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是多复习课文,还是多做阅读题,还是多读课外书?

lucky楠辉


我先说一下我的答案:如果学语文是着眼于文学素养的提升,那么多读课外书是最重要的;如果所谓的学语文是指语文考试考取高分,那么相比于前两者,多读课外书又是最不重要的。

很遗憾在基础教育阶段现行的语文学习环境下,这两种语文的学习是有区别的。

着眼于素养的提升:阅读是必须,但阅读题不是,课文也不是。

1.什么是关乎语文的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素养的介绍如下: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是官方给出的解释,语文素养具有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丰富内涵,但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人文性是更重要的。

我有一个学生,到了高一他的普通话还是不标准,字音不少都读错,作文中常有错字。但他一个大老爷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却几次忍不住哭红了眼圈,他能对很多小说侃侃而谈,多次在课前活动中向同学推介某一部小说。虽然他的语文成绩也就百十分上下,在班里属于中等偏下,但说起语文素养高的人,同学们第一反映就是他。

一个人张口芥川龙之介闭口黑格尔其实不可怕,但他真的能就这些人的作品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而不是泛泛而谈,那就很让人震撼了,这种让人震撼的能力,就是素养。

大家会下意识的觉得:能写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人,一定会比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更有素养;开口说出“今晚的月色真美”的人也一定比只知道说“我爱你”的人语文素养更高——因为前者更具有人文性。

2.这种素质的提高从何而来?

著名美国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把气质换成素养是完全可行的。我们提高语文素养的办法就是阅历(多走一些路),阅读以及

......好了,最后一点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前两者才是王道。

在大学之前,多走一些路显然并不现实,我们不可能做到像余秋雨一样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川人文,来一场文化的苦旅,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一名读者,去阅读别人“文化的苦旅”。

3.非功利化的阅读,更能提高素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总结读书治学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如果只论阅读,最有效的阅读应该是第三境,不要怀着某种强烈的目的去阅读,而是应该把阅读视为一种享受,去功利化,他人苦苦追求而不得,你却在自然而然的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的丰富了积淀。

我们的阅读,总是想着自己第一时间能从书中获取什么,这种功利性很容易让人浅尝辄止,囫囵吞枣,难以触及文本的精髓,说白了,这是把阅读当成阅读题来做了。

我们在阅读中务求明白这一点:以无功利的阅读,方能最迅速的实现提高素养的功利目的。


着眼于分数的提升:以课文为根本,以做题为抓手,课外阅读仅仅是锦上添花

1.课文永远是基础和根本

关于语文学习课本和考试的关系,很多学生一直有一个误区:在高考试卷(全国卷)上,直接考查的课文上的内容就是名句默写的5分或6分,所以课本的功能就是让我们搞定这几分。

但实际上呢?高考考的主要是阅读和写作,而阅读中的文言文阅读,想要拿高分,课内文言文的掌握是基础。高考考到的所谓特殊句式、文化常识、古今异义、实词虚词含义一词多义等等,大多可以在必修的教材或选修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上,或有直接关联。比如19年全国一卷的文言文阅读考的是《史记》中对贾谊的记载,天可怜见,贾谊和屈原在《史记》中可是在同一篇传记中出现的。

至于写作,高中阶段必须要掌握的议论文,其写作核心其实就分布在语文必修课本中,比如必修三在“表达交流”板块以专题的形式展现议论文立论的角度、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如何论证及进行记叙等。

很多同学莫名其妙的轻视课本,但在作文这一块,你高中三年根本就没有进行过比课文更好的系统性训练,你怎么提高呢?倒如不老老实实的按照课本上的专题,一个个角度去练去写。

2.阅读题不等于阅读

去年苏州高二期末考试,闹出了一个不算是笑话的笑话。考试中选取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是王亚的《清明》,结果因为题目太难,有学生就找到了王亚的微博吐槽,王亚很配合的也做了一遍,结果这篇自己写的文章,满分20分的题只得了六分。

一个博览群书的作家,做自己的文章,结果离及格都差得远。这不是魔幻,而是现实。因为阅读,真的和做阅读题是两码事。想要靠大量课外阅读来提升成绩,太过单薄,更重要的是,你得掌握一些做题的技巧和方法,甚至是做题的语感。

语文学习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建议适度刷题。

如果非要给阅读、做题、复习课本按照重要性排序,那课外阅读就成了最不重要的了。因为考试是功利的,怀着这种功利的态度去阅读,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分数。

课外阅读,只能做到锦上添花。当你基础够好的时候,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对我们的写作会有些帮助,比如语言的模仿,素材的积累,思考的方向,但如果你本身底子薄弱,那课外阅读的性价比就显得太低了。

当然,实际操作中,这三者并不是割裂的。你的教材很重要,你做题也很重要,而你的阅读,哪怕短期无效,那种润物无声的滋养也会对你的未来大有帮助。只是如果到了高中,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你必须无奈的做出选择,那么我建议首先放弃课外阅读。


金牌小书童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初中,还是高中,初中语文我比较熟悉。就以初中为例,我认为学语文最主要的是研究考试的考点。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对语文考试出现的考点心中有数,用考试的考点来指导我们学习语文。不然,我们学的不考,考的没学到位。

现在语文学科考试的一个方向就是越来越侧重能力的考查。现在的语文和过去10年前的语文考试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我们要想学好语文,我们的学习方法,侧重点也要跟着变化,来适应当前语文的考试。

现在语文考试中基本可以分三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单纯考课本上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不多了,我们还有一部分人一说语文就是看课本,看课本,结果看了半天,语文成绩也没见提高。

我不反对看课本,而且我还很重视看课本。但要让学生明白怎么看才有效果。语文课本看什么才有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看课本中的生字生词、词语解释、古诗词背诵、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文学名著等。这些都是考试中白得分的项,在考试中不能丢分,现在还有许多同学一说学习语文就是看这些,结果考试得不了几分,确实,这些单纯的基础知识在考试中的分值占比很小,全得了也没几分。但这些必须认真仔细地去复习,不能把语文分丢在这部分上。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这部分基础分不能丢。

第二,看课本中所选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们学课本不能简单知道课文的故事梗概,更要深入进去,去分析每篇文章的写作上的特点,如果每篇文章都习惯去这么做,时间长了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们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们多读书,多读书,出发点是好的,但现实是学生们的作业量很大,课余读书的时间很少,另外,能推荐给学生的课外读物也不多,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的学校。所以我一直让学生们把课本作深入阅读,尽量挖掘出更多的价值

比如,学习了朱自清《春》这篇课文,除了基础知识之外,可以上学生重点欣赏生动的语言描写,作者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语言都非常生动形象,要让同学们仔细揣摩,然后试着写写自己身边的景物,这也是一种语言的练习,对于阅读理解题和作文都有很大的帮助。每篇课文都让学生去深入揣摩,课本才是学习到位了。

阅读理解一方面可以通过看课本来提高,但我认为多做阅读题也是很高效的方法。

初中语文考试,阅读理解可分为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前两种阅读题也可以归到现代文阅读中去。本质是一样的。现代文阅读又分三类,一是说明文阅读;二是记叙文阅读;三是议论文阅读。必考的是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交插考。

我这所以提倡多做阅读题,是因为同学们在阅读题上失分严重,但是阅读题可以通过多做一些,来归纳总结各类题型的规律。每一类阅读题都是有规律可寻,通过练习熟悉各类题型的特点,那在语文考试中会轻松很多,得分就会很容易了。

所以,我认为学语文,看课本、多做阅读题、多读书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提分快,多做阅读题是重点,但别忘了归纳总结。


杉杉心雨


多阅读,多积累。包括教材,认真读,尽量背,别以为不考这个,这是打基础。上课凡涉阅读,积极思考积极表达,把笔收起来,不要记答案。凡讲答题,尽量不听,那些东西,练早了没好处。六月高考,三月开始学答题就行了。之前要有定力,每天读一篇,每周写一篇足矣,考试再差也不必慌。拿三成功力跟他们玩两年半,最后高考轻轻松松放飞自我。我的课上,凡每周能背一篇,每月能写两篇过关的,统统建议好好睡,睡到高三3月份我负责叫醒,高考必然前几名


玉山话语


题目说的三多都需要。

一,全神贯注学好课本。

课本没学透,说啥都没用,必须学好课本。课本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精华。为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劲的修改教科书,因为国家的未来就在教科书里。

学好语文一定要把课本吃透,有的学生课文竟然读不顺溜,还有不认识的汉字。如果课本有不顺溜的汉字,那就等于没有学习,课本所有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


二,根据自己条件,选择读课外书。

课外书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是书多了,走马观花看书,没有任何意义,读书必须精读,尤其是一些名著,要反复看。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名著的文学造诣,已经达到顶峰,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现在写书的那么多人,能称为名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对于一些名著,一定要反复阅读,学习名著里的写作方法,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境界。


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精力读大量课外书的。如果学习成绩一般,就适量读课外书,首要任务是学好课本。如果学习成绩很好,建议大量读课外书。

三,做题肯定是需要的,请智慧做题,不是题海战术。

做题是检验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多做题肯定是好的,但不是漫无目的的做题,要善于总结错题,哪些题不会。

不是一直做题,不会的题还是不会,要把不会的题做会,不懂的题做懂。学习是挺好的过程,不是走量的过程。

不提倡题海战术,提倡记录错题战术,把不会的题做会了,这就是提高,这就是学习成长。


大海无忧


学语文就是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抓了听说读写,就抓住了语文。数学在练。

如果说要应付语文考试,那就应多方应对。,

我主张多读课文。怎么读?用心读。所谓用心读,就是一边读,一边回忆,强记,读到生字,生词,用心记一下,怎样写生字,这个词怎么斛释。课文中作者用哪些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记叙顺序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如是论文,就想想论点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立沦驳沦),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事笑,道理丿,说明文就想一下,抓了什么特征,用了什么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丿,就是这样边读边回忆当初老师讲了什么,回忆就是复习。如能过样边读边回n忆,效果肯定不错。

做模拟题也是有好处的。那就叫练兵。作题过程了解一下题的类型,检查一下,自己哪知识还没掌握,需要加深,巩国。多见几份题,确有好处。但要想碰到考试题,真的很难!很难!

数学在练,语文在念,多读书对巩圆知识很有帮肋,不要沉迷题海战术!这就是我的忠告,一位三十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的忠告![心][心][心]


风平浪静4611


学习语文,不管是多复习课文,是多做阅读题,还是多读课外书,都只是外在的形式的东西。

天天抱起书本肯的,埋着头不停做题的,通宵达旦看课外书的,其中也有很多语文没有学好的。


复习不多的,题目做得很少,课外书也不怎么读的,也有语文成绩好的。真的不能一概而论。

学语文,多只是形式,怎样复习,怎样做题,怎样读书才是关键。

会学的人复习一遍相当于不会学的复习十遍百遍,懂方法的人做一道题胜过不懂方法的人做十道百道题,会读书的人读一本书抵得上不会读书的人读十本百本。多又有什么用?

在正确方法使用基础上的多,才会肥肉上添膘。方法正确了,什么都多多益善。


简易快模轨教育


学语文是多复习课文,还是多做阅读题,还是多读课外书?学语文的定义,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成绩?从目前来说,必须三管齐下!

一、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是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多感悟,特别是经典名著名篇的阅读!钱理群教授:读文学经典惟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经典,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经典”。

当然,课文是例子,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

二、提高语文成绩

语文素养提高了,语文成绩提高就比较容易!

多读课外书,提高了语文素养,但是不了解文体知识,不懂得答题思路与方法,语文成绩就提不高!

而多复习课文,多做阅读题,就能熟练文体知识,答题思路与方法!

三者融合,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就所向无敌!

只复习课文和阅读题,掌握答题思路与方法!没有多读课外书,积累不够,理解能力不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多读课外书,才有积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也就是有“料”!有“料”如何用,那得有“巧妇”必须有例子,来学习方法与技巧,那就要多复习课文多做阅读题!


深海老师


语文是一个文科,最近我自己班上的家长来问我,语文应该怎样去学习。其实我自己把语文拆解成理科来复习。向我上面提到的,基础、技巧和语感,你要去对整个语文的板块进行拆分,哪一块是你缺的,你就从哪一科去补习。

也没有说多复习哪一块的这种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霸哥


如何学好语文这个问题是困扰无数人的难题,这主要是跟我们的考查方式和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当下的语文教学(这里指的是学校语文教学)主要是侧重“语言”教学。说的通俗点就是围绕着字、词、句以及修辞等等比较侧重“语言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学。

而考试的时候尤其是这几年语文改革之后的语文考试(一般多数学校三年级之后最为明显)内容却明显的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减少基础知识的考查(即“语言学习”部分),大幅增加了“文学素养”的内容考查。

在这点上,家里有孩子在上3年级尤其是这个年级以后的家长会深有体会的——孩子的语文成绩从过去的高分瞬间降低,而且不光是自己的孩子,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在过去的语文学习中,这种表现其实并不明显,最突出的时候应该是在小学的高年级和进入初中之后表现最为突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几年的语文改革了。

没错,这几年的语文考试,大幅的增加了“文学素养”的考察,而文学素养的提升,单纯依靠课堂学习其实是很难有明显提升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近些年来上到教育部、教育学家,下到普通家长都在说“读书”——因为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必须方式,而这些事情,没有几所学校能够做得到的。

学校教育能够做到的无外乎这几个方面:

1、搞一些诸如“读书节”、“读书赛”、“读书分享”等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尽可能的安排点时间、条件让学生读读书,例如开放图书馆、组织阅读、增设读书角……

3、各种场合一遍又一遍的强调读书很重要。

4、老师安排“读书作业”强迫学生读书,例如布置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以及手抄报、思维导图等等方式让学生去读书。

……

而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从小会给孩子这方面进行要求或者引导。

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学生不能够在日常坚持读书,那么这块能力的提升确实是很难很难的——这玩意儿其实真的挺令人无语的,有一句话我觉得挺符合这块能力提升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的多了,“语感”就自然提升了,而且还会综合提升一个人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创作能力、分析能力……

但是现实是:我们的“语文课”连基本的“课文”都要赶时间才能讲完,哪有时间带学生做这些事情呢?

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家长支持老师工作的班级里,老师会额外布置一些阅读、读书作业,而另外一些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的,老师则根本没有办法帮助学生更快的去提高这方面能力……

现在一些外面的语文教育机构很火爆,这客观上也反映出了语文考查内容变化带来的影响——过去的机构主要是以英语和数学为主,语文其实往往只是局限于应试的“课外阅读”和作文。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语文教育机构的变化?

是的,大量的机构都在炒作“大语文”的概念,而什么是“大”语文呢?

说白了吧,就是给你讲不是课本里的内容——其中有一块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名著阅读(赏析)”。

而这种方式在我看来其实就相当于“助读”。

大家有人听过“xx读书”吗?

有一些挺专业的人士,他们会先去读一些书,然后把自己的收获通过几十分钟的时间讲解、分享给大家,而我们去听的时候,可以用这几十分钟的时间很快的清楚这本书的内容和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而当你觉得这本书你有兴趣的时候,你再买来阅读的时候,你的读书效率也会极大的提升……

孩子也是一样的。

所写的“大语文”也会真的操作——机构老师会用1-2节课的时间,给你把一本书(一般都是经典名著)从作者到背景再到书的内容,甚至可能还会有历史、奇闻异事等等介绍给学生。而等学生再去读这本书的时候,阅读的体验感、阅读的效率以及收获就完全不同了。

这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例如:

我们每个人在接触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多数人的兴趣是不会太大的,反而如果你对这个内容多少有些了解的时候,你的兴趣反而容易产生。

同样的,如果去学一个我们都已经更懂的内容,也同样很难有兴趣不是吗?

所以在我看来很多读书分享和语文机构其实就是在做这件事情,通过这种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助读”的机会,进而提高大家的阅读体验感和兴趣。


以上,主要是介绍了当下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以及一些辅导机构的客观情况。

了解一下之后,有助于我们可以找到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是能够更好地理解我接下来要说的学习建议。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发,当然,更期待您的交流、分享。

课文学习是重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语文课的学习一定要重视,关于这点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你不是都说语文课都是语言学习,而考试考的是文学素养居多,那么我不好好听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影响还是非常之大的!

●语言学习是语文学习基础中的基础。

再复杂的“素养”考察也是需要由“基础”来支撑的;

●课内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学+思+练”过程。

可以这么说,能进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学校的语文课就是通过对这一篇又一篇经典的范文非常细致的学习,从字词句到背景、意境以及拓展阅读等等进行非常系统、全面的学习。

而这个过程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并且该记笔记的记笔记,该总结的总结,该查的查……那么通过认真学习,学生会在基础知识、文章赏析能力等等方方面面得到提高。

可是现实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家长都犯了这样的错:对孩子语文课的听讲不去关注,却指望通过让孩子做自己买的各种“阅读理解”习题来提高……想一想,同样的精力放在这两件事情上,那么你认为是认证听课的效率、收获更大呢,还是在家做题然后自己给孩子讲的效率、收获更大?

正常情况,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肯定还是让孩子跟着老师学更好一些,不是吗?

所以孩子没时间看更多的课外书也好,没时间做别的练习题也罢,无论如何只要你想学好语文的话,那就必须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几个重点注意事项:

1、课前大声朗读课文,一定要读熟了;

2、字词句需要提前解决,该查的查一下;

3、有时间更多的去了解一下作者、出处或者创作背景、历史背景等等信息;

4、把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一下;

5、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如果当堂记不完,那么课后尽量尽早的补上;

6、课后一定要复习、整理笔记;

……

上面这两张照片是今天早上特地找孩子要来拍的,第一张是孩子的语文课本,第二章是孩子课后整理的笔记。

我们可以想一下:这种学习的态度和方式,你会相信这学生语文会学不好吗?

想要学好语文,欲速则不达,先把基础部分的学习认真对待起来,这个过程的本身除了积累还能够培养很多非常好的习惯和打下很多的基础——例如分析能力、赏析能力、构建能力等等。

所以,先把人人都能,也都应该做到的事情先做好!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给孩子进行有益的补充或则巩固。

“阅读”是关键

这个“阅读”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它包括了我们常说的“阅读理解”题这种阅读,也包括了“课外书”(或者“必读书”)这种阅读。

如我上面所言,阅读这件事情已经成为当下学好语文的共识了,因为这个环节省略掉,即便是你跟再有名的名师、上再多的辅导班等等都很难提高语文成绩的。

而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却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我孩子写完作业从来不学别的,我就只让他读书……”

在我看来,这样做的做法也不合适。

那么在孩子当下比较忙、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读书才会更有效率呢?

对此,我有如下的建议:

1、好读书,读好书

所谓“好读书”,指的是我们尽力去引导孩子喜欢上读书。

读书这件事情不是“做任务”,并不是说让孩子坐在那里读上多久的书就是一定会有收获。如果孩子不喜欢,或者不感兴趣他正在看的内容,那么久而久之一定会破坏他的阅读体验感,变得讨厌看书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我建议一定要从孩子喜欢看的书、难度不要太大的书入门。

不用非得上来就要读“经典名著”,而且还是指望孩子自己去读……

如果发现孩子没有这个兴趣,那么就放下焦虑,让孩子从他能够驾驭了的书籍开始,哪怕这些书籍是一些科普类的、科幻类的甚至是一些童话类的……

只要输的内容是健康积极的,那么就鼓励让孩子去看好了。

当孩子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兴趣逐步提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在去引导孩子读一些经典作品。

而这个时候我的建议是不要单纯的拿本书就给孩子去看。

而是最好先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些“助读”工作,例如跟孩子一起查一下作者生平、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本书的文学价值等等一些列的信息。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搜索、查阅、整理,也可以我们自己去了解一下然后当成故事跟孩子分享——总是方法有很多,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效率、增加他们的阅读收获。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初期的时候多多进行一些亲子阅读活动。

2、读书留痕

有道是“不动笔不读书”,如果孩子小,那么可以不用动笔头来强化收获,但是可以通过比如“交流”的方式鼓励孩子进行总结、分享他阅读后的收获。

如果孩子已经大了,那么还是建议一定要写写读书笔记或者阅读批注之类的。

这样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才会更大,而这些收获也必然会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写作、阅读乃至生活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3、学以致用

这点怎么说呢,人人都知道这点,但是大多数人做的都并不好,因为这的确是有点难度的事情。

我这里的建议很简单:多练习,或者仿写、或者借鉴,总之要把一些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其中,多读、多背、多仿写我觉得效率是最高的。

还有一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关键之处:时政积累!

孩子小点的时候,例如小学中低年级的时候,可以不要求孩子看新闻、读报纸之类的,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加,这部分我建议一定要补上。

其实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每天的新闻联播让孩子看看,然后如果时间宽裕可以再看看本地的新闻节目。

当然,如果没时间,早上也可以尝试听一下广播什么的。

总之,多多少少的可以开始让孩子去接触这些东时政讯息了。

这对孩子的综合眼界、视野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学那会儿,学校、老师会要求我们“抄新闻”来着,然后我们就到处翻报纸(那时候还是有不少家庭还没电视的),只不过后面再也没有这些要求了。

总之,语文学习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坚持去学才行,千万不要认为只要自己拼命地学几天成绩就会如理科那般有明显的变化,不要太过焦虑,只要我们的方向没问题,那么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的。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我的建议有三点:

1、课文是语文的一个例子,是千万篇好文章的代表,但是光靠复习课文,阅读量是不够的,没有阅读的量,就没有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做阅读题是比较枯燥的学习活动,但是做阅读题是能够直接提升语文阅读成绩的。

3、如果是学生,考虑到孩子应试的要求,建议适当练习阅读题,多总结答题方法,就能迅速提升阅读成绩。考虑到孩子课余时间有限,复习课文或看课外书一定要精读。这样孩子既有好成绩,又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详情关注一儒语文,我的空间谈到很多语文学习方法,您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