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孤獨的外賣員


看著街上陸陸續續出現的行人車輛,疫情還未結束,危機依舊還潛伏。

東方文明古國中——中、日兩國無論在文化還是歷史上,都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情仇,前段時期日本“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語與物資的不斷出現,隨著日本的情況不容樂觀,將成為“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承諾,若拋開歷史恩怨,中、日與印度從屬於亞洲文化圈,有著相似的精神脈絡。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2020年武漢疫情日本物資上的詩

本文就來擼一擼百年前中國與印度、日本的文化交流。

1924年4月12日,泰戈爾應邀來到他嚮往已久的中國,遊歷講學,與中國詩人、作家徐志摩惺惺相惜。

泰戈爾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裕之家,他從小天資聰穎,十四歲開始寫詩,1913年成為亞洲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集文學家、詩人、哲學家、教育家、畫家和社會活動家於一身。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令人矚目的。對於當時年輕的徐志摩來說,大他二十六歲的泰戈爾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他與泰戈爾可以說是性靈相通的朋友,這樣的一種緣分也許與他們對“愛”的追求的一致和相同的性格分不開。“愛”是徐志摩創作的源泉。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泰戈爾(右三)徐志摩(右一)林徽因(右二)梁思成(左一)等合影

也是泰戈爾的人生哲學,這個“愛"是“博愛",是愛別人、愛生命。此外,他們的性格與氣質也極其相似:他們在二十四歲前對於詩的興味並不濃,相反,卻都做著政治家的夢。兩個人彷彿都能夠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與此相互吸引,相見恨晚。而他們的交往,也成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徐志摩得知泰戈爾要來華訪問之後,欣喜若狂,熱情似火。他一方面頻繁地與泰戈爾通信,商榷來華事宜;一方面在報刊上遙勢宣傳泰戈爾,先後發表了《泰戈爾來華》、《泰山日出》等四篇文章,宣揚他“偉大的人格、熱烈的愛情、超越的思想和小孩子一般的純潔精神”。努力營造出一種熱烈的歡迎氣氛。在寫給秦戈爾的信中他還就即將伴隨泰戈爾並擔任他的翻譯一事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我已答應了講學社在你逗留中國期間充任你的旅伴和翻譯。我認為這是一個莫大的殊榮。雖然自知力薄能渺,但我卻因有幸獲此良機,得以隨世上一位偉大無比的人物而難禁內心的歡欣雀躍。”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1929年3月19日,泰戈爾在上海國富門路蔣百里宅午宴後與蔣氏千金合影。


泰戈爾終於如期蒞臨。他在上海入境,經南京、濟南來到北京。在北京,泰戈爾度過了他六十三歲的生日,還接受了粱啟超的贈名——竺震旦。竺即天竺,是古印度的別稱;震旦是中國的別稱。這也恰好可以表達泰戈爾熱愛中國、希望中印友誼長存的真實感情。 4月26日,泰戈爾在京的最後幾天,徐志摩陪他遊覽了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名剎之一,以滿園丁香負有盛名。自清代開始,常有詩人相聚於此舉行“丁香大會”。徐志摩此次陪同泰戈爾前來觀賞丁香花,繼續了這個傳統的雅事。徐志摩詩興大發,在樹下通宵做詩。

泰戈爾還在上海、北京等地發表了精彩的演講。他以其獨特的詩的語言、詩的意象,表達了他深奧的政治、哲學觀點。泰戈爾的演講內容豐富且詩意縱橫,要翻譯精確是相當困難的。然而,對精通英語且文學功力深厚的徐志摩來說,翻譯起來遊刃有餘。他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從容不迫、聲情並茂地把泰戈爾的思想傳遞給眾多聽眾。

下文即是1924年4月18日泰戈爾在上海各團體歡迎會上的講演節選;原載1924年4月21日第118期《文學週報》。



譬如拿金剛石和稻粒比較來看,那它們的貴賤是誰也知道的。但金剛石僅僅是一個虛漠的外形,而稻粒則能與人以生命的滋養。

物質文明,雖然附著有光致的表面,但卻不如精神生活有活潑自然的愉慰,能給人以真的充實的生命。倘如全世界都遍佈了金剛石的時候,而一粒稻穀都無尋處,貴重的金剛石能吞餐嗎?待將餓死時,叫苦也無用了!

現在印度也就有了這種悲慘的現象。印度原來是極愛自然愛美的人民,恆河是世界風景最清的所在。夾岸青鬱的樹林,河裡閃的流水,一切都幽靜而偉大地感到自然的清麗。現在可就不同了!濃秀的樹,都變成工廠而瀰漫了黑煙;河裡一大船一大船載出去的,無非都是工業的製造品。 這些工廠的勢力,撲滅了我們的生命。

代價是給予了私人和資本家利益,犧牲了自然的美並一國的文化。 我是個詩人,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外交家,只能說我心裡最誠懇的話。我覺得中國現在正與印度上了同一的運途。我是愛文化的,愛生命的,不忍看著中國文化的日趨危險之境,所以要真誠地警告你們。要曉得幸福便是靈魂的勢力的伸張,要曉得把一切精神的美犧牲了去換得西方的所謂物質文明,是萬萬犯不著的!

只看如今全世界都彷彿有一種痛苦的呼聲。西方的物質文明,幾年前已曾觸過造物主的震怒,而受了極巨的教訓了。我們東方為什麼也似乎一定非走這條路不可呢? 我也並非絕對地縈於幻想的生活,也有很強的理智的覺心。所以上面所說,並不是作空泛的論調。實在人生凡事,都各有其地位,不可發生一種顛倒的現象。

即如物質和精神兩樣東西,我決不說物質不能有它相當的地位。它只能用來輔助精神生活的發展,而不能使精神為其所制服所撲滅,而造成無上之煩惱。

我之所以崇拜中國的文化,就是因為她的歷史上向來是使物質受制於精神;但是現在卻漸漸互易地位了,看來入於危險和停頓的狀態。我因此很為傷感。但我相信造物主,絕不會使這慘劇實現的! 朋友們,時候到了!我們應當竭力為人道說話,與慘厲的物質的魔鬼相抗。不要為他的勢力所降服,要使世界入於理想主義、人道主義,而打破物質主義!



如今在這疫情之下,再讀這演講,那些滿足口舌之慾和虛榮之心的野生動物餐宴,是否就是泰戈爾心中慘厲的物質的魔鬼呢?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被譽為“日本的卡夫卡”,用奇譎的想象鞭笞人類利己的本性。他被譽為“短篇小說巨擘”,一生創作了150餘部短篇小說,獨步日本文壇。以他的姓命名的芥川文學獎是日本影響力最大的新人文學獎。 在他自殺六年前,即1921年他來到上海,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芥川龍之介在西湖樓外樓用餐

他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挑剔眼光,對這個古老的國度進行了苛責的審視,“興趣盎然”地記下了一箇中國人正悠然地往湖內小便的細節,即使對他的文字投以不屑或鄙夷的目光,不得不承認的是,即使過了百年光景,我們去那些文明古蹟甚至城市角落就會發現,當年芥川在上海看到的情景,至今仍被我們完整地繼承了下來。

芥川是帶著對中國的浪漫情感,希望現實中的中國能夠跟他從書本上認識的中國吻合。但是現實中的中國讓他失望了,多處名勝地不是髒亂,就是根本不值得看,要麼是被摧毀了,或是將會被摧毀。開發名勝地,周圍的景緻卻十分不協調,可以說,中國擁有那麼豐富的好山好水,卻被有意或無意地改造和破壞了。站在古人同在的地方,卻無法得到古人的情感,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芥川筆下以中國為情景的小說不少,但他對現代的中國卻瞭解不多。對於他,有兩個中國,一個是在詩詞歌賦中,一個是現實中,詩詞營造的中國遠比現實的中國有魅力。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黃庭堅書法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米芾書法


即便是現在中國人也是很難體會到古人的情感,而且古人用詩經“比興”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方式,也被我們遺忘了,所以當日本在救援物資上寫下我們中國古老的詩詞,而且如此自然妥帖的時候,我們感到的竟是驚訝驚喜與驚疑,不僅使我們當下就開始是反省自己失去的,豈是經濟發展能彌補的。滿網流行的穿越劇是否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中國人內心對古老的迷戀,儘管這種迷戀多多少少披著皇權的嫁衣,披著對高高在上的無限嚮往。令人爽的同時,遮蔽了中國古代文化真正精髓。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宋畫的物象寫真


詩詞經典中提煉出的藝術中國,捨去封建制度下種種糟粕而閃閃發光的書畫藝術,又有多少人能沉迷其中。即便沉迷其中,如何運用到現代生活中,使之不再是陽春白雪,而是生活中自然妥帖的存在,這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思考的吧。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當詩詞歌賦、書法繪畫走下士大夫的神壇,我們如何將之成為普通百姓的精神日常,通過古老將自己的精神充滿。多在家裡讀唐詩,少去聚會吃喝,多去賞書畫愛自然,不去攀比計較。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豈不是就在我們生活中嗎?山川如何美麗壯闊、多少生靈生長期間,怎麼忍心破壞。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局部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同上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同上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同上


千里江山,萬里山河,不應充斥生靈的哀怨,而應填滿詩詞歌賦

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