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是不是很容易出現黃疸?該怎麼辦?

用戶68886090


黃疸是寶寶出生後要過的第一個坎,也是很多寶媽擔心的問題。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一週內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我兒子那個時候也因為黃疸跑了幾次醫院,幸好只是虛驚一場。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從而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的情況。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由於新生兒時期的代謝特點導致的暫時性黃疸,一般表現為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值,7-10天開始消退,早產兒消退較慢。足月兒膽紅素數值不超過12.9mg/dl。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治療,保持正常餵養,多曬曬太陽就會自行消退。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通常表現為,出現時間早(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未消退),膽紅素數值高(足月兒超過12.9mg/dl,早產兒超過15mg/dl)等。病理性黃疸一般很難自動消退,所以需要家長儘早識別,帶寶寶到醫院就醫,找出病因,進行治療,太遲就醫會留下不可挽回的後果。

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一般表現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一般是4-7天出現,2-4周達到高峰,6-12周才消退。如果黃疸期間停餵母乳3-4天,黃疸有明顯消退,可以考慮為母乳性黃疸。不過新生兒超過兩週黃疸還沒有消退,建議先到醫院排除是否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建議少量多餐,如果膽紅素沒超過15mg/dl可以繼續母乳餵養,但是如果數值太高還是建議治療。



膽紅素過高如果不及時治療會造成永久性的大腦損傷甚至死亡。新生兒黃疸通常採用光照療法,如果光照療法無效,膽紅素數值持續升高,會考慮換血療法。光照療法,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照藍光,原理是在特定波長的藍光作用下把膽紅素轉變為水溶性的代謝產物,經膽汁或尿排出體外。

新生兒黃疸一定引起家長們的重視,要讓寶寶多吃多拉多曬曬太陽,如果黃疸持續不退,一定要到醫院就醫。千萬不要聽信老人家說新生兒都會的,不用管,有的時候治療不及時,後果就不可挽救了。


包子媽育兒


你好,這個問題,我昨天已經回答了,既然頭條又來邀請我,那我就在答一下吧。你也可以看一下我昨天寫的哦。

可以說,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都會出現黃疸。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第3天開始出現黃疸。這是由於新生兒肝臟酶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間接膽紅素產生過多,不能及時排除體外引起的。一般正常的黃疸在2周後自然消退,作為父母不要過於緊張和擔心。但是如果孩子是在出生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者說黃疸持續時間長,發展快,體溫異常,並伴有嘔吐,精神萎靡,不好好吃奶的情況,就屬於病理性黃疸。一般在產檢的時候醫生都會檢查孕婦是什麼血型。通常情況下O型血的寶媽,孩子容易溶血,即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當然,這些經驗也都是我在經歷了孩子黃疸焦慮期獲得的。我也深知當孩子遇到問題作為寶媽的焦慮。雖然知道孩子都需要經過這個過程,但是作為父母的總是擔心個不停,所以我們自己買了藍光燈自己在家照,效果也是可以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小說在路上


黃疸有三種情形:一是生理性黃疸 二是病理性黃疸 三是母乳性黃疸。



黃疸是每個新生寶寶來到人世間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坎”,只不過是寶寶的黃疸是屬於哪種情況來說,黃疸既可能是一種正常現象,也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嚴重表現,嚴重的黃疸可以引起腦部的傷害。

生理性黃疸:寶寶出生後2一3天出現黃疸,4一5天達高峰,大便色黃,尿不黃,沒有什麼症狀,正常新生兒7一10天黃疸消退,早產兒可以延遲2一4周,生理性黃疸的寶寶是能吃能睡,哭聲響亮,四肢肌力活動如常,大小便正常,生命體徵正常。

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治療,可自行消退,主要是早期餵奶,給寶寶足夠的奶水,刺激腸蠕動,幫助腸道內建立正常菌群,有助於黃疸消退。

病理性黃疸: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每天黃疸呈進行性加重,寶寶在出現黃疸後出現精神狀態差,嗜睡,易激惹,吸奶無力,不吃奶、吐奶、四肢肌力弱,用手摸寶寶的囟門感到有股壓力感,寶寶的各種生理反射比較弱的情況,這種情況是不適合在家自行治療的,必須及時儘快送寶寶去醫院進行治療。

寶寶出現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膽紅素生成過多: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的是ABO溶血性黃疸,主要發生在孕婦是O型血,胎兒是A型或B型血的寶寶身上,第一胎即可發病。還有一種是Rh因子不合溶血性黃疸,主要是胎兒紅細胞的Rh血型與母親不合導致,多數為第二胎髮病。可以通過產前檢查查出來,o型血的準媽媽要特別注意了這種情況。

地中海貧血:如果父母雙方是基因攜帶者,他們生的寶寶發生病理性黃疸的概率為25%,婚前檢查是最好的預防辦法。

紅細胞酶缺陷:G一6一PD缺陷病的父母生的小孩發生病理性黃疸的概率也很大,特別是因感梁、缺氧、大量出血、使用一些藥物等都可以誘發溶血而致黃疸。有這種病的孕媽媽也是要特別的小心,做好孕檢很重要。

紅細胞增多症:宮內發育遲緩、有先天性青紫性心臟病的寶寶、糖尿病媽媽生後的寶寶都有可能產生紅細胞增多,導致破壞增多,引發黃疸。

肝臟能低下:新生的寶寶會因感染、缺氧、窒息、低血糖、低體溫及一些藥物都會抑制肝酶的活性,造成血中膽紅素升高,引起黃疸。

膽紅素排洩異常:肝細胞排洩功能障礙,可以發生膽汁淤積性黃疸,常見的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生兒肝炎綜合徵、先天性膽道閒鎖、膽汁黏稠綜合徵。


母乳性黃疸:特點是新生兒餵養後血液中的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出現黃疸,可分為早髮型和遲髮型,早髮型是出生後3一4天,黃疸高峰時間在出生後5一7天,遲髮型在出生後6一8天,黃疸高峰時間在出生後2一3周,黃疸消退時間可達6一12周。

母乳性黃疸缺乏診斷手段,只有在排除了其他引起新生兒黃疸產生的病因後才能確診。本病確診後不需要特殊治療,預後良好。一般母乳性黃疸的寶寶可以繼續餵母乳,做到勤餵母乳,保持每天8次以上的哺乳,促進腸蠕動及大便排洩,有利於黃疸消退。


怎麼樣觀察寶寶的黃疸變化:觀察黃疸必須在光線明亮的環境下進行,如果色澤鮮豔有光澤,呈橘黃或金黃,應該為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如果黃疸色澤呈灰黃色或黃綠色,應為高結合膽紅素血癥,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眼睛是最早出現黃染,也是最晚退的,可以先從寶寶的眼睛進行觀察。

注意觀察寶寶大便顏色:經過肝臟處理好的膽紅素會經腸道排洩,大便因此會帶有顏色,如果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如膽道閒鎖,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是愈來愈淡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