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出土,能卖多少钱?

王羲之,一个影响中国近2000年的人,一个将书法推向最高峰的书法家。自东晋以后,凡学书之人取法无出其右,纷纷效仿,因而也产生了一个说法——世上无人不学王。然而,他的那件被千古传颂的《兰亭序》自唐贞观以后,下落成了一个谜,千年来依旧查无踪迹。

王羲之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时不时传出某某书画作品拍出几亿、十几亿天价的消息,突然有人想起了《兰亭序》,甚至还出现了“如果《兰亭序》出土,能拍出多少亿”这样的假设。虽然只是假设,亦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倘若,这个假设成立《兰亭序》真的出土了,究竟它能值多少钱呢?是10亿?是50亿?是100亿?或者更多?我认为,可能是天价,但更多的可能是无价。

首先,《兰亭序》摹本无价真迹更无价。目前存世《兰亭序》摹本不下百种,其中尤以唐代冯承素“神龙本”为最,是公认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一本,而它现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甚至是该院的镇院之宝。另有虞世南、褚遂良等书法家的临本皆在博物馆。在博物馆馆藏,就意味着是无价的。

兰亭序

其次,《兰亭序》的文章与书法是无价。文章从人论到万物,从万物论到天地,又从天地论到内心,全文三百余字道尽人生的喜怒哀乐,读罢令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行文与修辞更是高超,“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这是最有水平的古文,没有之一。在此基础上,作者又用自己独有且被世人赞美的行书写出来,与文章相得益彰,达到了天然的结合,可谓至善至美。

再次,《兰亭序》的历史和文化无价。兰亭集会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三,也就是公元353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而《兰亭序》就写于这天的集会上。它的出现弥补了史书上没有记载的部分,对于研究东晋历史有很大的作用。三月初三即上巳节,它的出现让我们了解到一千年前的中国人,在这一天的生活,对于民风民俗文化研究亦有很大的帮助。

临本成为了无价之宝,真迹还有价吗?如此优秀文章与书法的完美结合,用钱能够衡量吗?如此历史文化价值,用钱能够解释吗?因此,我认为即使假设成立,《兰亭序》出土了也是无价的。

王羲之书法

天价亦是有价,再高也有数字,为何开头要说可能是天价呢?这点我是站在市场和经济的角度考虑的,毕竟《兰亭序》是一件艺术品,一旦放到市场必然有价。你要问我价格究竟几何,我只能告诉你不知道,因为谁也说不好。不过,我们可以参照其他作品的拍卖价格,给予一个估算。

2010年,中国嘉德拍出王羲之《平安帖》(后人临本),成交价为3.08亿——全文41字,单字均价750万。在临本基础上,将真迹单字价格乘以2,那就是1500万,《兰亭序》共计324个字,324乘以1500万等于48.6亿。当然,真迹只在临摹本上乘以2是不合适的,乘以5,乘以10,卖500亿,卖1000亿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翻一倍已是中国书法拍卖的最高纪录,再无更高者了。

平安帖

关于《兰亭序》的下落,历代说法不一,但说法比较多的则是被李世民带进了昭陵——依据:李世民生前对王羲之书法青睐到痴迷,加之唐代阎立本绘制《萧御史计赚兰亭图》,的确证明《兰亭序》曾在他的手上。

也有人说,李世民生前将《兰亭序》送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将其带进了乾陵——依据:李世民生前最爱武则天,所以将心爱的书法送给了最爱的人。还有人说,的确在昭陵里,不过被没有文化的盗墓贼当作废纸给烧了——这个没啥依据,就是道听途说。

就目前来说,哪一种说法都不太靠谱,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许多年后,在祖国的某个角落《兰亭序》破土而出,到那时,一切将大白于天下。


如果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出土,能卖多少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