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可以迫使他人行動,而影響力卻讓人心甘情願地改變。一位好的主管,不只靠頭銜來帶人,更會用一種別人樂於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思想和行動。
根據過往帶人的經驗,歸納出影響員工行為的三要素,可讓管理者逐步鍛煉出影響力:
一、教:讓員工會做
沒有教導,就沒有領導。
員工不是用「管」的,而是用「教」的,但不要期望「教到」好員工,而是要「教導」好員工。怎麼教,才能教出好員工?有三個關鍵技巧:
1. 善用經驗總結
成年人的學習,習慣總結過去的經驗,當管理者教導一項新的信息,如果能建立在對方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大家記憶起來就會更加容易。
在一個婚宴會場,一個專業攝影師在幫一群上了年紀的親友拍團體照,當旁邊的人說要比「愛心」時,許多人比不出來,而攝影師比出「愛心」手勢,跟長輩們說「數錢」,長輩們馬上都學會了。所以下屬不會做,教學方法要改過!
2. 讓下屬瞭解行動的意義
史蒂芬‧喬布斯(Steve Jobs)當年為了說服百事可樂總裁加入Apple,對他說:「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著我們改變世界?」這就是以「意義」造就影響力的經典。
電影《摔跤吧,爸爸》女主角吉塔參加摔跤比賽,從不知為何而戰,到為了爸爸而戰,進而為自己而戰,最後為國家、為成千上萬的女孩翻轉人生而戰!
從這段經驗可以看出,不同的意義會驅動不一樣的行為,造就不一樣的成果!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意義,管理者可以多思考如何讓員工親眼目睹、親耳聽聞自己的工作如何改變他人的生活,使得他們對自身的工作產生意義感。
3. 多舉例、說故事
以故事、案例來傳達知識,可以觸動人們內心深處一些類似的觀念,你的下屬印象才會深刻。
它是教導及學習複雜事物、最有效率的方法,能取代命令與教條的溝通方式。為了講好故事,管理者平常要多觀察組織每天發生的事,蒐集起來當作教學的真實案例,在適當的時機運用一定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力。
二、心:讓員工想做
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在《動機,單純的力量》中提到,驅動力1.0時代,員工最在乎生存需求,也就是吃飽穿暖。到了2.0時代,員工開始看著獎懲決定行動,而3.0時代則必須靠內在的力量才能驅動。
由外而內是「壓力」,由內而外是「動力」,壓力是一種「要求」,但動力是一種「追求」。只要員工有動力、而非你指定,表現出的過程與結果都會截然不同。培養員工的「心」,有三個技巧:
1. 提供員工思考和選擇的機會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保留個人意志的慾望,我們討厭被強迫改變,只有自己想變的時候,才會做出不同以往的行動。
帶領員工時可以透過提問的方式,問員工你會怎麼做?多給員工選擇的機會,讓他自己思考,進而自己承諾,「言必行,行必果」如此就能有效影響員工的行為。
以教育訓練課程為例,如果希望提高出席率,只要請參加學員回覆是否確定出席,或是請他們寫下想要問老師的問題、並回傳,就象是一個答應出席的承諾一般,無形提高他們的出席意願。
2. 為下屬設立值得挑戰的目標
當一個人接收到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又能透過自身擁有的技術儘可能達成,那行為和意識就可能高度統一,進入「心流」(flow)狀態。心流經驗是一個人全神貫注地投入一件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端的享受,以致於會不惜代價的全然投入。
當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在1912年以100萬元的年薪,聘請查理·斯瓦格為公司首位總裁時,如此高的年薪引起外界議論。但斯瓦格具有非凡的領導才能,只用一隻粉筆就激發部屬奮發向上,創造極大的正向影響力。
公司旗下一家鋼鐵廠的產量落後,斯瓦格問日班的領班說:「你們今日煉了幾噸鋼呢?」領班回答:「六噸。」他便用粉筆在地上寫了一個很大6,就默默地離開。夜班工人接班後,看到地上的6,好奇地問是什麼意思;日班工人說:「總裁今天過來了,問我們今天煉了幾噸鋼,領班說6噸,他便在地上寫了一個6。」
隔天早上,斯瓦格再次來到工廠,他看到昨天地上的6已經被夜班工人改寫為7。一聽到自己輸給夜班工人,日班工人很不是滋味,決心給夜班工人一點顏色看看,大夥兒加倍努力,結果那一天煉出了10噸的鋼,在地上驕傲的寫了10。這兩班工人不斷競賽,鋼鐵廠一改昔日的成績。不久之後,其產量竟躍居公司所有鋼鐵廠之冠。
3. 提供情感關懷,創造歸屬感
我們一生受到較大的影響,大都是父母,那是因為他們對我們付出關心、愛心,與我們情感有較深的聯繫,自然而然我們就願意接受父母引導,進而受到他們的影響。
同理,管理者要將決策變成部屬的行動,單憑權力是不夠的,有情感聯繫,能驅動更大的影響力。
三、勢:讓員工好做
「勢」簡單說就是環境,人會順勢而為。在《荀子.勸學》篇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就清楚闡述了「勢」的影響力。管理者又可以如何創造「勢」?
1. 剔除有毒員工
優秀員工都默默觀察管理者如何對待低績效員工,當他被迫與那些不專注於做最好的工作者一起工作時,他們會失去熱情活力和創新靈感,以致於造成工作的不愉快。
2. 打造正確的制度
企業的制度與文化決定的員工的行為方式,制度與文化就是挖溝渠,挖好了,水自然流到你要的地方去。
18世紀英國政府會把犯了罪的英國人,發配去開發澳洲。政府將運輸工作發包給私人船主,一開始的付費辦法是根據上船的人數支付,許多船主為了牟取暴利,儘可能地在一艘船上乘載更多人,對於罪犯能否活著到達澳洲就不聞不問。從英國運送到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高達12%。
英國政府嘗試各種方式來降低死亡率,例如每艘船派一名政府官員把關,或是加派醫生負責犯人的醫療衛生,或是對船主進行教育訓練,但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一直到更改「KPI的計算方式」,改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數來計算報酬,結果船主主動請醫生跟船、在船上準備藥品、改善生活等措施,儘可能地讓每一個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達澳洲。這個故事讓我們清楚一家公司制度的重要性。
3. 提供容易使用的設備與環境
以設備來說,人工與計算機去篩選資料當然是天壤之別,效率差一大截!要員工去打仗,就該提供他該有的設備,不是靠員工會打仗、想打仗就能衝鋒陷陣、義無反顧,最後「見勢不妙」想當然爾就是「陣亡」。
另外人很容易受環境而產生不一樣的行為,舉個例子來說,搭乘公交車的人幾乎不會排隊,但是搭乘地鐵與高鐵的乘客都會排隊。原因很簡單,就是地鐵與高鐵都會停在「準確」的位置,便於形成秩序和規則。
在經營管理時,可多借助設備和環境,讓你的員工做出對的行為。比如許多餐廳把後場的廚房調整至顧客看得到的地方、裝上透明玻璃,讓顧客一目瞭然,透過這個方式,員工會更加註意自己的行為,正向的員工更會從中找到成就感!
每家企業都想要永續經營,而要永續經營就必須持續獲利,能持續獲利是因為有好的產品或好的服務,而好商品、好服務則是來自於擁有一群優秀的員工,而之所以稱為優秀員工是因為他們有好的能力,但什麼是能力呢?行為能表現出來的才叫能力。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影響員工展現出對的行為,想辦法讓員工「會做、想做、好做」,只有「教」與「心」員工知道「見勢不妙」,只有「教」與「勢」員工會「無心戀戰」,只有「心」與「勢」員工是「無能為力」,「教、心、勢」三管齊下缺一不可。
本文由家電店長大課堂選摘自《經理人》,歡迎關注,一起學習成長!
閱讀更多 家電店長大課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