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驱逐舰上的雷达扫描不到战列舰发射的炮弹?

滴血微笑


驱逐舰上的雷达都能扫描到飞行速度8~10马赫来袭的弹道导弹,又怎么可能扫描不到战列舰发射出来的炮弹?

从武器装备的角度来说,飞行速度最快的弹药不是子弹和炮弹,它们的飞行速度(枪口初速/炮口初速)都在1000米/秒之内,而有很多导弹的型号飞行速度都超过了3马赫,弹道导弹的速度更是超过了6马赫!所以,“宙斯盾”等级的驱逐舰都能探测到来袭的战列舰炮弹。
图片上是日本“大和级”战列舰


所使用的三种炮弹,其中“九十一式弹”的炮口初速是785米/秒、“一式弹”和“三式弹”的炮口初速都是805米/秒,炮口初速是这个数值当炮弹飞行一定的距离后由于推力的下降,飞行速度会有减慢,这样就远不及现代导弹的末端飞行速度了。
“飞毛腿近程弹道导弹
”是苏军195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的,导弹使用液体发动机,飞行速度达到了1500米/秒,这个速度显然是高于“大和级”三种炮弹的飞行速度,并且“飞毛腿”的飞行速度基本上是始终如一,没有衰减。

也正是弹道导弹飞行速度太快,对于现代反导系统技术的要求,首先就是可以发现来袭的弹道导弹,目前大国海军的“宙斯盾/神盾”大型相控阵雷达都具备发现500公里外来袭弹道导弹的能力,只有先发现然后才能后拦截。

从目前舰载防空导弹的技术水平来说,在40公里内拦截1~2枚战列舰的主炮炮弹还是可以的,现代防空导弹的飞行速度都在3马赫以上,大体上要比战列舰炮弹的炮口初速快一点,并且舰载防空导弹的战斗部装药从3公斤~70公斤,配备无线电近炸引信,只要爆炸后破坏了炮弹的飞行轨迹让它偏离目标就可以了,而更大的爆炸威力可能将炮弹击毁,也就失去了作用。当然,现代驱逐舰也不具备同时拦截战列舰9根炮管的齐射。
其实,炮兵侦察雷达早在1960年代末期就有了,研制它的目的就是根据敌人来袭炮弹的飞行轨迹(弹道),计算

出敌炮兵阵地的位置后进行反击。

总得来说,以现代雷达探测能力和高速火控计算的运算速度可以探测到来袭的大口径炮弹和火箭弹,在拦截技术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比如:以色列的“铁穹”近程防空系统就是专门拦截“卡桑”火箭弹和迫击炮炮弹的,已经具备了60%~80%的拦截成功概率,但是对榴弹炮或者加农炮弹拦截能力有待提高,但是发现它们应该没有问题。


皇家橡树1972


驱逐舰扫描不到炮弹这是伪命题,因为导弹的速度比炮弹快的多,而现代化的驱逐舰都是具备反导能力的,包括速度极快的弹道导弹。


下面三张图分别是日本九四式460毫米主炮、三年式410毫米主炮和美国MK6型406毫米主炮的距离与着弹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炮弹飞行是无动力状态,其飞行的能量全部来源于发射药,所以炮弹最高速度都出现在出膛位置,而且随着飞行距离的提升炮弹的速度逐渐减小。而且无论哪一种炮弹其最大飞行速度都不超过800米/每秒(“俾斯麦”的380毫米52倍径主炮炮弹可以达到820米/秒),也就是基本都在2.35马赫以内(标准大气压下)。就拿“大和”级九四式460毫米45倍径主炮为例,到15000米距离上,炮弹速度已经下降至562米/秒,不足2倍音速。到30000米距离上,速度跌至475米/秒,1.35倍音速。

由于导弹自身带有动力系统,所以其飞行过程中速度基本不会像炮弹那样削减的那么厉害,甚至在攻击末端会出现加速的情况。比如下图的苏联P-700重型反舰导弹,他的末端速度达到3倍音速,也就是超过1000米每秒。然而对于这种导弹,现代驱逐舰的雷达依旧能够准确扫描并实时跟踪。当然,由于这种导弹速度极快,所以拦截上可能有点难度,但不好拦截≠无法捕捉。

除了反舰导弹之外,现代驱逐舰还承担一部分反导功能,比如美国“阿利伯克”、日本“爱宕”级都可以搭载SM-3“标准-3”中段拦截弹。由于弹道导弹特殊的飞行轨迹,这就导致他的末端攻击速度非常快,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苏联SS-1系列“飞毛腿”近程弹道导弹,他的末端攻击速度可以超过1500米/秒,也就是4倍音速多。而射程越远,弹道导弹导弹攻击末速就越快,洲际弹道导弹的末速甚至可以超过10倍音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驱逐舰的雷达无法扫描快速飞行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拦截呢?当然,还是那句话,拦截上可能有点难度,但不好拦截≠无法捕捉。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最令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爱国者”大战“飞毛腿”,美国利用“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对来自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实施拦截。与天基DSP导弹预警卫星配合,“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有120秒的拦截时间,虽然由于导弹性能问题和弹道导弹速度较快导致最终实际直接拦截率只有8.5%,但对“飞毛腿”的发现并跟踪是全时段的。

事实上,有一种雷达就是专门用来捕捉炮弹运行轨迹的,那就是“炮位侦查雷达”,他的作用就是捕捉炮弹运行轨迹并反向推定对方炮兵阵地位置。中国曾经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使用英国“辛柏林”炮位侦查雷达反向追踪越南迫击炮阵地并予以还击。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也曾经引进过美国AN/TPQ-37远程炮位侦查雷达,90年代我们对其测试的结果表明,对152毫米加农榴弹炮的有效侦测距离达到27公里,捕捉率为95%,对炮兵阵地位置反向推定误差54米左右。

以色列开发的“铁穹”反火箭弹系统也是捕捉火箭弹飞行轨迹并使用导弹将其击毁。而现代驱逐舰上使用的近防系统也具备拦截超音速飞行目标的能力,这一切都是基于有能力侦测并追踪。

所以就以现在的技术,驱逐舰扫描飞行速度不超过3倍音速的战列舰炮弹基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甚至如果距离不远,炮弹出膛的一刻就已经被驱逐舰捕捉到并反向推定战列舰位置然后予以还击。


雏菊西瓜Peterpan


战列舰上发射的炮弹初速是很高,但是现代驱逐舰上的相控阵雷达是可以发现的。而且驱逐舰上配备了多种波段的雷达。发现几倍音速的反舰导弹都没问题。当然战列舰上发射的炮弹也不在话下。




馬时辰


驱逐舰上的雷达探测不到战列舰发射的炮弹,首先有这种说法,而且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



现代先进的驱逐舰都采用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其探测距离可达数百公里,可覆盖海面和空中目标,360度无死角探测,很难有目标逃脱它的“双眼”。而战列舰的主要武器装备就是舰载主炮,舰载主炮距离海面很低,对于现代驱逐舰而言,威胁最大的就是超低空目标、掠海目标。

战列舰主炮发射的炮弹初速度很高,而且体积很小,一般都是在海上近距离才选择攻击目标,二战时期,最远射程也不过50公里。而现代驱逐舰面对这类近距离、高速、掠海小目标是很难拦截的,雷达是很难发现的。



2014年4月12日,美海军“唐纳德•库克”号宙斯盾驱逐舰驶入黑海海域,俄罗斯出动苏24战斗轰炸机以超低空突防的形式抵近美军舰侦查、干扰,而整个过程美军舰均未察觉到,直到所有的电子设备失灵,才用肉眼发现苏24战斗轰炸机,此时美海军人员狼狈不堪。


这起事件暴露了现代驱逐舰的致命缺陷,尽管配备有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但也难以掩盖其弱点。关注我一起讨论。


种花家的tourbe兔


主要看什么样的军舰,搭载了什么样的雷达。对于炮弹监测这件事情,60年代就已经有炮位侦察雷达了,雷达是借助炮兵计算机通过推算炮弹弹道曲线来确定敌方火炮位置的。

反炮兵雷达原理也很简单:

其步骤基本可以分为三步:一是雷达在炮弹飞行弹道中截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点,并获得这两个点的三维坐标以及飞行速度、方向等数据。二是雷达将截获的这两个点的相关数据传输给炮兵计算机,由计算机根据得到的数据推算出炮弹的弹道曲线(抛物线)轨迹;三是计算机结合自身储存的数字地图的水平坐标及高程等数据,推算出弹道曲线(抛物线)的起始点,即是敌方火炮的位置。

军舰上的雷达只要精度足够高,做到炮弹监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东北熊二


应该不至于吧!如果战列舰都开火了,恐怕发现了也拦截不了,即使拦截了炮弹爆炸的碎片也会让宙斯盾驱逐舰电子系统被砸烂得七七八八吧!

其实战列舰的炮弹已经很大了,比如大和级的460mm火炮就有3种炮弹,分别为91式460毫米穿甲弹、三式对空弹和高爆弹,这几种炮弹体积可不是一般的大,恐怕比现在很多反舰导弹都更大,更重,比如91式穿甲弹重1.5吨左右,其他两款炮弹也高达1.36吨中,这些都是炮弹的纯重量,不包括发射药包。而相比与反舰导弹,中国的新的鹰击12、鹰击18等远程火力的反舰导弹,重量都超过2吨,像老款的鹰击83重量只有不足0.9吨,美国的鱼叉、法国的飞鱼导弹重量绝对都不超过1吨,像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重量也就1.2~1.4吨,这些导弹的一般更小更长,正面的雷达反射面积会更小,他们都躲不过导弹的追踪,只能采用低空突防,更何况1.5吨重量的战列舰炮弹呢?他们更粗壮,正面雷达反射面积更大,这么大的目标驱逐舰的扫描雷达如果发现不了,那么反舰导弹恐怕全部能隐身了。

但是能够发现不一定能够拦截,因为一旦战列舰开炮,就说明这个距离已经很近了,比如大和号的最大攻击距离约41公里,其炮弹出膛初速约900米/秒,而且一次性发射9枚巨型炮弹,即使按照40公里的距离计算,这样的速度雷达发现并反映过来,锁定到发射导弹恐怕已经20公里距离了,基本都是短程导弹拦截范畴了,而且一次9枚炮弹的火力约2倍音速飞过来,要想全部拦截还是非常困难的,一旦采用近防炮拦截,即使将炮弹打爆,巨大的爆破力产生的碎片同样会砸到军舰上,对于现在这种没有装甲防护的现代军舰来说,杀伤力同样是惊人的!

当然其实战列舰的炮弹的准确性也就那样,或者以现在的流行词来说可以用神教武器来形容。还有就是二战的战列舰这样的大家伙,其雷达反射面机已经大到“爆炸了”,估计要突破到现代军舰40公里范围内,已经被导弹打成马蜂窝了,战列舰时代已经过去了。

只是不知道现代反舰导弹是否有能力贯穿战列舰水线以上那些厚重的装甲呢?


狼烟火燎


现代海战不怎么用舰炮了,大家都用导弹。

戈兰高地上的“铁穹”,叙利亚赫麦米姆空军基地的“铠甲S-1”,都可以拦截火箭弹和迫击炮炮弹,理论来讲将弹炮合一系统搬上舰作为末端的近防系统又有何不可?但是实际没必要,现代海战和现代空战一样,讲求的是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摧毁,为了完成这些,大家都用导弹了……

战列舰那可怜的射程和精度,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曾爱上一只猫


试试就知道了,你得先弄一个炮台和炮弹。船身可以不用。


鱼泡泡大


战列舰都封存了,也就没法发射炮弹了,所以没法跟踪它发射的炮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