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詩詞創新,什麼樣的作品更接地氣?

依蒙小詩


廢話說少,個人人作為,就如寫詩詞,用新韻就莫混古韻,已形成共識。那寫詩詞,用現代語就整篇現代語境,莫混古典味。但詞不太贊同,因詞要求嚴格,光標詞牌就古典氣息太濃了。不然如靜靜有味看一幅有意境山水畫,突然出現電線杆,摩天大樓,突兀。

最討厭今天人,尤其有些權威的賽,什麼不要擬古?什麼叫擬古?有古典氣味叫擬古,非得不倫不類就叫出新?自古不主張俗言俚語入詩詞。從古人我沒聽過什麼擬古。白居易提倡新詩,是返古樂府。歐陽修提倡言之有物,不空洞,語言平實,不喜奇詞僻句。。。蘇軾開豪放一派,特高評價陶淵明,在獄中,把陶淵明詩詞全臨寫一遍。泥古否?陶淵明在宋以前,稱讚他詩文不是很多,之前多稱讚他氣節,宋以後一反詩詞香豔風格,尤其花間派除有些文字藝術,沒什麼值得稱道的。。。。。

古代詞彙很多都精煉及有美感的。比如唐宋了,誰還魚雁傳書?但詩詞不絕,窠臼乎?呵,自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大家古典詞彙越來越貧乏。呵呵,正所謂提倡新就是古典詞彙不足,古典語感越來越稀有。

創新非要求詞彙創新。要意出現。昨看到某貼求指點:嫩槐積羽泥巴路,老柳飛花月亮灣。


老凌vlog


詩是一種古老的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勞動人民號子和民歌以及祭祀頌詞,是一種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大學》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詩詞創新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新話題,現代很多人認為詩詞的創新是指詩詞題材內容、語言與手法的創新,而非詩詞格律的創新,即保留詩詞原有的格律形式,從內容及手法上創新。四川大學周嘯天教授將詩詞創新概括為:或新於命意,或新於取材,或新於措語,或新於手法。

不知道沒有有人發現,我們在學生時代學到的詩詞中大多的主題都是:離別、言志、愛情、評時勢等,這些都是詩人自己有感而發,以時代為背景,以詩詞抒情感。那麼到了現代,我們何嘗不可將自己身邊的事物、見聞以及經歷通過詩詞表達出來。說的都是大眾熟悉的話題,言的都是讓人感同身受的喜怒哀樂。下面摘抄一首周嘯天教授的《洗腳歌》:“健身中心即金屋,中有玉女濯吾足;大腕簽單既得趣,小姐收入頗不俗。別有蜀清駐玉趾,轉教少年為趨侍;遊刃削足技藝高,捏拿恭謹如孝子。”聯想有趣,通達幽默,俗而雅。

那麼什麼樣的作品更接地氣?可以概括成:白話新意舊格律,淺語深情世界新。


新枝先生


接地氣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唐寅,他寫的很多詩都明白如話。唐寅就是因那部著名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而為大家熟悉的“唐伯虎”,不過“歷史上雖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不過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秋香雖在金陵高張豔幟,但她二人之間實難發生風流韻事。”而唐伯虎本人,也並非電影中那樣出生富貴、風流張揚。他的一生跟大多數中國文人一樣,命途坎坷,在此就不多說了


有趣精彩看點


我認為,詩詞創新應該緊貼現實,緊跟未來,從現實生活尋找靈感,俗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從現實生活找靈感,寫詩詞作品更接地氣,因為現實生活,處處都是美都是詩詞,鳥兒的一舉一動,花兒的含苞待放,草兒眼含淚水,樹兒搖曳多姿,夕陽夕下手牽手散步的老人,生活太多美了,只要用心感受,今年冠狀病毒疫情,全國眾志成城,守望武漢,有錢捐錢,有物捐物,有力出力,美麗的醫生天使從死神上搶人,難道不讓人感動,不覺得他們美嗎,鍾南山八十高齡帶著全國對抗疫情,眼含淚水。看著讓人心碎,讓人感動。所以難道這不是最美的詩詞,只要你用心感受,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寫詩詞要緊貼現實生活,緊跟未來。



墨侶


詩歌也好,詞賦也好,不管怎麼變,其核心是永遠不能變的,這個核心就是意境。

所謂創新,也必須保持這個核心,至於那些為了押韻而押韻,丟失意境去追求純押韻的,就不叫創新,而是捨本逐末了。

文章,詩詞文賦,應先追求意境的前提下,可以捨去為押韻而押韻的限制,用大白話一樣可以達到你要的意境,那就用大白話寫。這,就是新時代的文學,不限於押韻,不限於絕句,不限文體,同樣的意境,你可以用文言文寫,也可以用唐詩宋詞元曲來寫,也可以用散文詩來寫,總之,不限,哪個能最好地表達你要的意境,就用哪個寫。

個人認為,意境第一,文體第二,能兼顧押韻當然更好,若無法押韻,也沒必要舍意境而強求字面上的押韻。

押韻的文體,無非就是讀起來更有韻味而已,但如果一篇文章或詩詞沒有足夠深遠能讓人產生心靈的共鳴的意境,即使句子再押韻,也只能是為押韻而押韻,也是失敗的文章。

個人認為,這,就是文學,詩歌的創新


奔浪詩歌朗誦演講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詩詞創新,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詩詞創新,贊英雄,頌新事。

在這次全國抗擊疫情的戰爭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和普普通通的人都需要我們用創新的詩詞去讚揚他們。也湧現出了一些緊跟時代的詩詞創新作品。

廣大農村和城鎮是基層防控的最前沿,基層幹部和過年回家的青年才俊中也不乏有些詩詞愛好者,他們集思廣益,寫出了非常時尚也非常直白的詞句,說土一點也叫口號順口溜,但也不失為一種詩詞創新。比如“今年過年不串門,串門來的是敵人,敵人來了不開門"。郎郎上口,一目瞭然。“病毒來,強防護,聽指揮。不恐慌,信科學,不傳謠。“"我宅家,我驕傲,我為國省口罩,我為自己省鈔票"。這些土味實足,言簡意賅,話糙理不糙的詞句令人折服,接地氣,滿滿地正能量,真是高手在民間。通過這些也看到了廣大基層群眾打贏疫情防控的決心。

下面是詩人靜水流深詩的選段,把詩詞創新體現得淋瀝盡致。

信心就是一劑特效的疫苗

信心就是戰勝疫情的抵抗力

武漢我們並肩作戰

中國我們並肩作戰

期盼,白衣天使平安回家

期盼,白衣戰友早日凱旋

眾志成城,我們一起祝願

抗擊疫情的一路安好

祝願,武漢轉危為安

祝願,中國平平安安

表達了作者對白衣天使的關愛和祝願患者早日康復,祝願祖國平平安安的心情,讀來郎郎上口,排比句運用的非常創新。

朋友你們說這樣的詩詞接地氣嗎?反正我認為非常接地氣。


日月思勤


所謂詩詞創新, 就如寫詩詞,用新韻就莫混古韻,已形成共識。那寫詩詞,用現代語就整篇現代語境,莫混古典味。但詞不太贊同,因詞要求嚴格,光標詞牌就古典氣息太濃了。不然如靜靜有味看一幅有意境山水畫,突然出現電線杆,摩天大樓,突兀。

什麼樣的的詩詞作品更接地氣,個人認為,只要來源與你生活,來源於你的思想都算接地氣吧!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要豪放派,田園派....各種派別的詩人,這與接地氣都沒關係。





歸夢春水


詩詞創新?是表現手法的創新。接地氣?那得是民族的大眾的傳統的詩歌莫屬了。



鳳撫雲舞


唐代白居易,因為詩歌作的淺顯易懂,深受當時平民的喜愛。咱們的乾隆皇帝,不僅是蓋章狂魔,而且是作詩達人,據傳他個人詩歌作品數量加起來超過了唐朝詩歌的總和。他的作品通篇都是打油詩,可謂地氣十足,但他的詩嬌柔遭作,不可下嚥。這就像土味情話一樣,雖然接地氣,卻沒用藝術氣質。藝術源於生活,詩歌也源於生活。


有料磚家


藉著幕色,一句隔著月光就能看破的謊言,將我掠走

用風

如果音樂是一種心情

燈飾是一種誘惑

突然的寧靜/你隨我不語/透過窗,我們的目光/交織,遊離,凝固……/透過窗的街角/是你我的開始,那個黃昏的逾見

青春迷茫,迷茫到一次錯誤的邂逅也許要付出一生的時間,獨自療傷

竟管如此,親愛的,我還是不想告訴你:對這個世界的防備,除了那個黃昏的逾見

那個黃昏的美麗

~這個幾乎用文字說不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詩詞不同於其它文學,完全是心靈的感觸。

讓面是我幾年前寫的,不知道敢不敢叫詩,如果可以,請借鑑。

(圖片拍自漢中洋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