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民間故事)

徐先生精通地理五角、陽宅三要,專給人看陰陽宅,在當地是出了名的風水大師。誰家蓋房子選林地,大都來找他,但有的人也不相信,可多數人認為,經他過目指點就是好,家庭人財兩旺。

河西有戶人家,主人叫韓鳳奇,媳婦過門後經常出亂子。宗老二告訴他:“找徐先生來看看房子吧,或許與這有關係。”鳳奇說:“我不信這套,沒點科學道理。我懷疑是媳婦的事,為什麼沒過門前我家平安無事,過門後禍事連綿不斷。”宗老二說:“你家媳婦可是好人,吃苦耐勞,為人處事很好,哪個不誇?別冤枉人家了。”

說起韓鳳奇,也怪倒黴的。因為種地與地鄰鬧了矛盾。那是幾年前的事了,趙二種地也欺,把玉米種在兩家界上。收玉米時韓家收了半溝,照理講是合情合理的。可趙二家不幹了,理由是她家種的。韓鳳奇媳婦叫紅杏,對趙二媳婦說:“地界是兩家的,你憑什麼種上玉米?”趙二媳婦說:“閒著不是閒著,又不影響你家玉米生長。”紅杏說:“你怎麼這樣不講理?都像你這樣,那不亂了套?”趙二媳婦一聽,不願意了,二人下了老婆架子,打起來了。拉仗的誰也勸不開,二人都受了重傷。趙家告到派出所。不幾天,來人把紅杏帶走了。以無理取鬧打人,拘留了十天。群眾憤憤不平,有人讓韓鳳奇上告。可人家有權有勢,就是上告也打不贏官司,韓家白吃了這個虧。

有一次,韓鳳奇在半路遇到位受傷人,把她送到醫院,結果被人家賴去1000元住院治療費,可算倒了黴。再說,家裡病人不斷。宗老二看不下去,幾次勸韓鳳奇找人看看宅基。

一天,紅杏把徐先生請來了。徐先生看了下說:“你家走的坤門,不應該蓋東屋。”韓鳳奇問:“為什麼?”徐先生說:“就你家房子說,正東為禍地,能不出事嗎?”韓鳳奇問:“那該怎麼辦?”徐先生說:“趕緊拆掉,不然還會出事的。你看看以前的老宅子,走西南門的人家都空著東邊。從西南門數起,坤、天、延、絕、生、禍、五、六,你的東屋恰好落在禍地,又住著人,就是不住人也是一大忌。”韓鳳奇說:“蓋房子還有這麼多講究?”徐先生說:“要不讓風水仙喝西北風去?”韓鳳奇說:“你再看看這宅舍哪裡還有毛病?”徐先生又仔細打量了一下,發現大門出了院落,說道:“這是白虎探頭,也是一大忌,那太白金星厲害得很惹不起,往裡縮一縮吧。”韓鳳奇說:“既然如此,我近幾天就動工拆除。”徐先生說:“不可!今年太歲在正西,拆東屋是太歲頭上動土。明年就可以了,今年先拆大門。”韓鳳奇說:“這麼些清規戒律?”徐先生鄭重其事地說:“千萬要聽話,不可造次。”韓鳳奇說:“記住了。”徐先生說:“動工時找陰陽先生查一查,選個黃道吉日。”

韓鳳奇聽了徐先生的話,當年整了大門。第二年拆東屋也沒找人查一下,就動手了。正拆著房子,發現屋裡一窩紅花長蛇,有人把它砸死了。紅杏當晚瘋了起來,口口聲聲:“還我命來!還我命來!”頭一天還可以,第二天滿街奔跑。大人小孩見了都怕。

當天下午,她拿著斧頭奔向趙二家,嚇得趙二媳婦趕緊關上大門。紅杏拿斧頭把她家大門劈了個稀巴爛,趙家無人敢出頭露面,只是給派出所打電話。不多時公安員來了,紅杏罵道:“是誰讓你們來的?趙家給了你多少錢?老孃有的是票子,過來拿吧。”公安員一看是瘋子,掉轉車走了。這時韓家來了幾個小夥子,把她捆起來帶走了,回家後鎖在屋裡。人們這才放了心。有人說:“聽說王生媳婦很能,不如請他來看看。”韓鳳奇娘去了,山花見了問道:“大嬸,找我有事嗎?”鳳奇娘說:“我兒媳瘋了,你去看看好嗎?”杏花說:“我也聽說她瘋了,怎麼得的病?”鳳奇娘說:“拆房子時砸死了一窩紅蛇,莫非與這事有關?”杏花說:“我去看看再說吧!”

山花來到韓鳳奇家,紅杏見了山花也不鬧了,一個勁地掉淚。山花問:“弟妹,你這是怎麼了?有什麼冤屈一一對我講來,嫂子為你出氣!”紅杏哭著說:“趙家把我全家砸死了,我們死得好慘,我死倒無所謂,他連我的孩子也不放過。你要給我報仇雪恨呀!”山花說:“等我調查好了,不會放過一個壞人的。你先休息,不要到處亂跑,嚇著無辜的孩子。”紅杏說:“我聽嫂嫂的話就是了。”

山花走出來問:“是誰把紅蛇砸死了?”幹活的說:“趙二的侄子,也是人幹狗不幹的人,砸死那個幹麼?嚇得他不敢進門幹活了。”山花說:“也是本性所致,無量天尊!”鳳奇家說:“你看怎麼辦好?”山花說:“先備桌供品,看看風頭如何。”家裡有招待施工人員的飯菜,不多時便整治好了。韓鳳奇把桌椅搬到天井院內,擺上供品,而後點燃香燭,由山花祈禱起來:“紅花大仙,韓家拆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幸遇上幹活的無知青年,無辜殺害了你全家大小性命。望期恕罪。今送上供品一桌,一了百了,不記前仇,永無後患。謹此!”紅杏在屋裡說:“就這樣輕易饒恕了趙家?”山花說:“善有善應,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到時候神靈自會與你出這口冤氣的。”說完朝天深深鞠了一躬。

說來也怪,自此後,紅杏再也不瘋癲了,與好人無二。

徐先生聽說後,很懷疑此事,來看了看說:“失誤!失誤!都怪我沒囑咐好。”

三年後,趙二媳婦得了不治之症,受了幾個月的罪,便嗚呼哀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