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給護士長媽媽的一封信:我們理解您,請您照顧好自己

女兒給護士長媽媽的一封信:我們理解您,請您照顧好自己


“從電梯到家的走廊是很長的。我把書包放到地上,輕輕敲著門,如往常一樣,奶奶開門,父親在門口微笑著替我拿起書包。但也如往常一樣,獨獨不見母親的身影……”


這是一封信的開頭。這封信是昨日安陽實驗中學15歲學生小余寫給媽媽的信《母親的饋贈》。在小余的印象中,似乎常常沒有媽媽陪伴,而今她的媽媽又整整15天沒有回家了,這是小余成長以來,和媽媽分離最久的一次。


女兒給護士長媽媽的一封信:我們理解您,請您照顧好自己


小余的媽媽沈曉雅是浙江省溫州瑞安市人民醫院瑞祥院區感染科的一名護士長,現在也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隔離病房的護士長,作為一線的醫護人員,隨時有被感染的風險,內心壓力可想而知。1月24日那天,接到單位的任務,沈曉雅回家簡單收拾了幾件換洗衣服,就離開了家。


沈曉雅回憶:除夕,跟她一起過春節的除了同事們,還有在隔離病區裡的人,當時病房裡已經有了確診病例,大家的心情都不輕鬆,甚至也可以說是很壓抑、很緊張。令人安慰的是,每一次去病房,患者都會說上一句“謝謝,大過年的,你們最辛苦”。就這樣,彼此相互取暖,相信一定可以早日迎來春暖花開。


女兒給護士長媽媽的一封信:我們理解您,請您照顧好自己


“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崗位需要我,患者需要我,只有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天,我的使命才算完成。” 沈曉雅說,有時候內心也會處於崩潰的邊緣,但又沒有更多的時間讓我的情緒處在焦慮中,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做好病人的護理、物資申領登記、工作流程梳理等,任何一個有關於防控的細節,都不可以忽略。


現在,沈曉雅每天除了在醫院上班,就是晚上回賓館休息,因為處於隔離狀態,家人無法探望。在採訪時,她還穿著防護服在工作,所以電話那頭聲音有點模糊,也顯得有些疲憊。在昨日收到女兒的微信來信時,沈曉雅看了好多遍。“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我想孩子了,也愧對家人。”


女兒給護士長媽媽的一封信:我們理解您,請您照顧好自己


這些被隔離的日子,對家人來說,是一種擔心與煎熬。小余每次想起媽媽,都會偷偷難過很久,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希望能突然看到媽媽回來。沈曉雅的丈夫餘軍也很無奈,他想幫點什麼,可又什麼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安頓好家庭,不讓妻子再擔心。因為沈曉雅工作忙碌,白天根本沒時間聯繫,基本都是晚上21時以後甚至半夜,孩子也只有在這個時候可以用微信視頻才能看上媽媽一眼,跟她說上一句:“媽媽,累嗎?”視頻裡,妻子穿著手術服和軍大衣吃著泡麵笑嘻嘻的模樣,一家人相互傾訴著彼此的思念,她就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偶爾的一個醫院來的電話,父女倆就只能看見沈曉雅在屏幕上凝固的笑容和隨之延長不盡的待機聲。


餘軍說,疫情剛開始那幾天,妻子還是都能回來的,但每天回到家也是凌晨一兩時了,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媽媽說,這次情況特殊,要和護士姐妹們站在一起。我沒有試圖阻撓,我知道,這就是醫者的工作,她們的使命。媽媽,您什麼時候可以回家,我和爸爸做好飯等您。” 經歷了此次疫情,小余也更理解媽媽了,她借用泰戈爾的話說:“母親是我秋夜裡的流星,在我生命深處點燃了烈焰,饋贈給我獨立、堅強和努力,讓我明白凡事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