讀者會發現有很多詩人命運多舛,在政治生活上不得意,因此將一腔熱血和所有的悲憤注入到古詩詞當中。也正因為如此,才讓這些詩詞流傳至今。唐朝無疑是詩詞發展的重要時期,唐朝詩詞是我國古代的一大文化寶典。盛唐時期,唐朝的詩詞真正成熟。

唐朝也有很多在官場之中不得意的詩人,他們將詩詞注入了更多悲壯的情感,例如今日的主角陳子昂,就是唐代一大代表詩人。他的詩詞多悲壯,讓唐詩有了新鮮的血液,並且讓唐詩成為古代詩詞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陳子昂都有哪些經典的詩詞?他的詩風又是怎樣呢?今天咱們就一起品讀一下,這位悲壯詩人陳子昂的代表作品。

陳子昂:心懷大志卻一生不得志,造就時代強音

(一)滿腔熱血卻遭挫折,首次受挫的陳子安,將自己喻為“稻草”

陳子昂本出生於一個富足家庭,雖然生活之中錦衣玉食,但他卻不甘心做一個公子哥,白白浪費自己的大好時光。年少時的陳子昂就有一腔熱血,希望能夠為國為國效忠,因此成長決定參加科舉考試,以尋求當朝的重用。不過陳子昂卻沒有一朝中舉,在他第一次考科舉的時候就落選了,對於年輕有抱負的陳子昂來說,想必他心中一定十分憤懣,因此他做了一首《落第西還別魏四懍》。陳子昂在詩中這樣寫道:“轉蓬方不定,落羽自驚弦。山水一為別,歡娛復幾年!離亭暗風雨,徵路入雲煙。還因北山徑,歸守東陂田。”這首詩中流露出陳子昂的憂傷,詩詞當中的“蓬草”、“驚鳥”等都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其中不乏飽經風雨的意境,將自己當時的辛酸苦悶全部流於行間。

由於陳子昂從小衣食無憂,可謂是一個富家公子哥,因此在第一次落選的時候,自然會給他人生蒙上了一層陰影,也會讓他第一次有受挫的感覺。還好陳子昂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繼續考試,終於在26歲的時候,被武則天照進皇宮當中。

陳子昂:心懷大志卻一生不得志,造就時代強音

(二)不受武則天重用,陳子昂心灰意冷,只能用文字描述當朝腐敗

但與陳子昂想象的不同,武則天照他覲見純屬因為他的文采好,而不太重視他在政治方面的才能,更沒有對他委以重任。每當陳子昂說出自己的想法時,都受到當朝的冷落,就這樣他覺得做官不開心,因此辭官家裡,這也陳子昂在一生中受到的第二次打擊。此時陳子昂的心情要比第一次受打擊還要悲痛,因此他在《諫靈駕入京書》文中描述了自己非常悲傷的心情,他用“父兄轉徙,妻子流離,委家喪業,膏原潤莽””這樣的詩句描繪出當時非常荒涼的情景。

陳子昂也是一個直言不諱的人,他在《諫用刑書》當中,大膽描繪出武則天製造出來的冤案錯案,“一人被訟,百人滿獄,使者推捕,冠蓋如雲”字裡行間流露出當時的悽慘情景,即使後代人看到之後也都不寒而慄。

同時,他又大膽的揭露武則天在當時一些扭曲的心理,在《答制問事八條》當中,他用“外有信賢之名,而內實有疑賢之心

”,描繪出武則天只會做表面功夫,為了名垂青史武則天主張重任賢士,但是武則天的內心卻十分猜忌這些賢能異世,這些文字都直接為我們描述了當朝的不堪和腐敗,可見陳子昂是一個憂國憂民憂,又不畏懼權貴的詩人。他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書寫出對當朝的不滿以及對民眾的擔憂。

陳子昂:心懷大志卻一生不得志,造就時代強音

(三)苦悶無心無人解,陳子昂用《感遇詩》記錄當朝黑暗

雖然陳子昂屢次勸誡,又多次用詩詞表達自己的苦悶,但是武則天卻不為所動,陳子昂只能抑鬱不得志。在他三十四歲的時候,甚至鋃鐺入獄,這一次入獄也是對岑子昂的另一次打擊。這時陳子昂屢屢受挫,心中極度憤瞞他寫下了《感遇詩》,首詩中字裡行間描繪出他的生不逢時以及對自己懷才不遇、感嘆報國無門等情緒。這樣的景象展現在我們面前,無疑是無比淒涼又悽慘的。在““亭堠何摧兀,暴骨無全軀””這些詩詞中,顯現出陳子昂對於那些戰死沙場的軍人非常悲憫無限的同情。“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表達出陳子昂最的心情悲痛,又著許許難言之隱。

怨憎未相復,親愛生禍羅”這又直接的描述出唐朝達斯主張冤假錯案的情況,可見當時民不聊生,大家都對於當朝的統治有諸多不滿。“聖人去已久,公道緬良難”最後這句更是為我們揭示出當朝沒有重任賢良義士,而是信任一些歹人罪惡,政治中非常黑暗,這也是陳子昂不願意看到的景象。從小衣食無憂的陳子昂,在《感遇詩》字裡行間流露出悽慘悲涼的景象,也表達出這幾年期間,陳子昂已經連連受到打擊,生活給他上了一堂課,他也對生活漸漸有了很多憤慨之情。

陳子昂:心懷大志卻一生不得志,造就時代強音

在《感遇·其二十三》一詩中,“多才固為累,嘆息此珍禽”他將自己悲憤的情感昇華到更加高的情境當中,用非常豪邁的語言來抒發自己愛國之情以及當時世道不公。縱觀陳子昂的這幾首感遇詩,雖然有很多憤慨,但是陳子昂的描繪還有很隱晦之處,沒有特別直接的表達出當朝的黑暗。這個時期的《感遇詩》詩中,陳子昂大多自己的情感,傾訴自己想要為國效忠的豪情壯志及其恢宏的語言,毫不避諱當時的心情。雖然陳子昂的感情非常憤慨,但是豪情壯志卻多於悲傷。

到了陳子昂40歲的時候,他在《感遇·其三十六》中寫到“時哉悲不會,涕泣久漣洏””,表達的情感更偏於悲傷之情。在《感遇·其十八》中,“世道不相容,嗟嗟張長公”抒發自己的感慨。縱觀陳子昂的《感遇詩》,大多是描述自己的憤慨以及豪情壯志。

陳子昂:心懷大志卻一生不得志,造就時代強音

(四)懷才不遇,寄情於詩,成就千古名作《登幽州臺歌》

在陳子昂的眾多詩詞中流傳至今,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這首《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詩詞讀起來非常順口,文字簡單。別看它只有區區二十二個字,但是卻非常值得人們深思。

首先描繪的地點在幽州臺,這裡曾經是燕昭王為了廣納天下賢能異世而建立的。陳子昂在這裡寫下這首輝煌壯志的詩,更是對報效國家的一種渴望,抒發出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情。他也非常渴望能夠遇到如那樣的明君 讓自己這一腔熱血得以書寫。文中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表達他既看不到以往招賢納士的賢君,也看不到未來求賢若渴的明君,如今他就是在這個有些尷尬的位置。既不能回顧過,也無法去未來,抒發出他非常無奈苦悶的心情。

陳子昂用自己的詩歌抒發了當時懷才不遇的情景,而更開啟了盛唐時期大多悲憤採取的懷才不遇的文學流派。

嚴格來說這,首《登幽州臺歌

》並不是一首非常嚴謹成熟的唐詩,它的字數較少,與盛唐時期的成熟作品有較大的差,但依舊不影響它帶給後世的影響,陳子昂也將自己這不公平的命運留給後人評判。

陳子昂:心懷大志卻一生不得志,造就時代強音

(五)與權貴正直不和,解甲歸田,依舊不能免慘烈下場

陳子昂既然和當朝統治者以及達官貴人的政治理念不和,因此他在自己四十歲的時候又一次辭官解甲歸田。雖說辭官回家,但陳子昂一直心繫百姓,憂國憂民在。迴歸家園之後,他依舊做出很多優秀作品,例如在《送別出塞》,他就用““

平生聞高義,書劍百夫雄””詩句來讚揚出塞殺敵的將軍。這八個字看似無奇,但其實鏗鏘有力。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陳子昂雖然遠離官場但依舊心繫天下。陳子昂的行為看似已經失去自己的雄心壯志,但通過他對戰場將軍的讚揚可見,陳子昂初心未改,心中那個夢想依舊在。

當然,陳子昂陳也有自己的氣節,他在《修竹篇》中用這樣的詩句來描述出自己崇高的品格以及高上的氣節。“春木有榮歇,此節無凋零。始願與金石,終古保堅貞” ,在這首詩中也能看出陳子昂不願意同流合汙 ,表達當時文人心中堅守的一定之規。

陳子昂:心懷大志卻一生不得志,造就時代強音

在《喜馬參軍相遇醉歌》這首詩歌中,陳子昂用““深林潛居””等詞語,表達出非常淒涼的情景;用“時歲忽兮,孤憤遐吟,誰知我心”表達自己的感觸以及心中孤獨的憤慨。這些詩都能夠抒發出陳子昂內心的抑鬱以及想要對外呼喊的心聲。

由於陳子昂一直敢於說話,勇敢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他被當朝權貴盯住了,雖然陳子昂解甲歸田,但他還被殘忍的逮捕入獄。最終他解決悽慘,只能在牢中被迫害而死。對於陳子昂來說,這是他人生中受到最大也是最後一次打擊。 陳子昂去世的時候只有四十二歲,給後人留下無限唏噓。

我們從陳子昂的醫生以及他的詩歌中,能看到他是一個孤獨又心懷大志的人。因為一首《登幽州臺歌》,人們瞭解到他內心深處的孤獨,也開啟了唐朝悲憤的詩風。雖然統治階級能夠迫害程子昂,但卻不能毀了那些經典,陳子昂的詩詞卻一直流傳至今,他的那些失意、那些壯志未酬和內心憤慨,是當時的最強聲音,值得後人敬仰。

陳子昂:心懷大志卻一生不得志,造就時代強音

隨著陳子昂受到的迫害越來越多,他所抒發的憤慨之情以及悲憤之曲調也越來越濃,也讓我們在詩詞中體會到陳子昂的變化。如今,留給我們的是陳子昂這一生的壯志和憤慨,他那些非常有力量的詩詞值得人們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