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胡波導演的過世是影院的巨大損失。

2017.10,胡波導演於家中自殺。

2018.2.16,《大象席地而坐》德國上映。

由於電影的淒涼融入了每一個灰色調的框架中。

所以離開胡波,這個電影是不可能完成的。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一種精巧的分層。

對當代中國及其他地區的冷漠、傲慢和自我中心的思想趨勢做出精闢的陳述。

電影以胡波2017年小說《大裂》的故事為基礎進行創作,頗有賈樟柯和貝拉塔爾的風格。

他用微觀的方式寫作,詳細描述了角色的環境和選擇,但同時也揭示了一個宏觀的態度。

一個古老的文明正在逐漸失去人性。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導演在敘事方式上採用多線索並行,四個獨立故事交叉鋪陳,但之間卻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睡了朋友老婆後看著朋友跳樓的於城。

替朋友出頭背上命案的高中少年韋布。

師生戀的事情被捅破的高中少女黃玲。

即將被女兒女婿送去敬老院的王金。

無情地解讀了現代中國的貪婪和病態唯物主義。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一刷看故事,二刷看視聽語言。

對於首次當導演的他,胡波電影表達的自信和熟練程度確實令人驚訝。

他力求每場戲一鏡到底,剝離出主體,配角都是失焦的,但畫外音畫表現空間又很豐富。

特殊的拍攝方式詮釋角色之間的對話,通過大膽完整地捕捉構建了場景的張力。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視覺方面,他想到了別的導演想不到的。

比如韋布地將一個燃燒的紙團拋到了天花板上,或者無聲無息的上演一個男人的自殺。

這表明了他對美學和視覺上的敏銳本能,吝嗇而又慷慨激昂地講述了一個讓人終生絕望的故事。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在漫長而幾乎空靈的Steadicam鏡頭中。

胡波導演展示了他營造氛圍的天賦。

狹窄和腐朽的公寓中與家人發生衝突,充滿敵意的大街小巷,學校中趨炎附勢的嘴臉。

在這裡,暴力的爭吵與無處安放的垃圾山堆積在一起不可避免的出現在每個角落。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儘管存在很多持續的爭鬥和吵鬧。

但音軌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環境聲音。

由此產生的安靜與面部特寫的優勢和淺焦點的廣泛使用相結合,營造了一種極其壓抑的效果。

在大多數時間保持周圍環境模糊,產生高度的剝離感,以此來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獨特個性。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雖然影片的重點在於刻畫人物的個性。

但他們遭受的壓迫和大象這種虛無主義的觀點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城市經濟蕭條的影響。

韋布受到父母的失業的影響。

而在自我毀滅的行為中逃脫。

在陽臺上睡覺的王金被告知要搬到養老院。

於城選擇了小規模的敲詐勒索而不是失業,導致了一種自我厭惡的情緒,經常宣洩給周圍的人。

儘管上述可能表明,尋找大象是必然的。

可劇本的消極性還是有些任性。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僅僅12個小時就有兩次自殺和一次意外事故。

儘管如此,胡波導演通過描繪角色軌跡的特殊性完全超越了他們的悲慘處境。

這部電影的形象從最慘淡的情境中解脫出美麗,並與演員一起表現出驚人的敏銳感受。

胡波能夠喚起如此深刻的感受和壓倒性的情感,也間接的彌補了任何敘事不足的設計。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胡波在完成作品後於去年10月結束了生命。

以市場為中心的中國電影失去了如此卓越而又毫不妥協的聲音是一種可怕的缺憾。

更不用說是一個只有29歲的天才了。

儘管這部電影中強烈的負面效果並未以悲劇性的方式結束。

但它可以為觀眾帶來一些積極的安慰。

即使這些對於其出色的製作者來說還遠遠不夠。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在柏林電影節閉幕期間還有一個額外的環節。

電影的末尾出現了胡波導演的遺像,這可能是後期的製作團隊想以此祭奠這位逝者。

電影中的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沒有骯髒的意圖,但他們似乎都過得不怎麼好。

在被生活打的遍體鱗傷的同時爭取更好的生活,你可以感受到最後一絲希望正慢慢離開他們。

關於大象虛無縹緲的傳說,使得他們更加會忍耐壓迫和悲傷,也堅信那就是救贖的燈塔。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四位主人公終究在坐著的大象身上求得了解脫。

可惜在更殘酷的現實世界裡,胡波卻沒有。

在作者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長篇影像作品裡。

進行了一次極端的,徹底的,自我的釋放。

如章宇所說,四個小時的片長就是胡波的一種語言,這種情緒需要厚積薄發。

拍完了這部電影,他卻選擇自殺

很多人說這部片子太喪,看完很壓抑。

其實胡波並不是喪,是向死而生。

無論是《井裡的人》還是《大象席地而坐》。

都是在的絕望中尋找希望。

即便整個世界只剩下窮途末路的骯髒廢墟。

即便滿洲里的大象只是空有嘶鳴的幻影。

選擇速朽,難道不是一種永恆嗎?

至少在那個出逃的夜晚,他們曾暫時放下憤怒,圍在一起勇敢地踢毽子,宛如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