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2020年2月24日,食材供應鏈企業「鍋圈」宣佈完成5000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嘉御基金、不惑創投跟投。至此,鍋圈在半年時間連續完成三輪融資,目前累計融資金額超過4.5億人民幣。


鍋圈是一家經營火鍋食材半成品的公司,3年開出了1700+店,2020年同比保持了400%的增長速度。疫情之下,大多數餐廳堂食停業,只能做外賣,廝殺得血肉模糊,然而這時,不少知名餐飲品牌開闢新路子,開始外賣半成品!

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近日,我們發現大董、陶陶居、大龍燚、小龍坎等品牌都在美團上線的“美味到家”服務上,開賣半成品,要麼是自家招牌菜、要麼是在家難做的硬菜,還原餐廳的味道,價格只需餐廳的一半,最快半小時就能送到家!

“半成品外賣到家”,這一新模式到底是怎樣的呢?疫情過後,它能成為餐飲行業繼外賣後的又一大新機遇嗎?

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招牌菜“變樣”外賣,多家知名餐企開賣“半成品”!

其實,早在2019年下半年,美味到家服務就已在南京、深圳兩大城市做了試點,還曾聯手大董、雲海餚、樂忻、唐宮等餐飲品牌,售賣各家餐廳自己做的網紅月餅以及大閘蟹等應季美食。

在疫情下,人們都宅在家裡,“美味到家”服務似乎迎來了春天,並且正式在全國試運營,而餐飲企業也在通過多種渠道售賣自家的半成品,那麼,這種半成品到家的新模式,具體長啥樣?誰在賣?賣什麼?怎麼賣?一起來看看吧!

1、大董、陶陶居等品牌餐企,紛紛外賣半成品

京東生鮮數據表示,疫情期間,速凍菜餚的銷售呈現井噴式發展,增速是往常的十幾甚至幾十倍!

同時,很多餐飲企業也都湧進了半成品市場。

比如,以大董、陶陶居、大龍燚火鍋、漢拿山、船歌魚水餃、小龍坎老火鍋、蜀大俠、麻辣空間、付小姐在成都為代表的品牌餐企都已入駐了美團的“美味到家”。

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大董的山楂紅燒肉速食菜餚)

2、外賣餐廳的招牌菜 、硬菜等半成品,回家加熱3-5分鐘就能吃

那麼,這些餐企又在賣什麼呢?

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把餐廳自家的招牌菜做成半成品拿來賣,大董賣山楂紅燒肉速食菜餚、大龍燚賣樂山缽缽雞方便食品、陶陶居賣十四道海味山珍組成的大盆菜速凍菜餚、眉州東坡賣東坡扣肉缽缽、木屋燒烤賣串好的冷凍羊肉串食材。

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大龍燚的樂山缽缽雞半成品)

第二種是把工序複雜、家裡做起來麻煩的硬菜,給做成半成品拿來賣,比如在家想吃酸菜魚,可殺魚、去刺又非常麻煩,有餐廳就做出了酸菜魚半成品方便菜,以供顧客選擇。

顧客買回家以後,直接倒入熱水,或微波爐加熱,或小火翻炒,3-5分鐘後就可以吃到餐廳熱情騰騰的“大餐”了!

3、售價為門市價五折,平臺“給補貼”

以大龍燚的樂山缽缽雞為例,195g的半成品缽缽雞“售價是18.8元,而最高門市價則顯示為41.8元;

陶陶居的1600g的喜陶陶大盆菜售價是448元,而最高門市則為988元;

木屋燒烤羊肉串組合,50串售價129元,而最高門市價是178元。

也就是說餐廳“半成品”的售價僅為門市價格的一半。

早期入駐的餐飲商家還能享受到平臺的費率減免和流量補貼政策。

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4、可外賣,可零售,最快半小時達

餐廳的這些半成品做好了,該用什麼渠道去售賣呢?可外賣,可零售。

第一,可外賣:

美團推出的美味到家,支持全國配送;當然,如果這些商品也在商家的門店頁上線了,依託美團外賣平臺,顧客也可享受半小時達的服務!

第二,可零售:

利用企業自有渠道,比如眉州東坡就在自家的網上商城,售賣自家的東坡肉等半成品。

或與傳統商超合作,或者與電商平臺合作,比如大龍燚的底料產品就在各大商超如沃爾瑪、大潤發、卜蜂蓮花上等售賣;

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疫情催生的“外賣半成品”新模式,餐飲的又一新機遇?

以前餐廳的售賣形式就兩種,要麼堂食,要麼外賣,但這次疫情之下,大部分餐飲商戶都做不了堂食,資金鍊短缺,現金流壓力猛增!所以,這次也倒逼餐飲行業去探索新的模式。

而餐廳“外賣半成品”,可能就是這次疫情催生的新的商業機會。

1、疫情下,預製品和半成品迎來爆發

這次疫情,讓這段時間超市的生意前所未有的火!把淨菜也帶火了!

淨菜的生意能否持續到疫情之後,尚不清楚,但預製品和半成品可能會迎來爆發!

疫情之後,人們更加註重食品安全,中國人重飲食、喜團圓,一家人圍坐在桌子前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是很多人心裡留存的美好時光,而這次疫情我們在廚房做飯的時光,讓部分人重新找到了在家做飯的幸福感和價值感。

而且,在人們的認知裡,超市裡的淨菜只是把菜簡單清洗、切配一下,和去菜市場買的新鮮蔬菜相比,價值感並沒有很強;

但預製品和半成品不一樣,如果顧客想買大董的紅燒肉,那在他心理對標的一定是大董餐廳裡擺盤精美、味道鮮嫩的紅燒肉,自己在家簡單操作就能還原餐廳裡的味道,還能享受近乎五折的價格,是不是就會動心呢?

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2、堂食、外賣之後,餐飲業“又一增量市場”

堂食固然好,能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能感受餐廳的氛圍,但受制於時間、受制於預算,人們每個月下館子的次數有限。

外賣很方便,但在人們的認知裡,吃外賣只是為了飽腹,用它來改善生活還是不行。

這就是“半成品”的機會!它能平衡時間、效率、味道,讓想做飯又忙碌的年輕人,在家簡單加工就能吃上飯菜。

可在疫情之前,速凍菜餚也早已有之,各大超市、電商渠道那麼多,但也一直沒做起來,機會在哪兒呢?

機會在於餐廳的外賣半成品!

第一,各家餐廳製作的各式半成品菜餚可能更好吃;每家餐廳都有自己的招牌菜,這是得到市場驗證的,將其做成半成品也會更好吃;以長沙的紅旗大食堂為例,每到過年前,它就會製作年夜飯半成品,將全家福和梅菜扣肉等調配好調料、用保鮮盒裝好,讓老顧客帶回老家“解饞”!每次顧客都搶著訂!

第二,餐廳把半成品用外賣送到顧客家裡,或可成為堂食、外賣之後的又一增量市場;在美團也給了餐廳售賣半成品入口的情況下,餐廳半成品將有更多的機會觸達顧客,而且幾乎每家餐廳都能做,這就為整個餐飲行業增加了一個新的增收渠道。

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木屋燒烤的半成品食材)

3、餐飲業的“小米”,會不會因此而誕生?

這次疫情,堂食停滯,整個餐飲業損失慘重,很多餐飲人意識到餐飲業是時候變了!

西貝、海底撈、眉州東坡這類餐飲品牌儘管短期也受到了嚴重影響,但長期來看,可能還是一次難得的改革完善期,因為它們有遍佈全國的門店網絡,還有足夠強的品牌力和完備的供應鏈能力,只要補上線上的能力,就有可能直達消費者,甚至變成餐飲業中的“小米”:既是產品,也是品牌,直達用戶,過半的銷量由自有渠道完成,既是產品,也是品牌;直達用戶,過半的銷量由自有渠道完成;而且,它既賣自有產品,也賣別人的產品。

目前,海底撈靠自己的線上商銷售額已翻番,眉州東坡也建立了自有渠道賣半成品,西貝正在加大運營線上業務的力度,主要包括三部分:外賣、在線商城以及近期要啟動的團餐業務。微信小程序「西貝甄選」中,不僅售賣自有品牌的莜麵魚魚、牛大骨、羊蠍子火鍋等預製菜,以及食材與休閒零食,還售賣其他品牌的產品,比如正大食品的雞蛋。

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而且目前西貝在線上的努力也卓有成效,西貝通過企業微信,1 月份在線上添加了 3 萬多名客戶,現在全國每天 200 多家門店客戶經理與 9 萬多名顧客緊密連接,併為顧客提供線上的送餐和食材訂購服務。

餐飲企業能不能在堂食外賣之外,賣些別的,比如賣菜,比如賣半成品,賣自家的產品,賣別家的產品,受這次疫情的啟發,餐飲業的“小米”,會不會也因此而誕生呢?

4、餐廳“外賣半成品”這個模式真的能跑通嗎?

當然,餐廳賣“半成品”真的能跑通嗎?

在家做飯的市場到底有多大?等疫情過後,一切恢復正常了,各種餐廳美食爭奇鬥豔,買半成品回家簡單加工的消費者有多少?

味道還是很重要的,這些半成品真能恢復餐廳裡的口感嗎?

餐廳的原材料利潤一般是60-70%,如果是半價去賣半成品,餐廳的利潤將更是微乎及微了!

並且,如果依託美團這樣的外賣平臺,扣點問題怎麼解決?在本就微博的利潤上再扣下去,餐廳還有得賺嗎?

除非企業不依託外賣平臺,有自己的渠道,有自己的流量入口,有自己更優解的配送方案,可又有多少餐企能做到?

新冠疫情,催生外賣行業“鍋圈”半成品模式

小結:

疫情期再難熬,把它放到整個餐飲行業的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漫長時光裡看,它都很小很小。

越是絕境,越能激發出新的可能性!餐飲直播也好、餐廳賣菜也好,餐廳半成品到家也好,新的商業模式不斷出現,不管成功與否,它們都是一次次勇敢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