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李世民死的時候,沒有賜死武則天?

歷史費勁兒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統女皇帝,六十七歲那年,她奪取了本屬於李家的天下。那麼問題來了,一世英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為何沒在死前除掉武媚娘呢?據我的推測,有三方面的原因,具體如下:

一隻替罪羊出沒

“唐三代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據說,因為這一預言,武媚娘一度陷入危險之境。一個將來有可能推翻李家天下的人,怎麼可能不讓唐太宗忌憚?不過好在,武則天的運氣實在好的驚人,正當她朝不保夕之時,一隻“替罪羊”撞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槍口下。

這隻“替罪羊”是誰呢?李君羨,唐朝死的最冤的一位臣子。明明預言中表明的是女主武王,“罪名”怎麼會扯到李君羨的頭上了呢。原來,李君羨有個嬌滴滴的乳名叫“五娘子”,“五”與“武”同音,而那“娘子”又與女子同個意思。這兩個巧合讓唐太宗李世民立即升起了疑心,他令人仔細一查,發現李君羨官拜“武衛將軍”,被封為“五連縣公”,還出生在“武安縣”。一系列的巧合,讓唐太宗李世民膽戰心驚,於是李君羨就成為那隻可憐的“替罪羊”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自信

關於這自信,其實有一方面何嘗不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小瞧了女人。對於預言上講的女主武王,他不是沒有想過是個女子,但是他還是很快的認定了李君羨是那個“禍害”。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在唐太宗李世民心裡,男子有能力能造反,而女子還沒有這個能力。當然,在武則天出現之前,中國歷史上是沒有一位女子成功登基為皇。唐太宗李世民會這樣認為,也無可厚非。

第二方面呢,是唐太宗李世民對自身的自信。發動“玄武門之變”而登上皇位的唐太宗,對內文治天下,對外開疆擴土,開創了“貞觀之治”,可謂千古一帝。功績累累的他,自信於自己的決定,自信於自己能保下李氏江山。

武媚娘當時沒有稱帝的心

武媚娘登基為皇時,已有六十七歲的高齡。那時的武則天當過寵妃,當過皇后,亦當過皇太后;那時的武則天有著執政朝政的經驗,有著一呼萬應的權利。所以她才能廢掉兒子的皇位,自己登基為帝。

而在唐太宗時期,武媚娘只是後宮一個小小的才人。雖然她有那馴野馬的膽氣,但也不會異想天開的想要稱帝吧。才人前面有昭儀、貴妃、皇后一大幫人呢,後宮之間的爭鬥就已經讓武媚娘手麻腳亂了,哪會有稱帝的想法呢。

一個“普通”的後宮女子,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也不會特意的去除掉她了。

以上就是我所能想到的原因。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究底,是環境改變武媚娘。如果不是唐高宗的盛寵,怎會有後來的武則天呢?


歷史小八卦迷


沒有武則天,還會有李則天,王則天,這件事一樣要發生!

李淳風說:“臣經過觀測與推算,發現這個女人已經在陛下的宮裡,恐怕就是皇帝的某一位眷屬。不出三十年後,她就要取代陛下,代掌陛下的大好河山,而且還要誅殺李唐皇室的子孫。”李世民聽後,既然預言和天象都一致了,那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必須徹底清理宮中,凡是姓武的、跟“武”沾邊的全都要殺死。

但有一句話叫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這麼一個人下來,就會保護她,恐怕輕易殺她不得,而且會殃及眾多無辜,上天會怪罪的。

退一步說,就算您把她殺了,上天的意思如果沒有改變的話,他還會再派一個人來。這個人我剛剛說是陛下的眷屬,已經在陛下的宮裡了,現在是個成年人了,三十年之後就是老年人了。

老年人心地比較仁慈,可能對陛下的子孫會留有餘地。如果您現在把她殺了,上天又生出一個新的人來,那這個人三十年之後可是年輕人啊,年輕人心狠,殺起陛下的子孫恐怕就毫不留情了,所以您還是別殺了吧。

  據說李君羨當了個替死鬼。一次,李世民在宮內宴請武將,他讓大將們都說說自己的小名

,左武衛將軍李君羨說自己的小名是“五娘子。”李世民突然想起了“女主武王”的預言,而這個人是玄武門守將、左武衛將軍、武連郡公、武安人、五娘子,而且還是武將,玄武門又是個重要的地方,他本人從那裡登上皇位,就覺得那個預言說的肯定是這個人。所以不久,就找了一個藉口把李君羨處死了。


中國歷史故事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家喻戶曉的千古女帝,她篡奪李氏唐朝,建立大周帝國,雖最後還政李氏子孫,但女帝威名已深深地鐫刻在歷史卷軸上,讓後世之人無不驚歎。

在古代封建社會,女子稱孤道寡是有悖禮教及世俗,是大逆不道的事,可以想象,武則天能夠以女子身份登上帝位,是何其困難,她的又付出了何等的艱辛,才打破禮教與世俗的束縛。那麼,武則天又何以能夠躲過李世民的覺察,熬死李世民,而後榮登帝位呢?

唐太宗李世民是位英明神武的君王,雖然他生前已經極力清除障礙與隱患,然而,最終還是被武則天竊取江山。鑑於歷史資料,大致有三個因素導致李世民忽略了武則天的威脅。

武則天出身低,李世民忽視她的存在

武則天雖是唐朝開國功勳之後,但她的父親是商人出生,因此,她也被打上商賈的烙印,被貴族與士族所輕視。武則天14歲就入選進宮,雖然她天生麗質,但因其身份原因,始終都不得寵。直至26歲時,李世民離世,她還依然是名才人,可以說,武則天一直都沒進過李世民的“法眼”。因此,武則天作為李世民生活圈子邊緣的人物,自然很容易躲過李世民的清算。

李君羨“躺著中槍”,頂替武則天被處死

李世民晚年之際,朝堂內外有流言“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不出意外,李世民高度重視這件事,隱秘調查“女主武王”的身份,然而,陰差陽錯的調查出玄武門守將李君羨。李君羨鎮守玄武門,跟“武”有關,並且李世民曾經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李世民對玄武門特別忌諱,迷信的認為玄武門就是政變之地,可謂不祥之地。後來,秦王府舊部聚會時,李君羨酒醉說出其小名“五姑娘”,這更加印證李世民的調查與猜測。於是,李世民就固執的認為,李君羨就是流言中的“女主武王”,是篡奪江山的叛逆之人,從而強加罪名處死了李君羨。因此,武則天又一次得以躲過李世民的懷疑。

武則天入冷宮,出家為妮,消除懷疑

李世民發配武則天入冷宮,並下令武則天在他死後出家為妮,徹底斷了武則天的“女主武王”的可能。李世民是個睿智的人,在“女主武王”事件風波之後,雖然減少了李世民的憂慮,但並沒有完全撤銷對武則天的懷疑。李世民越加冷落武則天,甚至將其打入冷宮,徹底邊緣化武則天。李世民還有佈置,在他彌留之際安排武則天出家為妮,誦讀經文為他死後祈福,這樣李世民才徹底放心,認為武則天斷無可能染指李氏江山。因此,李世民最終才沒有處死武則天。


歷史事實證明,李世民生前所做舉措是並沒有處死武則天,這是他這輩子犯的最大的錯誤。往往事情就是認為不可能時候變成可能,武則天經歷跌宕起伏的人生,最終登臨帝位,成為千古女帝,流傳青史。


歷史漫話


首先,李世民太自信了,當然作為千古一帝,貞觀之治的開創者,他有資格這麼自信。

他不相信蒸蒸日上,走向鼎盛的大唐會敗在一個小女子手中,就算你李淳風這個神棍的卦象顯示這樣我也不相信。

其次,李世民自身就是千古明君,他不想因為區區卦象就取人性命,這樣傳出去給世人知道了,有辱他的英明,世人會說你李世民竟然會因為這點沒發生的事而寒怕,害怕到連自己的後宮內人都不放過。對於一個想要留下千古美名的帝王來說,這點汙點他不想沾,也不能沾。

也許你說他都弒兄逼父的人,他還有什麼名聲可言。恰恰相反,就是皇位來路不正,背上篡位的罵名,他就越想證明自己,用不世的功績來證明我李世民就是有資格做這個皇帝。眼看通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大唐已然國富民強,四海昇平,兵鋒所致無人能擋,萬國來朝,一派盛世景象,更被稱“天可汗”。

直到此時,李世民終於用功績粉飾了前期的惡行,讓人們已經自動忽略了他的篡位,洗白了自己,怎麼可能在駕崩的時候,賜死一個弱女子給自己添加汙點呢

要是知道這位看起來手無縛雞之力的妃子在自己死後掀起怎樣的腥風血雨,我估計李世民的棺材板怕是壓不住了,悔不當初啊


海笑兄弟


李世民當皇帝期間,非常重視諫官的忠言,諫官可直言不諱的對他提意見,魏徵給他說的"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及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這些名言,時刻提醒著李世明,讓他做明君,因此李世民在位期間幾乎是沒有殺過功臣的人,也沒有濫殺無辜的惡習,算得上明君一位。



再說武媚娘何許人也,要知道媚娘是李世民所賜名號,足見李世明是多麼龐愛她,俗語說一日夫妻百日恩,何況他那麼心愛的女人,怎麼死後讓她去死呢!



再說還有一個傳說更是李世明不賜死她的重要原因,據說媚娘侍寢時,李淳風夜觀天象,看見太白經天,報告太宗說有女主武王,李世明集宮中武姓人殺之,其中就有"武娘子"的李君羨,而李淳風諫太宗說"不能殺了,殺了轉世回來之人恐怕就殺光陛下血脈,天命如此,人力不可迴天也"李世明感覺到媚娘可能就是,也就不敢殺她了。



這樣,李世明其實就信了李淳風的話,他死後,留旨只讓武則天削髮為尼,但後來的演變的確如此,也不知冥冥天意如此,還是武則天手段高明,用了天授人意的迷惑把戲,就誰也不知道了。



但最重要的一點,李世民還是有點仁慈的心理和沒必要濫殺無辜的行為。做到了明君的典範。


木火燊輝


因為在李世民的時代武則天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光芒萬丈的李世民面前就顯得非常的渺小。我們的唐太宗壓根瞧不上,更加意想不到武則天能掀起這麼大的浪。給他的子孫後代帶了了一場浩劫,王權差點旁落。要是早有預見的話,一萬個武則天也殺光了。


歷史的塵埃zhy


因為在李世民後期 唐朝逐漸削薄皇室內力 李世民為政不像開朝那樣的重視 而且武則天在那時候只是一屆女流 李世民根本就沒放在心上也不會覺得武則天會做出什麼大亂


明史智行天下


可憐一個小女子唄,

都答應出家為尼了,

量她做不了皇帝,

誰知李治卻著了迷,把她迎回,言聽計從,還一起上朝,慢慢就跟皇帝平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