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以武服人”小學生犀利吐槽爸媽打人,馬雲意外躺槍……

在這個“特殊寒假”裡,很多父母和孩子已經不能用“相愛相殺”來描述了,

每天都是場“災難片”更準確。

這不,朋友和我說,從過了年到現在,已經“揍”孩子三次了。第一次因為和長輩頂嘴,第二次因為寫作業敷衍,第三次因為上網課時玩遊戲。現在只盼早點開學,否則應該還會有第四次,第五次……

不禁讓人想起,網上一群小學生吐槽爸媽生氣時的樣子, 一小女孩子犀利點評:我媽“以武服人”!

“我媽媽以武服人”小學生犀利吐槽爸媽打人,馬雲意外躺槍……

不是說好的不能打孩子嗎?

“‘教育沒有懲戒,就像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我深信馬雲說過的這句話。”80%家長面對質疑,都整齊劃一的說出馬雲老師的金句!

“教育沒有懲戒,就像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的確是馬雲金句

早前,馬雲在鄉村教師鄉村校長結業儀式上,談到教育的觀點:教育有油門,有油門的東西就得有剎車,懲戒就是教育上的剎車,老師沒有懲戒的權力,就如同讓老師去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

“我媽媽以武服人”小學生犀利吐槽爸媽打人,馬雲意外躺槍……

老師如此,家長更是如此!有人一針見血地這樣評價:現在孩子最大的悲哀是老不敢管,父母捨不得管,別人不方便管。所以熊孩子出沒,到處可見。

學習上,能把輔導作業的家長氣得血壓高,心梗……提到成績比誰都佛系:沒考好就沒考好唄,下次努力不就行了嗎?努力的話說得好聽,就是不見行動。

在生活上,不懂感恩,任性,不會禮讓別人,甚至歐打老師、弒母事件屢屢發生!

“我媽媽以武服人”小學生犀利吐槽爸媽打人,馬雲意外躺槍……

“以武服人”的家長對嗎?馬老師的比喻恰當麼?

俗話說得好:玉不琢不成器。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我深以為然。正如馬雲老師所言,不是讓孩子向父母,向老師低頭,而是向規矩低頭。否則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打不得,罵不得”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孩子犯錯時,家長和師者一味退讓,那是溺愛,那是害了孩子。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說:“我們知道有時候把人關在監獄裡,也於事無補,他不會因此而改過自新,但是如果你鞭打他,他知道他的屁股將會承受痛楚,在一個星期內都沒有辦法好好坐下,那他就會三思而後行。”

新加坡是一個立法允許教育懲戒的國家。借鑑其精髓當孩子犯的錯誤必須要打一頓時,其實只要注意好3點,打一次頂上百次的口頭教育。

“我媽媽以武服人”小學生犀利吐槽爸媽打人,馬雲意外躺槍……


如何正確懲戒孩子?注意3點很重要,尤其是第3點別忽略

第一:打孩子時絕不帶著情緒

90%家長在說自己打孩子都是這樣情形:當時氣得我火冒三丈,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很多孩子也說:會不會捱打,要看我媽的心情,心情好時就不會捱打,心情不好時就倒黴了……

家長帶著情緒打孩子是第一大忌。那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孩子只會被大人樣子嚇壞,根本不會真正認識到自己錯誤,只是著急應對凶神惡煞般的父母。

美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到,和語言相比,音調和麵部表情這些非語言信息對溝通效果的影響更大。

常常有人說:情緒化的父母,必然養出同樣情緒化的孩子,就算成績再好,沒有穩定的情緒,也都是為將來埋下“雷”。所以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

“我媽媽以武服人”小學生犀利吐槽爸媽打人,馬雲意外躺槍……

第二:用規則懲戒

同樣引用馬雲語錄:“懲戒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對老師低頭。而是為了教育孩子向規則低頭、向正確的價值觀低頭、向塑造高素質低頭!”

父母無論用什麼方法懲戒孩子,不是讓孩子向父母低頭,而是向規矩低頭。

在育兒界有這樣一句名言:別在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和孩子交朋友。孩子的朋友可以有很多,但父母的只有一個,父母的身份絕不應只是朋友。

10歲前給孩子立好規矩,不僅在青春期時讓你備感省心,更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拿打孩子這件事來說,借鑑新加坡校方針對那些違法亂紀、屢教不改、影響惡劣的學生,鞭打規則是這樣:一般一學年內有六次完不成作業的學生,就要接受“鞭打。只能鞭打手掌和臀部。每次最多隻能打三下,等等。

換位到家長,其實也一樣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網上一度賣得很火的“戒尺”背後,就是懲戒威,買回家不一定要用來打孩子,但是有了它,起到了絕對的威懾,在育兒經的道路上,家長無奈的時候,它或許就是殺手殺手鐧。

並且用戒尺立下規矩:

比如堅決不能撒謊,不能對長輩沒有禮貌……

比如堅決不能偷拿別人東西……

比如學習時要認真,不能三心二意不專注…

心有戒尺,行有所止!家長不妨試試。

“我媽媽以武服人”小學生犀利吐槽爸媽打人,馬雲意外躺槍……

第三:有心理疏導

很多孩子在捱打後都有一個想法:爸爸媽媽不愛我了……

所以當父母懲戒完孩子後,千萬記得抱抱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他並不是不愛他。

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但是為了讓他成為更好的人,受更多人喜歡,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今日話題:

你認同馬雲所說的:教育沒有懲戒,就像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這句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