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從嬰兒“牙牙學語”到了模仿

大人的樣子說話、走路。

據科學研究顯示:3歲前的兒童80%的能力都是靠模仿而來的。

小時候孩子們沒有完善的自我思考能力,只能模仿身邊的人,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就要讓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想法。

那麼到底如何使孩子從“模仿”走向“獨立”呢?首先我們需要搞懂孩子模仿他人的原因。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孩子為什麼要模仿別人?

  • 新鮮感

好奇心是所有孩子們的天性,孩子初來到這個世界,對外界的事物都是十分好奇的,當別人在孩子們面前做出一個新的動作或者是提出一個新想法時,出於好奇,孩子們便會選擇去效仿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 自己不具備獨立的能力

孩子年幼各方面的能力有限,處理事務總會有不完善的地方,孩子們做不到,但卻想要做到,便會去學著做,這時孩子就會去模仿別人。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 父母的忽視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父母有時可能並未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自覺被父母冷落,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們就可能會去模仿一些好玩的動作和話語。

比如,一些父母在看電視時,可能並未注意到孩子被冷落,還在自顧自的玩樂,孩子可能就會去模仿電視中的人物,以吸引父母的眼球。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 自我的懶惰

模仿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事情了,不需要自己動腦,孩子們只需要照搬就行,許多孩子由於從小缺乏獨立性的訓練,並不會處理一些新的事務,因為自身的懶惰又不想自己摸索,便採取模仿的方式來解決。

由於孩子的懶惰,而造成的模仿在生活中最為常見,也是危害最大的,父母們一定要杜絕孩子出現這樣的現象。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要怎麼做才能使孩子走向獨立?

1、學會放手,拒絕干涉

都說天性是最好的老師,好奇心作為孩子的天性之一,是最初引導孩子走向獨立思考的“捷徑”,一些父母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他們覺得這些好奇心會帶來潛在的“危險”,出於對孩子的安全性的考慮,父母會阻斷孩子的好奇心。

其實正確的做法是放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們儘可能多的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獨自的面對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難並解決。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2、拒絕區別對待

如今的社會,獨生子女的家庭居多,孩子們各個都是家裡的“心肝寶貝”,“捧在手裡怕丟了,含在嘴中怕化了”,一些老年人更是如此,生怕孩子受了一點苦,把孩子保護的太好,反而是害了他們。

當孩子們主動提出想要幫助家人做家務時,不要拒絕他們,他們也是家庭的一份子,這也是他們應該履行的義務,孩子不是生來就享受的,不能“區別對待”他們。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3、多讚揚,多鼓勵

父母的鼓勵永遠是孩子們前進的動力,當孩子們第一次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或許他們做的並不好,但是萬事開頭難,走向獨立的道路一定是坎坷的。

父母可以在孩子受到挫折時,給予他們鼓勵,一個輕輕撫摸孩子肩的動作,一句“孩子加油!”的話,這都無一不使他們充滿了信心與動力,因此父母的讚揚和鼓勵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4、兩方面的獨立

事實上,獨立是分為了兩大部分的獨立:

一是思想上的獨立;

二是孩子們行為的獨立。

思想上的獨立:孩子們要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被他人所左右,更不能“隨波逐流”,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立穩腳跟。

行動上的獨立:父母不可能永遠伴隨在孩子左右,永遠的呵護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會面臨獨自生活,一個人獨立成家的時候,父母們應該讓孩子們學會

照顧自己做飯洗衣等,這些家務都是必不可少的,讓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明白獨立的重要性。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莎莎媽媽為6歲前的寶寶們推薦一套非常棒的早教繪本,《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共12冊

,兒童繪本故事寶寶情緒早教,2~5歲寶寶一站式生活養成,讓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自理懂事,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獨立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還有一套《陽光寶貝翻翻樂大卡》中有采用經典的童話故事,在故事中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每冊都是一個單獨的故事,能夠培養寶寶的愛心、樂觀、自信、分享、勇氣、善良等品質,讓寶寶學會獨立,父母也不用擔心孩子以後自己生活出現其他問題。

孩子總是愛模仿,父母從這4方面入手,使寶寶從“模仿”走向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