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姆萊為何在二戰末期甚至夢想於1945年5月重新組織一個納粹政府?

-二小姐-


如果你對希姆萊的過往毫無認知,而僅是從外表來看的話,他給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基本都可以用“文質彬彬”來形容,身著便裝的希姆萊更像是一位教書匠;無論如何,你都不會把他同“種族屠殺”聯繫起來。

常言道:人心隔肚皮。外在的皮囊很多時候只會給我們先入為主的誤導,而希姆萊恰好就是證明這一點的絕佳例子:發生在二戰期間的種族大屠殺的幕後不僅有希特勒,同樣也少不了希姆萊。

“我的榮譽即是我的忠誠”,希姆萊曾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以及諸如黨衛軍、蓋世太保等機構的口號,但最後事實卻證明: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口號只不過是他用來攫取政治利益的掩護罷了。

1944年12月,代表納粹德國負隅頑抗的阿登戰役失敗後,狡猾的希姆萊已經清楚的意識到:第三帝國即將休矣!儘管偏執的希特勒仍在不斷鼓吹“絕不投降”的德意志精神,也贏得了一些狂熱分子的支持;但被稱為“希特勒最忠誠的黨衛軍戰士”的希姆萊已經不再狂熱,他要為戰敗後自己的出路做打算。

在1945年初的時候,希姆萊開始通過一些中間人主動與同盟國方面聯繫,其目的顯而易見:盡其所能地討好同盟國,以期在戰後換取繼續生存甚至更為豐厚的報酬。正所謂賣什麼吆喝什麼;希姆萊管轄的機構主要負責逮捕、關押以及屠殺猶太人,於是他就通過秘密釋放猶太人來討好同盟國。

當年三月,自知迴天無力的希特勒下令全德國開啟自毀模式;次月,羅斯福的去世雖然一度讓希特勒等人迴光返照,但萊比錫淪陷和柏林被圍則徹底擊碎了希特勒最後的幻想,他開始表露出要與德國共存亡的意圖。

既然元首去意已決,那就必須要有人來接替他。4月23號,此前被假命令誤導的、試圖接管希特勒權力的空軍元帥戈林因此被逮捕並開除黨籍;4月24號,希姆萊在瑞典領事館起草了一份“投降書”,大致意思是:元首即將自殺(編者按:希特勒在6天后自殺),我(希姆萊)有權作出決定並使德國向同盟國投降。

儘管希特勒在得知希姆萊的行徑後暴跳如雷,甚至將其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無恥的背叛”,但在盟軍看來,彼時戰況下的希姆萊已經算不上“背叛”,充其量就是一個見風使舵的滑頭罷了。

所以,同盟國幾乎沒怎麼猶豫就拒絕了希姆萊伸出的“橄欖枝”,雖然沒有公開證據顯示接下來的希姆萊意圖以自己為核心重組納粹政府,但這或許是他當時對同盟國提出的條件之一吧。

客觀而言,如果僅從“忠誠”的角度出發,保羅-戈培爾要遠勝於海因裡希-希姆萊;前者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還陪在希特勒的身邊。當然,親手毒殺自己的六個孩子確實過於殘忍,但那是因為他知道苟且偷生將會面臨什麼。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希姆萊的缺德有目共睹,在柏林戰役期間,秘密安排心腹與盟軍接觸,聲稱願意裡應外合剷除希特勒的統治,並將希魔交給盟軍,然後希望盟軍扶持他組建親英美的新政府共同對付去蘇聯人,英國人還將這件事捅給了媒體,這下子希姆萊賣主求榮的事一下子登上了英美蘇德的報紙。

希姆萊身敗名裂後,卻依然對自己有一定信心,他想要在鄧尼茨的新政府中謀求一個重要的位置。

最大的底氣就是自己手上的一批軍隊,在希姆萊看來,鄧尼茨畢竟只是一位海軍將領,而且這種時機如果鄧尼茨拒絕接納黨衛軍,那麼影響勢必很惡劣。希姆萊的打算就是先在鄧尼茨的政府裡佔據一席之地,接下來可以重整納粹骨幹分子,重新打造一個名為“民族集中黨”的黨團,接下來藉此慢慢鞏固自己的地位。

如此看來,希姆萊之所以還沒死心,一是對自己掌控的黨衛軍寄予厚望,二是認為鄧尼茨政治經驗和威望不夠。

但是由於其罪大惡極,想向盟軍投降的鄧尼茨政府為了避免庇護之嫌,解除了希姆萊的職務並驅逐了他,最終咬破口中的毒膠囊自殺身亡。


普魯士之魂


咱們現在看希姆萊通過中立國,秘密跟盟軍聯繫,想代表德國政府去投降的行為,貌似很荒謬和離譜。實際上,在當時的背景下,也算說的過去。

畢竟,納粹政府雖然反人類,那也是合法民選政府,假設希姆萊真獲得了“授權”,或者以希特勒的“接班人”的身份出面,按正式流程走,還真可以把“投降”算成國家、政府行為。

不過,他對於形式的判斷過於樂觀了,事實證明,盟軍不但沒買賬,還公開羞辱了他一番。

其實,早在1945年初,希姆萊為了向敵人“示好”,就已經開始不斷“運作”了。

當年1月,希姆萊通過一位代表美國和加拿大的猶太人的瑞士紅十字會人員作為“線人”,向盟軍表示,他同意以25萬美元為代價,在一個月內釋放1400名猶太人。

到了1945年2月份,1200名猶太人被釋放,但他並沒有要錢,還表現出一副慈愛又善解人意的嘴臉,再三叮囑國際媒體,報道此事時,一定要突出希特勒的“人道主義姿態”,順便可以讀出希姆萊本人想要尋求達成和平協議的願望。

不過,也是因為這個,希姆萊觸怒了希特勒,被安排去“療養”。在“被療養”的日子裡,戰事愈發不樂觀,希姆萊更下功夫,開始進一步的自謀生路。1945年4月中下旬,柏林戰役期間,希姆萊通過瑞典外交官福爾克與盟軍聯繫,表示願意向西線盟軍總司令,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投降。丘吉爾和杜魯門商量了後,直接把消息轉給了斯大林。經過討論,三方領導人一致決定,對希姆萊不予理睬,順便向世界公開這個“小陰謀”——這三個老頭想集體羞辱一下希姆萊。

於是,4月28日,英國BBC公開廣播了希姆萊的“秘密協議”,同時還堅定的表示,盟軍不會單獨與希姆萊媾和,盟軍和蘇軍的關係好著呢,東西兩線還要繼續合作夾擊德國。

希特勒得知廣播內容之後,差點氣暈過去,聲稱他是“人類歷史上最無恥的背叛”,他隨即下令,把希姆萊列為叛國通緝犯,剝奪一切職務,要不惜一切代價進行追捕並處死。此時的希姆萊陷入了盟軍和希特勒的雙重通緝,處境相當被動。

兩天後,希特勒自殺,按指示,鄧尼茨接班當了元首。希姆萊此時又開始秘密巴結鄧尼茨,想重新入閣,恢復自己高層領導人職位,被老鄧毫不猶豫的拒絕。

繼續掌權的美夢破滅後,希姆萊颳了掉了小鬍子,戴上獨眼黑眼罩,穿上了普通黨衛軍士兵的軍服,開始東躲西藏。兩週後,他作為普通士兵跟大部隊一起做了英軍俘虜,很快身份就暴露了.......最終,1945年5月23日,希姆萊咬碎了鑲在一顆假牙裡的氰化物膠囊,自殺身亡。

之所以,希姆萊這麼樂觀的認為自己可以代表納粹政府單獨與西方媾和,除了開頭提到的納粹政府屬於民選合法政府,代表國家意志外,還有,希姆萊一廂情願的放大了盟軍和蘇軍的矛盾,他對於戰敗後德國的處境過於單純樂觀了。

實際上,早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東西方都已經商量好處理戰敗德國的相關事宜了,比如波德邊界的劃分,分區佔領德國,去納粹化等等,根本沒打算和納粹政府談什麼。

畢竟,二戰是全球性質的“反法西斯戰爭”,正義和邪惡的代表怎麼能坐到一起和和氣氣的談事情。

此外,希姆萊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希姆萊雖然一度曾被元首指定為接班人,但是,無論是在盟軍還是蘇軍眼中,多是個走狗、打手性質的“小人”形象,與希特勒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此外,國防軍內部反感納粹理念的高層的為數不少,黨衛軍內部派系鬥爭也非常複雜,甚至一直內鬥到了第三帝國的最後一天,不服希姆萊的有的是。

還有,就是希姆萊的眼界問題。他看問題、看世界,總是停留在養雞場廠主的視野裡——短淺、過於簡單化。

他沒考慮到,一旦西線的盟軍真的接受了希姆萊的單獨媾和,那麼會面臨著與蘇聯決裂的巨大風險。

正如前面說的,年初的《雅爾塔協定》早把戰爭的掃尾階段的分工,戰勝國對德國的處理都商量好了,三巨頭已經簽字蓋章,具有國際法律效應了。現在,就等著德日戰敗後,趕緊的劃地盤,分成果。

此時,如果盟軍與希姆萊代表的德國單獨再搞一套,那等於背離了之前的《雅爾塔協定》,這個責任和風險巨大,誰都承擔不起。

大家想想,蘇聯紅軍此時正在圍攻柏林,從奧得河——尼斯河開始,損兵折將35萬,一直打進了議會大廈。此時,突然發現人家英美已經和德國納粹談妥了,之前雅爾塔會議白忙了,協議白簽了,自己被盟友和敵人聯合給耍了........惹到了剛烈的毛熊,這個後果是相當的可怕。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