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国企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总人员150人而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有300人,合理吗?

赵着说


从提问中,我明显能感受到题主在说“不合理”。生产线总人员150人而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有300人,平均下来,1个生产人员养活2个管理服务人员。

这样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必然会被极大压缩。长久下去,生产人员难免会产生“被剥削”的感觉,心里会有怨气。

针对题主的情况,我给出以下建议:

1、接受现状,保持乐观心态

在企业里,难免会有各种不合理的地方。当我们无法改变时,何不尝试去接受它,并保持乐观的心态?要知道,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以下方法,可以让你在工作中获得快乐:

·助人为乐

当你有时间,有能力时,帮助他人,可以获得最大的快乐。当你的帮助不求回报时,不仅解放了自己,还给同事留下好印象。

·多用积极心理暗示

工作中,难免要不如意事,可以允许我们有片刻消极,但不要让它一直存在。多用积极心理暗示,让逆缘成为增上缘。同时,远离消极思想的人,学会不让他人消极情绪摧毁我们好心情。

·知足常乐

珍惜现有的工作,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当你在抱怨工作时,说不定别人正在在羡慕你呢。学会享受工作,发现工作中的乐趣,知足才会快乐。

2、努力提升技能,摆脱掉操作工命运

我有个表哥,毕业后进入一家从事生产制造的国企。由于没经验,也没专业特长,表哥被安排到车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尽管每天很辛苦,他仍然坚持每天学习专业技能,不甘心一辈子当操作工。后来企业在全厂内招工艺技术人员,表哥抓住了机会,通过笔试、面试,最终以全厂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办公室一员。经过多年努力,现在他的年薪20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环境无法改变时,我们要想办法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有价值。

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呢?在选定领域后,可以知识付费,向该领域有结果的大咖学习。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修正。坚持下去,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在该领域有所作为。

3、辞职,选择新的企业

如果你既不想保持乐观的心态,继续现在的工作,也不想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走向更好的工作环境,辞职选择新的企业,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不管是否在国企,不管任何行业,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摆正心态,努力让自己变优秀才是正道。

希望以上建议对题主有所帮助。


阿伽陀药


要看什么样的工厂,还有产出比如何。如生产车间都是机械手机械人,那车间的员工只有维修和程序控制员,那这样的结构很合理,办公室最多的二类人是技术开发和销售。我身边有个私企用三年痛苦改造,车间五个人,办公室17人,年产出约5000万,你说合不合理。


快乐不操心


没法说,切身体会,大庆石化工人,工资不高,有点奖金,算下来月均4500-4800左右吧,领导总告诉我们,人员超编了,以后退休不进新人,大家收入会越来越多的,盼啊盼,车间由108人退到60人了,收入该高了吧?怎么觉得收入倒少了,活越来越多了呢?蠢笨的我想了好久才琢磨过来,原来退的都是工人,活由90来个干活的变成40个干活的,能不多吗?钱为啥少了呢?也弄明白了,问题出在奖金上,奖金是按职位分系数的,以前90个工人被18个领导,管理层吃系数,变成了40个人供养18人,细想一下,领导也没说错,人员不超编了,收入领导确实比以前收入高了,工人活也确实多了😭


大庆皇旗


像制造业国企都差不多这样,生产总线150人,坐办公室300人拿的工资又高。普通员工累到死工资又低。



Randy42


如果一个国企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总人员150人而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有300人,合理吗?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绝大部分人的回答太片面了,150人有可能是车间人员,办公室人员也可以包含技术和研发全球市场销售开拓。所以也有可能这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勒。

具体点说,如果是一家高科技研发生产销售公司。

车间人员150人,包括机器人或者大型自动化设备的底层操作人员(试样和小规模试产工人)和的清理整顿人员。

剩余300人之,150~200人左右的技术研发,生产转化研发。50~120人左右的国际销售及服务团队。30~50人左右的管理团队,包括法律财务投融资兼并购等等啥的。

完全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现代高科技公司。

再打个比方,我觉得如果华为自己不批量生产,苹果一样全部外包。那比例就应该跟这个差不多,甚至比例更悬殊!




我是老付


可以,而且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现代化工厂组成,99%的生产、检测、物流都由机械自动完成,工人是用来维护机械和处理特殊情况的,其余都是管理人员。

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解决我国劳动力不足的真正途径(而不是搞什么引进外国人法),将过去劳动密集化生产所浪费的有限劳动力,提升为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端管理人员(普及高等教育),换句话说叫把每一个中国人都变成瓷器,不再是过去傻大笨粗的瓦罐。

这是提升人均GDP的唯一办法,因为过去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工人再熟练,工作量再大,也很难让全国人均达到6万美元/年(美国的平均值)。

我们举一个例子,生产A设备的厂子,原先在生产环节是半机械化,需要700名工人动手组装;检测环节是全手工化,需要100个厂妹检测;物流装卸、仓储环节是半机械化,需要50个叉车师傅,50个装卸工人;再加上100名管理人员,一个月生产设备2万台,净收入2000万元,则该厂人均GDP是2万元,平均每个人可能只能领到5000工资(接近中国现在的平均工资)。

现在经过自动化改造,且不说机械化增加的生产效率,就算还是2万台产量,但是人工变为50名工人(只需要维护和特殊情况处理的技术工人)和150名管理人员(增加3倍),则人均GDP达到10万元,平均每人工资能达到2万以上(接近美国的平均工资)。

那被裁掉的那些工人怎么办?放心,这个工业革命的过程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会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等完成改造的时候,基本大多数国人都完成了高等教育或专业化再教育,那时候第二产业人人都是高级技工(如现在的民航飞机检修工)和工程师、管理人员,每个人的收入都提升几倍。同样数量的1000个人,原先只能支持一个产量2万台的厂子,现在可以支持4个。

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过程的缩照,AI、物联网在全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谁开展的早,谁完成的早,谁就能领先别人一个纬度,对别人造成降为打击。





江帅875


这种应该存在,而且不少,但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国企部门臃肿。举个例子吧,兵器工业,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下属一般分几个十个院,除了总部全是办公室人员外,各院一级的工人也少得很,工厂都是院下级的单位了。我理解的办公室人员应该还包括技术人员,也就是设计,工艺人员,调度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人员,财务人员,车队人员,后勤人员,等等在你的描述里边。拿我们举例,总人员可能接近2000多,现场工人应该只有一千左右人,很多工作做不完就外包,因为工厂多。外包队也多,其余的全是办公室人员,包括技术,我们研究+研发人员总共三百多吧,工艺人员一百左右,其他除了工人应该有接近一千。所以跟工人人数差不多,工人随时都可以找,但一个有经验的研发人员要很久才能培养出来,所以,有时候工人人数不足1000,但技术啊,工艺啊等其他部门人员都还有一千左右。所以看情况吧。如果一家制造型企业工人只有那么多人,而且相关业务部门也不多,全是些跟生产不相关的行政部门的话,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携风飘凌


我在一个集团旗下的实业车间做学徒,车间四个工人,两个学徒工,配一个经理,一个厂长,一个主任,一个文员



87年的空巢老人


完全有可能!现在很多企业的生产部分是找外协的,自己的工人只负责打样、生产少部分产品或者核心产品。设计、采购、财务、跟单、销售这些都是坐办公室的吧?其实作为国企这样的发展模式更能产生社会效益-设计开发产品是需要很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的,把简单的生产环节外发给中小民营企业,是非常合理的资源配置。那些简单的说国营企业人浮于事的都是带着偏见的。


爱华绣配-吕波


看了很多评论,都觉得这样的企业活不长,哈哈[笑哭],但是这些专家忘了一件事,科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工厂却恰恰出现这样的情况!管理层就有可能多于工厂里的员工,智能化自动工厂只需少量的员工就能让工厂运行生产。而管理层却难以简化,比如产量安排,原料采购,客户对接,产品报关,政府审核,财务管理,这些都是必须由管理层实施的。目前还无法实现无人化。所以管理层人员多于工厂员工,不一定就是生产效率低下的现象,也有可能是高效生产的体现。看问题不要太片面,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要有抬杠的本事[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